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第三個幸存者

首頁
    為在那個可怕的夜晚,當我和梁雲傑回到營地時,營地的人全都已經不在了,從此,他們就永遠地失蹤了。

    我在克格勃時,曾經想進一步調查這件事。

    我看到的絕密官方文件上,确認隻有我和梁雲傑兩個幸存者。

    ” “這麼說來,小屋的主人很有可能是認識米沙的人,甚至是科考隊的幸存者,也可能米沙……米沙他根本就沒有死,他又回到了彼得堡!”韓江為自己這個驚人的推測感到震驚。

     馬卡羅夫聽到韓江的推測時,身體微微動了一下,沒有說話。

    徐仁宇插話道:“我們還在小屋的桌上,發現了一張紙,紙上用很漂亮的書法體俄文寫着這樣一句話——對于上帝,我們都是聶赫留道夫;對于生活,我們都是梅什金公爵。

    ” “對呀,我當時還要你解釋給我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可你還沒說完,那個幽靈又出現了。

    ”韓江又回想起來當時的情景。

     徐仁宇解釋道:“我當時就對你說過,聶赫留道夫是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著《複活》中的主人公,他因為對妓女喀秋莎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良心不安的聶赫留道夫,為了忏悔,放棄了自己的貴族身份,和喀秋莎一起去寒冷的西伯利亞,以求靈魂的複活;而梅什金公爵則是另一位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白癡》中的主人公,在作家生活的年代,梅什金公爵卻被人認為是白癡……” “行了,你不用費這麼多話,你就直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韓江打斷了徐仁宇的話。

    可就在他倆說話的時候,一旁的馬卡羅夫竟渾身顫抖起來。

     馬卡羅夫忽然打斷了韓江和徐仁宇的對話,像是在回答韓江的問題,又像是喃喃自語地說道:“這句話的意思是對于萬能的上帝,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像《複活》中的聶赫留道夫一樣,虔誠地忏悔,而對于生活,我們往往自以為聰明,其實就像《白癡》中那些嘲笑梅什金的人,以及梅什金自己,都是這樣或那樣的白癡。

    ” “這麼解釋對嗎?”葉蓮娜好奇地問。

     “這不是對不對的問題,這就是米沙對世界、對生活的理解。

    ”馬卡羅夫回過神來,對葉蓮娜說道。

     “怎麼……您的意思是……這句話是米沙寫的?”葉蓮娜驚道。

     馬卡羅夫重重地點了點頭,他多日沒有清理的白發随之垂下了一縷,耷拉在他蒼老的布滿皺紋的額頭上。

    片刻沉默後,馬卡羅夫重又擡起頭,對幾人解釋道:“讓我從頭跟你們說吧,當年的科考隊,因為是臨時組建的,很多人以前并不認識。

    當時,我們有嚴格的紀律,不互相打聽對方的真實姓名和身份,所以,我們在科考隊互相稱呼時都隻稱呼對方的昵稱或隻稱呼名字,而不知道對方的姓氏;就像大家當時都管我叫伊萬,所以我隻知道那位年輕的學者叫米沙。

    按照我們俄國人的習慣,米沙應該是個昵稱。

    直到最後米沙失蹤,我也不知道米沙的真實姓名。

    ” “您剛才說米沙是位學者,那他是研究什麼的呢?”徐仁宇問道。

     馬卡羅夫不緊不慢地說:“聽我慢慢說,當年在科考隊,米沙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

    他不太喜歡和大家交流。

    特别是我們這邊的人,他反倒有時喜歡和中國的同行交流,他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所以我曾好奇地向我們這邊的領隊打聽過他。

    領隊知道一些情況,私下告訴我,這位米沙是列甯格勒大學年輕的博士,是研究東方曆史和文化的,據說他不但會說中文,還通曉很多東方民族的語言。

    那位領隊還告訴我,本來科考隊并不想要米沙,因為組織上認為米沙雖然在他的專業上很有研究,但是對他的政治傾向很不放心。

    ” “政治傾向?”葉蓮娜不解。

     “你們應該知道,那個年代對這個很看重,更何況那次科考完全是在絕密狀态下進行的。

    就我們這邊而言,雖然科考隊成員來自不同單位,但是科考隊的每個成員,都經過了克格勃的嚴格審查。

    我想中方也差不多是這樣。

    領隊曾經對我提到過,克格勃在審查時,認為米沙政治态度不明确,迷信宗教,缺少唯物主義曆史觀。

    科考隊本來選中的是米沙的一位同學,但是因為米沙的那位同學突然生了重病,無法參加科考,克格勃沒辦法,才點頭同意讓米沙來參加這次科考。

    ” “等等,等等!”韓江突然打斷了馬卡羅夫的叙述。

    他眉頭緊鎖,像是在回憶什麼,“列甯格勒大學?研究東方曆史和文化的?米沙!我好像對這個名字有些印象,讓我想想,讓我想想,我在哪裡聽過這個名字。

    ” “你仔細想想,要知道,米沙這個昵稱在俄國人當中叫得很多。

    ”葉蓮娜提醒韓江。

     “不!不!我一定在一個重要的地方聽過這個名字,讓我再想想……對了,那七封絕密信件。

    ”韓江一拍腦門,終于回憶起來。

     “什麼絕密信件?”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