是安全的。
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幹冰依舊可以以其他方式緻命。
我們先來算一筆賬。
船艙有多大?長寬各3米,高1.5米,所以體積是13.5立方米,除去人體、雜物占去的體積,船艙内的空氣大概有13立方米。
通過現場勘查,我們在現場發現了十個塑料袋,每個塑料袋上都印着500g的标志。
開始,我們不知道是啥意思,現在看起來,應該是裝幹冰的塑料袋。
一共5公斤密度為1565千克每立方米的幹冰,升華後變成800倍體積的二氧化碳,也就是2.5立方米。
因為形成迅速,所以艙壁縫洩漏的可以忽略不計。
那麼,空氣内二氧化碳濃度在半個小時之内達到20%。
其實,在本身就缺氧的環境裡,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10%就可以導緻人體中樞神經系統麻痹而死。
幹冰變成二氧化碳後,因為二氧化碳比空氣重,所以不會從船艙頂部開啟着的艙門大量洩漏,而是迅速積攢、充斥在貨艙之内,導緻人死亡。
可是,貨艙并不是完全密閉的,經過在湖面上一天兩夜的漂泊,貨艙内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低到了人體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内,所以排險特警和我們都沒有發現貨艙内空氣的異常。
隻有大寶這個感覺靈敏、對二氧化碳耐受力差的個體,才會覺得異常。
”
大寶白了我一眼。
“這……這真是罕見的殺人方式!”偵查員歎息道,“他們為什麼不逃?”
“不逃的原因,一是害怕,二是不知道危險的到來。
”我說,“一名死者指腹的凍傷,就是想拿起幹冰袋看看裡面裝着什麼東西而造成的。
通過林濤對幹冰袋上指紋的分析,可以證實這一點。
不知道他有沒有意識到那是幹冰而不是冰塊,即便知道是幹冰,大多數人都知道二氧化碳無毒,卻不知道有些特殊情況下,二氧化碳也可以緻命。
”
“幹冰不僅産生二氧化碳,更能迅速降溫啊。
”一名偵查員問,“為什麼死者沒有凍死的征象?”
我贊許地點點頭,說:“問得好。
幹冰确實會瞬間降溫。
但是,因為它升華得太快,産生足量的二氧化碳就會置人于死地。
通俗點說,溫度還沒降到零下十攝氏度,還沒來得及凍死,就先達到10%的二氧化碳濃度,先窒息死了。
現場其實也有寒冷狀态的體現,隻是我們都沒有注意。
幾名死者都擠在一起,而且擠在靠近貨船馬達的艙壁上,說明他們在取暖,甚至希望馬達産生的餘熱可以給他們溫暖。
”
“那下一步我們該怎麼辦?”趙局長發話了,“幹冰這個東西,很好買。
而且,湖邊居民也有很多人用于鮮桃的保存和運輸上。
”
“下面的分析就要一點點來推進了。
”我說,“首先,作案動機是謀财,沒有其他的動機了。
其次,六名遊客是偶然經過這裡,租船的行為也是偶然的。
既然沒有必然性,那麼作案就不太可能是預謀的,而應該是偶遇。
基于這兩點,我們的偵查方向就應該是3月1日下午正常出船,而且船上正常情況下是有運輸幹冰的恒溫箱,正常情況下需要攜帶幹冰出航的人。
”
“那這一點就很奇怪了,現在又不是鮮桃産出的季節!”趙局長說,“沒果實,要幹冰做甚?”
“我……我有話說。
”
我們紛紛回頭,看見韓亮坐在拐角,微微舉手。
趙局長點頭示意他發言。
韓亮說:“趙局長您搞錯了,其實真正運用幹冰最多的,還真不是鮮桃運輸,而是船舶業。
”
“哦?”這我們都沒有聽說過,但是大家都知道韓亮這個“活百度”的名号,誰也沒有懷疑。
“因為船體較大,清洗不易,所以幹冰被廣泛運用于船舶的清洗、修理行業。
”韓亮微微一笑,說,“節能減排,防止二次污染,還很好用。
”
“那我們應該去找船舶修理、清洗的工廠喽?”偵查員說。
韓亮點點頭,說:“不過,這種東西很便攜,也不太貴。
龍番湖的生意戶富得流油,自己買、自己用也不稀奇。
”
“我看你也沒流油。
”坐在旁邊的小羽毛掩嘴一笑,輕聲說道。
“這樣的話,那排查量就大了。
”趙局長摸着下巴,皺着眉頭,說,“生意戶可不少,船舶更是多啊。
”
“可是,既然是偶遇,為什麼有人會帶着那麼多幹冰在湖面上跑?”主辦偵查員說。
“多嗎?”韓亮說,“清洗設備消耗幹冰是一分鐘就需要三到五公斤啊!而且我說了,現在的清洗設備都是便攜的,比辦公桌大一點兒。
隻要船上安裝能夠短時間儲存幹冰的恒溫箱,就可以在島嶼上操作。
我猜,應該有這種情況存在的可能性,這也是為了搶生意吧。
”
“也就是說,我們去找這些專門運動式接清洗船舶的活兒的人,就能破案了。
”主辦偵查員說。
“也得考慮自己家有清洗設備,到島嶼上可以在空閑時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