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皇孫方萬分不舍的被保母抱着去了。
定梁磨蹭入殿,未待定權開口,便搶先申訴道:“殿下,臣的手起了凍瘡。
”定權冷笑道:“就是為了去掏那東西?”定梁不想他竟然知曉了此事,摸着頭嘿嘿一笑,道:“倒也不全是因此。
譬如臣當日便是寫了大半日字才去的,本來因何事而生瘡瘍,隻能算做一樁無頭公案,隻是衆人皆不說是寫字寫出來的,都說是掏刺猬掏出來的,這卻不是有失公允?”見定權面色陰沉,不為所動,忙又道:“臣知道錯了。
隻是殿下前些日子才教導過臣,為人隻可雪中送炭,不可錦上添花,臣忖度着,錦上添花都不可行,更加不可雪上加霜了……”定權歎氣道:“我此刻不打你。
你在這裡和我一起用膳,然後去向陛下問安。
”定梁偏頭,仍是照前問道:“陛下可有旨意要召見臣?”定權怒道:“陛下沒有旨意,是本宮令你去的,可否?”定梁見他生氣,也暫時不敢再逞口舌之快,隻得應道:“是。
”
皇帝今日晚膳卻較尋常偏晚,兄弟同至康甯宮時,皇帝用膳猶未畢,宣召二人入内,待二人見禮後,随口問道:“六哥兒今日怎麼也一同來了?”定權笑道:“六郎說已經許久未近陛下慈顔,未能向陛下面問安好,心中不安,央臣也帶他同來。
”皇帝點頭道:“也好,既然來了,你們便陪朕一起用些罷。
”定權方欲謝恩,忽聞定梁答道:“謝陛下,殿下和臣都是吃過了才過來的。
”他聲音頗為清朗,定權連掩飾的餘地都沒有,一時間尴尬非常。
好在皇帝并不以為意,又道:“那便取糖來給六哥兒。
”定梁答道:“謝陛下。
臣不愛吃糖。
”定權再也忍不住,狠狠瞪了他一眼,定梁方極不情願地跪下,低聲道:“臣謝陛下賞賜。
”接過糖來,也不肯好好吃,捧在手裡無聊的把玩。
皇帝晚膳素來簡單,定權在一旁服侍,俄頃也便用畢。
皇帝從定權手中接過巾帕拭手,一面問道:“你此刻來也好,朕正想聽聽,昨日逢恩請示如何處置戰俘一事,你怎生看?”定權卻并不情願談論此題,委曲回避道:“臣自然遵從陛下聖斷。
”皇帝道:“朕是問你的意思。
”定權垂首道:“此事重大,還請陛下示下。
”皇帝不滿道:“你不必搪塞,怎麼想的,說出來便是了。
”定權推辭不得,遲疑了片刻,方答道:“以臣之愚見,俘獲或可命将軍就地格殺。
敵首解送至京,再正典刑。
”皇帝看了他一眼,又問道:“想必你也知道,這其間多是降人。
”定權答道:“臣亦知殺降不祥,隻是且不說另辟人力地場之事,眼前的形勢,前方軍糧供我軍則有餘,再供俘獲則已不足。
彼戎狄志态,非我族類,常時尚不能望以夏化夷,非常時安能留待肘腋之變?且……”又扭頭看了看定梁,卻見他雙目炯炯,正聽得聚精會神,又不見皇帝表态,萬分無奈,隻得接着說道:“且幸當下天氣嚴寒,無須擔心疫病,屍骸亦可安心掩埋。
”
皇帝依舊不置可否,隻道:“你的意思朕知道了。
你可還有旁的事情?”定權稱是,遂将陳述今夜攜定梁來的初衷上報皇帝道:“臣是想請陛下旨意,長沙郡王年紀已漸長,或可為其擇定業師,開蒙學書。
”皇帝點頭道:“六哥兒今年已經七歲了罷,是到了該讀書的年紀了。
年來國家多事,朕也沒精神顧得上他的事情。
長兄如父,你代朕斟酌辦理便是。
”定權連忙低頭謝恩,定梁此刻倒也知趣,特意向皇帝行了大禮,直到告退後才低聲咕哝了一句:“臣已經九歲了。
”
一路返回東宮,定梁與定權同辇,見他面色愀然,遂找出些話題搭讪道:“既然說是天氣嚴寒,何必還要特意說掩埋的事情?少去多少功夫——我晚間出去摸個刺猬,土都凍得掏不動。
”定權不欲與他多說此事,隻簡單答道:“殺之,勢也,權也。
掩之,經也,道也。
”定梁問:“那麼殿下以為對?”定權道:“是。
”定梁道:“既是對,又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