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 引魂雞

首頁
    黃仙姑”施展邪術,利用一種類似“引魂雞”或是“紮紙鳥”之類的法門,在山區裡一些洞窟中,還會看到類似的古老神鳥圖騰,被當地人俗稱為大羽送死鳥,這隻能牽引亡靈的神鳥,将那戴有面具的女屍亡魂,從陰曹地府中救了回來,意圖使之複活,而“黃仙姑”那口形影不離的箱子,大概就是其邪法的來源。

     這與我事前的猜測截然不同,看來這被無數離奇傳說包圍着的“百眼窟”,絕非是盜墓胡匪“泥兒會”藏寶之地,他們費勁周折挖出黃皮子墳下的箱子運至草原深處,難道竟是為了給一個早已亡去千年的死鬼招魂? 我想到這心裡不禁打了個突,也越來越是好奇,看這天然翠石屏年代甚是久遠,想來那戴面具的女屍必定是古人無疑,她究竟是何許人也?現在又身在何處?“泥兒會”的胡匪來到這裡之後,到底都發生了什麼?關于百眼窟附近人畜失蹤的傳說是否與之有關?還有……各種念頭在腦海中此起彼伏,可越琢磨越是沒有頭緒。

     胖子冷不丁一拍大腿:“我說老胡,我突然想起一件事來,你看這埋的這些石頭象什麼?我越看越覺得眼熟,咱們是不是曾經在哪見過?” 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黃仙姑”的那口箱子上,正在猜想那箱子中裝有什麼稀罕事物,想着一半卻被胖子的話打斷了,順勢往那些埋在地面的石頭上瞧了幾眼,猛然想起在大興安嶺深山的許多人家中,凡是老房子,屋中角落都擺着圓形山石,有的用泥土埋住一半,有的幹脆就直接擺在屋中,我們知青剛落戶到山裡,對這種在屋裡放石頭的做法很不理解,覺得完全沒有任何意義,後來跟屯子裡的山民混熟了,經過多方打聽才得知,原來這些石頭都是解放前留下的,早年間人們都用這種方法避邪驅鬼,古書中提及:“埋石四隅,家中無鬼。

    ”這些石頭是用來鎮鬼的,在東北民間,僵屍、吊死鬼做祟害人之事的傳說極多,住在荒山中的人家,為了保平安,才逐漸形成了這種習俗,至于具體始于什麼年代,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

     我和胖子提到此事,不由得懷疑這地洞裡埋着許多石頭,是用來鎮壓鬼魁的,這些話使丁思甜有些緊張了,她對我們說:“快别提這些了,我覺得後背都冒涼氣了,咱們現在該怎麼辦呢?來路回不去了,這裡共有十條通道,剩下九條,究竟要往哪一邊走才能出去? 我發現丁思甜膽子确實是變小了,也許是因為牧區的牛馬損失慘重,讓她心中沒了底,我估計她和老羊皮的心情差不多,牧區出了事故要承擔責任,把這責任減小的唯一辦法就是找回丢失的牛馬,但失蹤的牛群和驚逃的馬匹,恰恰是跑入了這片被牧人視為“禁地”的區域,那些關于“百眼窟”的恐怖傳說,早已滲入了當地人的骨髓裡,是進是退着實令人犯難,可在這個特殊的年代裡,畏怖之心,辭究是不如懼責之心來得強烈,如果替她和老羊皮設身處地的考慮一下,他們心中承受的壓力一定很大,激烈的思想鬥争也一定在不斷地進行吧。

     要說以前大串聯的時候她可不是這樣,那時候正是恰同學年少,意氣風發,有一次我們串聯到某地,恰巧趕上當地一位中學教師,帶着一群初中生挖了一座墳,那墓主是清末維新時期的名人,屍體被從墳墓裡拉出來,倒挂在樹上示衆,讓革命群衆們看看曆史上最大保皇黨的醜陋面目,我和丁思甜等人聞訊後連夜前去參觀,大晚上的月黑風高,幾個人竟然興沖沖摸黑去看挂在樹上的古屍,那時候也沒見她有半分懼色。

     我回過神來,對丁思甜和胖子說:“這處地穴是是非之地不宜久留,咱們先看看老羊皮的情況怎麼樣了,然後盡快想法子出去再說。

    ”随後走到老羊皮身前,他兀自腹漲未消,我們那時候缺乏醫藥常識,并不知道人體腹腔内腸管的運動主要靠植物神經支配。

    同時也受到腸管血運動的影響,過量飽食後,容易出現腹脹、血管擴張的現象,因此腸管血運動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我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