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恭謹,陛下雖心知,臨事卻也難挑不出他的不是,這是一。
待将軍功成之時,亦是其之藩之日,他心内自然明白此節,卻如此大費周折交往烏台官員,想必暗室之謀已非一時,殿下不可不防。
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烏台雖非要職,卻須知人言可畏,輿情如水,載舟覆舟皆有前例。
殿下難道忘了靖甯二年之事和……”遲疑片刻,終仍直言道:“冠禮之事了麼?”定權聞言,手中的茶杯微微晃了晃,對着面前的茶具呆了半晌,方歎道:“孤的這一幹兄弟。
”有意無意又看了許昌平一眼,才啜了兩口茶,心中懷念舊人,娓娓道:“盧先生是當年文章領袖,彼時翰林和烏台中倒有多半是他門生故舊,而今其人不是序遷入部入省,便是多往地方任職。
經你這一提,我倒是才想起此節來。
此間舊人離去,倒叫宵小之徒鑽了這個空子。
”閉目聽了半日風雨聲,不知所憶何事,忽又開口道:“如今不比當年在外便宜,孤舉手投足皆在人耳目之下,與外臣會晤,欲瞞過陛下難如登天。
省部内我自有主張,隻是其餘諸事,還要勞主簿費力。
”許昌平明白他所言之意,垂首道:“臣效力。
”
定權見他隻顧答話,捧着茶盞總是不飲,那盞中茶湯乳花破盡,似已冷卻,遂另取盞重新點制,推至他面前,道:“主簿不要着寒。
”許昌平連忙謝過,捧起飲了兩口,方要稱贊他茶道的技藝又有長進,忽聞定權開口問道:“聽聞主簿上月又回了嶽州?”心下不由微微一驚,他姨丈一家既被定權拘禁,他仍幾番返鄉,自有别因,此時将口中茶湯咽下,方答道:“是臣母殇日,臣返鄉祭祀。
”定權點頭問道:“令堂神主現奉何處?”許昌平見他問及此事,想已早是查問清楚,遂照實答道:“臣養母殇後,養父又續娶了繼母,于其家中祀奉養母尚說得過去,再祀奉先母似乎便有違人情,臣又不忍先母成無祀之鬼,便每年與人錢幾百貫,将先母木主暫奉于鎮外一庵之中,平日添些供養,以待……”頓了一下,方繼續說道:“此庵名為惠清……”定權微微一笑,打斷他道:“主簿不必多言,孤随口問問,隻是怕一時事務繁多,有些事情顧及不到,委屈了你,卻并不是有意要窺探臣下隐私。
”他年來性情逐漸沉穩,悲喜之态已不常現于神情語氣間,許昌平也難辨他此言真僞,隻低頭道:“臣慚愧。
”定權一笑,淡淡道:“主簿既将令堂神主奉于佛堂,當知佛法有四恩之說,報父母,報天子,報衆生,報三寶是也。
你我自幼學儒,以釋道為虛妄之談,孰不知儒釋所說的根本,皆是出在一個孝字上。
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為人子者受恩不報,隻怕異日堕入三途,輪回報應。
主簿有心,我又豈能不體察?”見許昌平将茶飲盡,又道:“雨勢漸小,主簿便請回衙,所贈書籍亦請帶回,隻說入宮時便逢雨,一向在牆下躲避,衣濕不可見君,待雨稍止而還即可。
”許昌平見他謀略得仔細,遂将肩上衣物交還定權,重新穿上濕袍,行禮辭道:“臣告退。
”定權點頭道:“孤叫周總管親送你從殿後回去。
”
一時見周午引他離去,定權隻獨立窗前,望着檐外扯斷珠簾般的潺潺雨幕,聽憑雨線沾濕了他闊大的衣袖,沉水香氣息同樣被雨打濕,濕答答的木香使他梢覺安然和疲憊,便依舊倚在了榻上。
風雨入室,枕上生涼,他既不願去關窗,想随便搭件衣物避寒,卻又想起那領衣袍已被許昌平洇濕,懶待喚人重取,便索性作罷。
随手拉過枕邊一本《周易》,看了兩段,又将它擲在一旁,微微一哂,喃喃自語道:“察見淵中魚不祥?”
他閉目,聽那雨聲良久,似是安然入睡。
毫無征兆的,他突然又睜開了那雙充滿疲意的眼睛,一字一頓地誦出下句:“智料隐匿者有殃。
”
然而,在這天心同人心一樣潮濕陰暗的天氣裡,他覺得,他還是願意有這一份能夠洞察隐匿,以至可能招來禍殃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