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抽屜

首頁
    在團體中有很強的協調性,是位表現沉穩的學生。

     然而,每當放學後,光紀定會馬上回家,絕不逗留。

    會是因為父母常不在家,所以要回家忙家事嗎?盡管很受班上同學的歡迎,但卻從不留下來和同學一起玩,總是快步趕着回家。

     “春田同學,你有上補習班嗎?” 今枝不經意的詢問,令光紀不知如何以對。

    他無法回答老師,他要忙着回家對“行星組曲”進行“收藏”。

    他想起父母吩咐過他,絕不能向人透露我們一家人從事的工作。

    此事千萬不能說。

     但另一方面,光紀對自己的“工作”深感狐疑,所以他遲遲不願結束兩人的交談。

    他對今枝有一股莫名的好感。

    他不會多管閑事,也不會淨說些好聽話,但感覺得出他擁有堅定的信念。

     “老師,把百人一首全部背起來,真有那麼了不起嗎?”光紀提起勇氣問道。

     今枝為之一怔。

    看來,光紀指的是前幾天上課的事。

    光紀一臉正經。

    今枝試着思索他這個問題的含意。

    對這個孩子而言,這似乎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今枝很注意措辭,小心謹慎地回答。

     “如果可以記在腦中,也許會比較方便吧。

    不過,也不能說背起來就一定比較好。

    倘若不懂其含意,隻是一味地死背,我不認為這樣有什麼意義。

    倒不如隻記一些最基本的部分,能靈活地加以組合應用,這樣還比較有趣,而且更為重要。

    ” 光紀感到氣餒。

    “倘若不懂其含意,隻是一味地死背,我不認為這樣有什麼意義。

    ”這番話帶給他不小的沖擊。

    光紀覺得,這正是他現在所做的事。

     看到光紀露出這般沮喪的神情,今枝腦中蓦然出現一個疑問。

    難道這孩子的父母對他施以英才教育? 在父母身為老師或學者的情況下,有些家庭會在家中自行給予孩子徹底的教育。

    由于這些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深具信心,所以通常根本不把學校放在眼裡。

    這種想法會影響孩子,使得孩子對學校的功課抱持着敷衍的态度。

    莫非這孩子就是處在這樣的家庭中? “改天可以去你家嗎?因為我還沒去你家做過家庭訪問呢。

    可否代我問一下你父母什麼時候方便?老師可以配合。

    ” 光紀微微颔首,接着逃也似的轉頭就走。

    今枝望着他的背影心想,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今枝一拳重重地擊向桌子,發出一聲巨響。

    他的父母可就大錯特錯了。

    

04

“光紀,你怎麼在這裡?” 因為不想回家,所以光紀在田間小路上閑晃,恰巧被放學回家的姐姐發現,出聲向他叫喚。

    光紀一臉無精打采的模樣,撿起石頭丢進水潭裡。

     “沒什麼。

    ” “我們回去吧。

    爸媽就快要進入‘曬蠹蟲’的狀态了,我們得幫忙準備才行。

    ” “我們老師告訴我,不懂含意,隻是一味地死背,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

    ” 光紀以鬧别扭的口吻沉聲低語道。

    記實子吃驚地望着他。

     “你該不會把我們家的事告訴他了吧?” “不,我沒說。

    我隻是問他,會背誦是不是很了不起。

    ” 記實子對于光紀的疑惑了然于胸,但她心想,現在就算跟他解釋,他也不會明白。

    于是她什麼也沒說,隻是靜靜走在一旁。

     田間小路的前方走來一名老人,光紀擡起頭。

     啊,是那位家裡種有百日紅的老爺爺。

     在上學的途中有戶人家,家裡種着一株高大的百日紅樹,屋主是名獨居老人。

    每天早上光紀從門前走過時,老爺爺總是在清掃門前,因此光紀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每天早上向他問候的習慣。

    雖然對方看起來不大好相處,但隻要對他說早安,他一定會扯開嗓門回應一聲“早”。

     那名老人突然身子歪向一邊,當場倒卧。

     “啊!”記實子和光紀齊聲驚呼,急忙奔向那名老人。

    老人臉色慘白,豆大的汗珠涔涔而下。

     “糟糕,他這是心髒病發作,我去叫人來幫忙,你待在這裡!” 記實子看過老人的臉色後,旋即快步離開。

     “老爺爺、老爺爺。

    ” 光紀抓着老人的肩膀大聲喊道。

    老人嚴肅的面容有着一對凹陷的雙眼,它正微微移動,對上光紀的視線。

     就在那一瞬間,有個擁有強大質量之物朝光紀體内直逼而來。

     具有五顔六色,以及豐沛的聲音。

     老人一生中所有的聲音,在光紀的腦中以及全身不住地回響。

     在燒焦的原野中迷失方向,不斷找尋父母的他、用粗糙的木頭做成墓碑,緊抱不放的他、慘不忍睹的黑煙散向天空的黃昏。

     半工半讀、奮發向上的他、捧着便當朝他跑來的女孩,彼此臉上的羞澀笑容。

     首次擁有自己店面的日子、戰戰兢兢地向女孩求婚時,她眼中泛出的淚光。

     夫妻倆的第一個孩子、和自己長得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