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華山論劍

首頁
    上下倒轉,劍柄變成在左腰間。

     ——這怪異的動作,迅疾而流暢,充分顯示他身體的筋骨關節是何等柔軟。

     姚蓮舟左腰處,寒光大盛。

     出鞘。

     司馬泰元一直防範對方的劍路,是從左肩膊自上而下砍來。

    但姚蓮舟這一奇技,令劍路頓變自中下路而來。

    司馬泰元急變架式。

     姚蓮舟拔劍卻奇速。

     劍光刹那間從下向上反撩,及至司馬泰元面門。

     司馬泰元架劍同時,頭臉也向自己的左後方側閃—— 金屬互擊的鳴響。

     幾絲斷開的眉毛,在激蕩的劍風中飄飛。

     ——若非加上側頭閃躲的動作,司馬泰元已經失去一隻右眼。

     姚蓮舟的彎劍在這一擊完成後,繼續揮到了右身側。

    旁觀的華山衆高手這才看見:姚蓮舟的右手并非握在劍柄上,而是僅以食、中二指扣着柄首上的鐵環! ——他以兩指之力,就把整柄劍從鞘裡抽出,并且盡用那慣性加速之力,發出這快絕的拔劍斬擊! 司馬泰元的右眉,險險被對方劍尖刮過,削去了一片,皮肉卻并未受傷,全憑那過人的反應。

    雖然差點兒就瞎了一目,他心神一點沒有動搖,呼吸也無一絲紊亂。

     ——這最重要。

    以氣息帶動劍招,為華山武道之根本。

     他下腹一緊。

    氣勁貫徹的征兆。

     那四尺餘長的大劍,從招架迅疾變成前刺,直取姚蓮舟面門。

    此乃“元亨劍法”的“遊龍擊浪”——和陳泰奎使的是同一招術,但速度和劍勁卻遠遠淩駕師弟,兼且是用這麼一柄巨大長劍使出,空氣裡帶着撕裂之聲! 姚蓮舟的臉,卻在那劍尖前消失了。

     姚蓮舟早就計算司馬泰元的反擊劍路,右腿向右斜前一邁步,身體迅速矮下去,頭頂比司馬泰元的腰帶還要低,兩腿張開幾乎成一直線,身體如箭搶到了司馬泰元的左身側,正是“武當行劍”的詭異蛇步。

     同時姚蓮舟右腕一抖,那柄彎劍以穿在柄首鐵環的兩指為軸翻轉,緊接五指一抓,變成了反手握劍,自外向内以劍刃反削向司馬泰元的左腰腹! 這反手斬劍之法,又是違反一般劍理的怪招,極難防備。

    但司馬泰元目明心清,捕捉到這劍斬來的角度。

    正常的招架或後退都已來不及了,他借着那“遊龍擊浪”前刺之勢,身體如陀螺般側轉半圈。

    彎劍的鋒刃,僅劃破了他腰間衣袍。

     司馬泰元并非單純閃避。

    他乘這轉身之勢,變成反搶到了姚蓮舟身後,長劍劃個半圓,一記“黑蛇弄風”,垂直從下而上,反撩姚蓮舟的背項! 這一招足見司馬泰元實是一流高手:姚蓮舟此刻身姿低矮,一般的武者看見,不假思索就會居高臨下,從上路斬劈下去;但司馬泰元則計算,對方如此低伏之後,接着必然要拔起身恢複站姿,起立之時也自然會用劍架在上方拱護;司馬泰元用這下而上的撩劍,對手反而料想不到,再要把劍降下擋架,已是太遲。

     ——真正的高手出招有如下棋,已把對手接着的舉動都計算在内。

     眼見姚蓮舟隻要身體升起,就會把自己送上這招“黑蛇弄風”的刃口。

     姚蓮舟卻沒升起來,反而降得更低。

     他的身體跌地,整個人俯倒下去——但其實在跌到離地極近時,他僅僅用左掌在胸口前撐住了地面。

    司馬泰元本來已經甚低的撩劍,竟是從他上方掠過。

     姚蓮舟就用這一隻左掌之力,支撐全身貼地旋轉。

    那反手劍鋒,乘着旋轉的力道再次斬出,劍刃離地隻有幾寸,循着華山衆人前所未見的角度路線,如割草般橫砍向司馬泰元的左足踝! 司馬泰元龐大的身軀,卻出人意表地靈巧。

    “黑蛇弄風”的招式已使老了,本無法這麼快走馬步閃躲,但他硬生生雙足發力,平地躍起,足底僅僅閃過了那劍斬! 姚蓮舟身子旋轉還未停,他左掌按着石地闆發力,身體頭下腳上的升起,左腿帶旋身之力猛蹬出去,司馬泰元人在半空已再無法躲開,這一腿狠狠踹在他左肋間,把整個人踢得倒飛開去! 司馬泰元背項着地,打了兩個滾才跪定下來。

    他長長吐了一口氣息,看來并無大礙——華山派氣功了得,姚蓮舟這一腳他還硬受得了。

     可是他一跪定才覺有異,左足底竟滲來一陣涼意。

    一看之下,原來剛才姚蓮舟的反手劍,削破了他的鞋底和襪子,此刻赤足貼在冰涼的石地上。

     姚蓮舟也已站起身子,右手迅速改變成正手握劍,斜垂向下,并沒有擺什麼架式。

     衆人這才看清姚蓮舟佩劍的形貌:原來那狹長而微彎的劍身,乃是半刀半劍,外彎那一邊如刀般完全開鋒,直至劍尖;内彎卻是厚身的刀背,直至前端六、七寸才開刃,成為與一般直劍無異的雙刃劍尖,可說前段是劍,後段是刀。

    劉宗悟等細看,才明白姚蓮舟的劍何以砍斬之勢如此猛烈,原來兵刃和招式都融合了長刀。

     ——華山派衆人自然沒有見過這等奇特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