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開始預備應節物事。
行近延祚宮時,見一行宮裝麗人手托新制成的錦衣玉帶,笑語盈盈穿閣過殿,思量着當是皇帝按例賞賜太子新衣,便退至一旁,又靜候了小半個時辰,才前往央人通報。
此次太子卻并未為難,即刻命人引見,銜笑專候他入殿。
許昌平自宗正寺一别,已三四月未曾面君,此刻禮畢起身,偷眼打量,隻覺他神氣甚佳,卻不知何處稍異于常。
略一思索,才查覺太子此日身上紫袍,當是新衣。
那蜀地貢錦,寸縷寸金,華麗與清雅兼俱,舉手投足間,一抹帛光,已覺富貴咄咄逼人。
定權靜觀他片刻,也不忙讓座,笑問道:“許主簿一向少見。
聖節前本宮王事纏身,無暇問顧,還請見諒。
前些日子了結了逆案,倒是有了些少閑暇,想尋卿一叙,事有不巧,卻聞卿日前返鄉了,今日得見,不免要從俗問一聲,家下一切可安好?”許昌平微微一揖,以示恭謹,亦笑答:“勞殿下下顧,臣确實返鄉欲安排祭祖之事,隻是不敢瞞殿下,此行卻不曾見到家内人等。
”定權微笑道:“過門不入,這又是何道理?”許昌平道:“内中有些賤事,不足上辱尊聽。
”顧見太子面上神情,心中所思更加坐實,便又笑道:“隻是雖未見其人,但知其平安,亦不虛此一行。
”定權點頭道:“是如卿言,再好不過。
”攜了他手腕,笑道:“久不見卿,如失明鏡,心内積存了幾件事,今日還要細細請教。
”一面引他入了内室,又親自閉門,這才教他坐定,閑問了他幾句嶽州的人情風儀,許昌平也一一答複了。
片刻後東宮的内侍總管周午親自奉茶入内,定權命他放下茶盞,親手捧了一盞茶置于許昌平面前,見他欲起身答謝,伸手壓在他肩上相阻,笑道:“不必如此多禮,豈不聞事君數則辱,朋友數則疏。
于公于私,焉得好處?主簿安座,孤适才話還未說完。
”許昌平見他作态,便稱了句謝恩,不再堅持。
又聞定權問道:“主簿家下和京師相隔并不甚遠,一往一回約需多少功夫?”他仍不過在繼續方才的閑談,許昌平略想了想,答道:“乘車約四日可往複,策馬約三日即可。
”定權點頭笑道:“如此說來,若是快馬加鞭,半晝一夜足矣。
日固近,長安亦不遠,兩下往來,不緻起秋風之歎,當真便利得緊。
”許昌平本欲去端茶,聽聞此語,手腕忽然微微一抖,連忙收回,究竟難查他無心有心,半日方颔首答道:“誠如殿下所言。
”
定權啜了口茶,又閑閑笑問:“主簿方才說此番是預備家祀,本宮也依稀記得主簿曾經提過令尊已駕鶴西遊。
卻未曾細問享祀何年,仙山何地?主簿為官清直,置備牛酒若有難處,不妨與孤直言。
主簿與孤有半兄之份,孤敢不傾情相助?”他終于肯切近正題,許昌平初時心内雖有疑惑,也隻以為他挾匿自家親眷,不過為求不貳之心。
此刻聽了這話,方如雷貫頂,身後冷汗涔涔而落,亦不知他所知多寡,左右權衡半晌,方凝神謝道:“殿下厚意,臣感動莫名,隻是此事與禮大乖,臣當以死辭。
”定權望他良久,忽然莞爾,道:“主簿勿怪,孤說出這話,不過為一室之内,不傳三耳。
”站起慢慢踱至他身邊,又以手指天地,道:“雖君臣父子之親,五倫之間,不宣三口。
”見許昌平良久仍是沉默不語,又冷笑道:“主簿可知,陛下日前有旨,将軍不過一月便要離京了?主簿若能為孤破惑,孤心想,也不必再為些許陳年舊事去亂将軍之心。
不知主簿高見如何?”
許昌平半晌方啞然一笑,道:“臣當日來尋殿下,便知終有此一日。
隻是臣原本打算,待殿下踐祚之後,再詳禀明,請天子降罰。
不想殿下之天縱英明,遠甚于臣之愚見。
”擡頭再望他時,眉宇間怯意已蕩然無存,笑道:“臣慚愧。
”
他不認便罷,待此事認真坐實,定權也隻覺涼風過耳,手心汗濕複幹,如是者數次,終是咬牙開口道:“你說。
”
許昌平神情已如常,道:“先君不祿,當皇初四年之仲夏。
抔土之地,便在長安。
”
定權點頭道:“好。
主簿少年登科,又有如此膽識,前程遠大,無可限量。
”緩緩轉目瞥了他一眼,許昌平察他臉色,撩袍跪倒,叩首道:“臣請殿下降旨,賜臣自裁。
”定權望他獰笑道:“你道孤便沒有這個打算?”許昌平搖頭道:“于今為殿下計,唯此一途,可保殿下高枕無憂。
”定權笑道:“主簿心中既然清明,如此也好,主簿求仁得仁,孤可順你之請。
汝之家人,孤與你一概保全。
”許昌平亦笑道:“覆巢無完卵,臣焉能不識此理?人生各有命,臣身既填溝壑,亦無暇顧他人。
”定權見他并無懼意,心下也自疑惑,半晌方開口道:“你當日來尋我,究竟何所求?”
許昌平沉默良久,道:“臣所求之事,方才殿下已說出口。
”定權狐疑道:“你想借孤之力,重謀先朝舊案?”許昌平叩首道:“翻案之語牽涉甚衆,臣萬不敢做此想。
不過史筆人書,可曲可直,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