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八章 九死驚陵甲

首頁
    這塊地脈深藏山中,形狀如同一座巨大的無蓋石棺,奇的是棺中周圍棺闆似的石壁上描龍繪鳳,但決不是人工雕琢,而是天然風化剝蝕形成,峽谷般的大石棺中,内部丘壑起伏,生長着許多奇花異草。

    更奇的是,在那地勢酷似在石棺中,平躺着一具“無首屍體”,與遠處地下的那顆“頭顱”遙相呼應。

     這座“棺材山”,是從“天地初分”之時便已有了,早已在世間存在了億萬個念頭,那時候混沌初分,天底下哪裡有人?别說是棺材了,所以那座深埋地下的“棺材山”和“無頭屍體”,肯定非人力施為,而是“鬼斧神工”——盡得天地造化神奇的“自生自成”。

     想這“巫峽巴山”之地,自古以來崇盛“巫風”,藏在山底下的“棺材山”,很早就被人們發現了,一直保持着在附近“埋棺驅兇”的習俗,使得山中屍氣沉重,到了隋唐年間,當地更盛傳那棺材山裡埋有“屍仙”,但“屍仙”究竟是什麼,卻從沒有人見過。

     封師岐到死都認為,“仙道”終屬飄渺虛幻,世上即便真有“仙家”,也決不可能會有古屍化為“仙”,僵屍為世間“死而不化”之物,棺材山裡的東西非妖即魔,肯定不是什麼“真仙”;但觀山太保的首領封師古,卻執意在棺材山裡修建陰宅,以便尋找“屍仙”,哪裡容他良言相勸。

     封師岐不知封師古究竟為何如此堅信,還以為他是在“烏羊王古墓”中被鬼迷了心智,多半是入了魔障,而且看封師古神态舉止已和活人大異,那臉上的氣色,簡直就是一具古墓僵人,苦勸無果之下,隻好是明哲保身,帶着剩下的人離開故土,并且在死前留下遺囑,讓後人找機會按照“觀山指迷賦“,悄悄進入“地仙村古墓”看個究竟,如果封師古已經化成妖化之物,務必想法子将其鏟除,否則那“棺材峽”的地勢雖然偏僻隐秘,卻早晚都得被人從深山裡挖出來,到時候墓中萬一真有什麼“屍仙“,必要入世害人,後患無窮無盡。

     封師岐本就是個有些手段的奇人,修造“地仙村”他也有參與,舉家從清溪遷出之時,恰逢天下流寇之變,到處都不太平,不久又身染惡疾,所以到死也沒再回清溪“棺材峽”,隻是留下了遺言,封師古所作所為,實已使“大明觀山太保”的自豪,墜入萬劫不複之境地,封家子孫後代,要是不把“屍仙”鏟除,祖宗們的在天之靈永遠不得安息。

     在封師岐去世後,他的後代家道中落,每逢趕上“地鼠年”可以進入“地仙陰宅”之期,卻不是因為時局動蕩就是因為家難,始終不得機緣入内,而且近代中國的曆史翻天覆地,經過世事變遷,他這一脈的後人凋零散落,已逐漸把祖宗傳下來的手藝丢了個十之七八,雖還記得“觀山指迷賦”全片七十二句,并且留有封師岐遺留的“地仙村”圖譜,可要解“觀山指迷賦”,須懂得“奇門五行”和“風水秘術”。

    封家後人對這些秘術僅知皮毛了。

     到民國年間,封師岐的後人是“封思北”,他平生多讀道藏,中年後在四川青城山做了道士,仍念念不忘祖宗的遺訓,屢次進入“棺材峽”,但不得其法而入,最後坐化在隧道中,并且告訴他的兩個兒子,要是封家後人不除了“屍仙”,就别給他斂骨安葬,他要暴屍于此,親眼看着有人找到“地仙村古墓”的入口,“百步鳥道”盡頭處那條隧道,在墓碑處有具屍體,就是此人。

     這“封思北”有兩個兒子,按《家譜》中“思、學、言、道”所排,都是“學’字輩,一個是“封學文”,一個是“封學武”,哥倆相差六歲,老父死後再無親人,就流落在世上相依為命。

     由于正值戰亂,眼看沒活路了,暫時顧不上祖輩所托之事,大哥封學文打算進山當“響馬”,在綠林中謀條生路出來,臨走前,就把兄弟過繼給了一家姓孫的财主,改名“孫學武”,也就是孫教授了。

     自此以後兄弟二人音訊隔絕,由于戰争的原因,老孫家也逃離了故土,兄弟間就失去了聯系,孫學武此後的經曆大緻都如他所說,由于他祖上有“棺山盜骨”的事迹,所以他自幼便識得一些蝸篆異文,加上後有所學,便從事了考古中地甲古文和一些古老密文的破解工作,直到被下放至“果園溝”勞動改造,才又和同樣被下放的兄長“封學文”相遇。

     兄弟二人感歎“造化弄人”,想不到重逢之地竟是在這種場合,說起别來的情由,原來封團長果然是進了綠林道,因為還懂得家傳的“觀山盜墓”之術,便隐名埋姓,在“常勝山”裡插香做了“卸嶺響馬”。

     可不久後,由于“常勝山”的盜寇下落不明,在數年之内,從漢代傳下來的卸嶺群盜徹底“土崩瓦解”,封團長雖是名為“學文”,卻最不好讀書,死也不想回家務農,正好在卸嶺群盜中結識了兩個西北的同夥,也是兄弟兩個,各個叫老羊皮,弟弟叫羊二蛋。

     老羊皮活的窩窩囊囊,膽小如鼠,而他兄弟羊二蛋卻野心不小,在常勝山瓦解之後,羊二蛋夥同了一批人,準備去關外東三省開山立會,還是要做這些“盜墓”的勾當。

     封團長當時年紀還輕,覺得做“響馬子”挺好,有吃有喝還能随便睡女人,看哪個大戶财主不順眼,拎着刀槍闖進去搶他娘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