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甯二年九月廿七日的早朝,已是暫停了一次。
然而兩日後秘書台接着傳谕省部,道聖躬違和,三十日的常參卻又取消了。
聞道皇帝陛下在晏安宮中靜養,偏偏太子奉旨離開了宗正寺,駕返東宮後,也大病了一場,終日卧床。
照着廿四日常朝上三司的審結奏報,齊王已是身犯大逆之罪,可是數日已過,除了府門口多站了幾個禁軍的将官,并未見皇帝下旨處分;連帶着犯官張陸正,也是好生生的坐在刑部大牢中,不過是叫人嚴加看守而已。
一時之間,三省六部京中上下皆是一番難言的詭秘沉寂,誰也不願打破這來之不易的平穩局面。
隻有禦史台幾個不知死活的言官,上奏或道張陸正突然翻供絕不合常理,如此結案疑處甚多。
或道既是三司審定,陛下宜早日召部議處,以安天下之心。
隻是無論是替齊王喊冤,還是為太子出頭,所有的奏呈皆被留中,便如投石如泥塘,連半分回聲都沒有聽到。
如是一來,明眼人皆已看清,皇帝陛下定是在等候着什麼消息。
那消息将會如夏日傍晚的驚雷,破壞這一片沒有蟬嘶沒有鳥鳴的混沌天地,帶來耀睛奪目的電光,帶來振聾發聩的巨響,也帶來一場驚天暴雨。
那消息究竟為何?衆人并不清楚,他們隻知道,往北面看,便是長州,皇帝陛下在廿二日向那裡派出了敕使。
十月朔當日,尚未交辰時,東面的天空仍是一片沉沉黑色。
冬日清晨的朔風穿過檐角廊道,卷出了陣陣尖銳哨聲。
殿外點點宮燈的火苗卻不為所動,就似仍在未央長夜中一般,在籠罩内安靜執着的跳躍。
太子此時卻早已經穿戴整齊,恭立在了晏安宮外。
執守的内臣輕輕開了殿門,向他搖了搖頭道:“殿下,陛下還未醒呢。
”定權笑道:“不妨事,我便在此處等候。
”那内臣想了想又道:“殿下既要等,便請到側殿中來,外頭這天寒地凍的,要叫陛下知道了,定會怪罪臣等失職失守。
”定權微微笑道:“不必了,休要驚擾到了陛下。
”那内臣悄悄歎了口氣,隻得折身返回了殿内。
今日又是陳謹當值,看他進來,皺眉問道:“太子殿下今日又來了?”那内臣道:“是。
”陳謹隻是點了點頭,那内臣見他神色和氣,便悄聲問道:“陳翁,這陛下日日都說不見,連我這當臣下的,面上都覺得過不去,殿下卻還要日日過來。
”陳謹哼道:“你這臉上又有什麼過不去的?”那内臣尴尬一笑道:“我隻是看外頭冷,殿下這一站又是一二個時辰。
這下次再傳話,能不能換個人出去……”陳謹瞪了他一眼,問道:“連太子殿下的金面你都不想見了,是不是想到内殿去侍奉陛下啊?”那内臣連忙跪倒連聲道:“臣不敢。
”陳謹喝道:“滾!”看着那臣連滾帶爬的去了,兀自半晌才冷笑了一聲,自語道:“你自己定要讨這個沒趣,我也沒有辦法。
”
待到東方漸白,皇帝終于醒了,陳謹扶他起身,笑問道:“陛下歇的可好?”悄悄打量了他一眼,才又道:“殿下一早就過來請安了。
”皇帝點頭道:“知道了,叫他回去吧。
”陳謹一面幫他穿鞋,一面賠笑道:“殿下卯時二刻就到了,連側殿都不肯進,就在外頭站了半日。
”皇帝道:“你想說什麼?”陳謹笑道:“臣就是多兩句嘴,把外頭的事說給陛下聽聽。
”皇帝披衣站起身來,道:“朕早就說過,叫他好好養着病,這幾日就不必過來了。
你出去問問他,這話他聽不明白嗎?還是說,他無事可做,就又想得多了,以為朕故意說在說反話?”
陳謹連忙跪倒回道:“陛下,這話臣絕不敢再說了,連着上回的事情,臣可就真是死罪了。
”皇帝掩去了一個呵欠,道:“你不必隔三差五的在朕跟前說這些混帳話,太子果真就跟你有潑天的仇?還是誰叫了你這麼說的?”陳謹不由面色慘白,連連叩首道:“陛下聖明,臣實在是膽小,不敢再惹殿下生氣了。
還求陛□恤開恩,另派個人去傳旨吧。
”皇帝冷笑道:“你也不必害怕,朕還在,他不敢先拿了你怎麼樣。
若是你擔心朕萬歲之後的事,不妨就跟王慎學學,讓太子也能叫你一聲阿公,不就成了?”說罷哈哈一笑,拂袖而去。
一旁的小内侍見陳謹久跪不起,以為他是吓呆了,趕忙上去相扶。
一錯目,忽見陳謹面上神情詭異,倒似含笑一般,竟生生打了個寒噤。
陳謹瞥他一眼,問道:“你怎麼了?”那小黃門笑道:“有些内急,陳翁莫怪。
”陳謹點了點頭,道:“那你去吧,出去跟殿下說,陛下讓殿下回去。
”
定權得了旨意,也并未多說話,隻道:“請替我上奏陛下,臣恭請陛下萬壽金安。
”說罷跪倒朝殿中行禮,東宮的内侍這才扶他起來,轉身慢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