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生物。
在汪洋大海上跑船的海狼對龍也有自己的态度,他們肯定是相信有龍王爺這種神靈,但具體說到“龍”,主要是用來形容恐怖的氣象情況,例如龍上水這些情形,古代繪畫中巨龍怒目吐舌,乘黑雲飛騰的形象,很可能正是對海上災難的一種抽象描繪。
《易經》上記載着“雲從龍”,也可以理解為“龍即是雲”,雲是指氣壓和氣流一類的自然因素,由于氣壓不平衡,就會産生風,凡是空氣上升,随着體積增大和氣溫降低,就會形成雲,大湖大海上的水龍,就是由于極低的氣壓而産生的,而“上水龍”這中現象,則是由于海底海氣噴湧出海,與低空氣壓相激,觀之好似巨龍出水産生的大水柱。
十六字陰陽風水一道中認為,起于峨眉山的“南龍”,是天下最大的龍脈,其勢遠超發于昆侖的“北龍”與“中龍”,南龍起自峨眉,并江東去,其中一條餘脈自海鹽諸山入水,在海底延伸向北,以朝鮮倭國兩地為案護,另兩條主要的餘脈則婉蜒南下,在海底環合凝伏,不知其結局所在,珊瑚螺旋海域附近,正是南龍海氣湧動之所,即使不在風季,飓風依然肆虐,也會經常發生“上水龍”一類的可怕現象,水龍從海底湧出,向火山噴發一樣沖出海面,許多深海淤泥裡的沉船古樹,以及海中水族,凡是被其卷住,都會被裹上半空。
我們在船上四顧海面,皆是濁浪滔天,水勢排空壓頂,天海之間不僅隻有那一堵巨大的水牆,而是數十道“龍上水”同時出現,海水倒灌向天空,驚人的是巨浪通天的一刹那,在這些水牆縫隙中的海面竟然平靜無比,海中升騰的水牆也似乎凝固在了最高之處,海氣直上直下,海面甚至沒有來得及猛烈波動。
在這大自然展現神奇與威力的靜止畫面裡,隻有被海水沖到天空的海魚和水霧,在不停地落回水裡,處于這令人窒息的天地巨變中,三叉戟号的前後左右,包括頭頂天空,全被藍色水晶般的海水包圍,完全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三叉戟”似乎完全被海水吸住,停留在四周海牆壁立的深淵中苦苦掙紮,卻似乎絲毫沒動地方,我們在駕駛艙裡把手互相握住壯膽,都想從對方的臉上找些信心給自己增添勇氣,以面對眼前這難以想象的考驗,但這種天地巨變的震懾下,衆人面面相觑,誰的臉色也好看不到哪去,都如同死灰一樣。
正在這時,那陣很象鋼筋斷裂的金屬咆哮聲突然逼近,一片巨大的陰影從水牆上方慢慢出現,一艘鋼鐵巨輪前半部分的殘骸,從水牆中緩緩探出,如同一艘在天空的海船,行駛到了垂直的水牆瀑布處,眼瞅着就要墜到下層海面。
此刻海上情景,完全沉浸在一種恐怖無邊的凄絕之中,在近乎凝固的一瞬間,船上船下似乎同時出現了兩個海,一個海懸挂在天空,而另一個則是“三叉戟”竭力掙脫不出的海面,天空上的那個海,裡面掉落出許許多多從海底帶上來的東西,沉船斷錨、鲸骨鲵鳌、反正沉積在海底的東西都被翻了上來,我們眼前是千萬噸的海水,被升騰的海氣帶到了天空,分成數百道厚厚的水牆懸在頭頂,一艘海底沉船的殘骸,也被強烈上升的氣流推上了天空,由于是在邊緣,那無名巨輪的殘骸,也象那些被海水甩出來的海魚一樣,要從高空滑落。
明叔擡手指着半空,張開嘴聲嘶力竭地喊叫着,但沒有人能聽得到他的聲音,耳中都被不間斷的轟鳴覆蓋,我知道他大概是想說:“沉船要砸下來了,正在咱們頭頂!”但這時候語言失去了作用,我揮着手用力指了指左側,示意掌舵的阮黑:“再不趕快把船開出去,咱們就要玩完了……”
船老大阮黑腦門上青筋蹦起,拼命地轉舵。
“三叉戟”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