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航海禁忌

首頁
    ,永遠的謙遜合順,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我同陳教授聊了些易經中的理論,随後我們談得更加深入,以我們前一陣的經曆來看,在某種意義上,先天十六卦與精絕鬼洞、龍骨天書、鳳凰膽之間有着理不清的關系,既然這玉很可能是恨天之國的古物,裡面的卦象有沒有可能會與海眼有關?恨天之國當年在海上的遺址會不會都被海眼卷走了?當然這些都是我主觀的猜測,如果不親眼看到,大概沒人能說得清楚。

     陳教授再次囑咐:“這次出海尋找秦王照骨鏡,找得到當然最好,找不到也不要涉險接近珊瑚螺旋中的海眼,古籍中記載着,海眼者,歸墟也,被吸進去就别想出來了,誰也不知道當年恨天人遇到了什麼毀滅性的災難,一旦你們有個三長兩短……” 我勸他道:“此事您盡管放心,我們這次是支打撈任務,為的是在沉船裡找回國寶,另外順便采蛋發些外财,又不是走自我毀滅路線的敢死隊,太冒險的事情絕對不會做。

    ”一番長談,不知不覺天都快亮了,按照原定計劃,早上我們就要出海,于是我幹脆就不睡了,把胖子等人都招呼起來,整裝待發。

     這天正是出海的黃道吉日,早上先要祭過了海神,不僅是我們的三叉戟号,其餘的漁船也都放洋出海作業,衆人在反複的準備和等待中度過了多日,終于即将起航入海,個個抖擻精神,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

     經驗豐富的蛋民阮黑,在臨出海之前給我們提了許多入鄉随俗的要求,漁民和蛋民們的忌諱之多,一點都不比倒鬥的手藝人講究少,而且習俗極為獨特,最忌諱說翻、扣、倒一類的字眼,在海上誰敢提這些字,船老大就有權利把誰扔進海裡喂魚,如果駕駛的是帆船,“帆”就觸了“翻”的黴頭,所以漁民蛋民都管帆船叫蓬船,一向稱“帆”為“蓬”,“升帆”俗稱“撐蓬”或是“開蓬”。

     久而久之,已成了根深蒂固的習慣,不管是在海上,就算回到家也一概不提這些字,幹脆就當世上從沒有過這些字眼,另外行船之時,也忌吹口哨,這是漁民蛋民通用的忌諱,而漁民和打撈隊還忌諱在甲闆上背着手,因為背手預兆“打背網”,是沒有收獲的兆頭,船上的“大主”不能坐,船頭不能坐,總之各種名堂和規矩多得數不過來。

     我和胖子在福建的時候也跟船出過幾次海,對這些規矩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但并不太放在心上,趁船老大不注意,我和胖子特意在大主上坐了坐,大主是指甲闆上的樁子,也沒見出什麼事故,不過沒有規矩,難成方圓,這些航海的禁忌,大概就跟“雞鳴燈滅不摸金”的行規類似,是為了增加安全系數,而非刻意害人。

     Shinley楊又有她在美國海軍學的一套迷信規矩,都說美國科學技術先進,其實論起迷信來一點都不比漁民蛋民含糊,而且他們的規矩更是稀奇古怪,甚至連洗刷甲闆的水桶應該怎麼擺放都有名堂。

     因各海域文化背景不同,類似的海上行船行規也都大不一樣,這可真應了那句話了,我們這七個人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來,為了這個共同的目的,不得不互相作出妥協,否則把這東南西北各地的風俗禁忌都放在一條船上,這次行動就得被這許多條條框框限制死。

     但有些事不信邪不行,有些忌諱在船上存在了這麼多年,必然有它的原因和價值,也不能什麼都不在乎,最後經過協商,隻能各讓一步,約定不說翻、倒、扣一類不吉利的詞,尊龍王爺。

    拜“媽祖”為神,其餘的禁忌能免就免了,就這都已經覺得很吃力了,尤其是我們習慣了說倒鬥,到海上就隻能通用搬山填海的行規了。

     在Shinley楊的建議下,我讓阮黑做了船老大,由他和明叔互相替換掌船,在接近珊瑚螺旋海域之前的這一段航程。

    将采取傳統而又可靠的航行方式,使用海圖、羅盤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