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破陣子

首頁
    他蓦然想起自己第一次握劍時的情景。

     那是在他十二歲的時候。

    整整四十二年前。

     那一天在校場上,師父陸祥空——後來封号霄宇真人——用溫暖的大手掌,把那柄對孩子而言還是太長太重的劍,放進他的小手裡。

     那時尚年幼的他,當然不可能完全理解,握起這柄劍對自己将有怎樣的意義;這柄劍在往後的四十二年,将會帶給他些什麼…… 他那個時候隻知道:這柄劍,象征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強大團體的一份子。

    他将一生都不會再感到恐懼…… ——這是華山掌門“九現神劍”劉宗悟,在劍士生涯瀕臨絕境之際的短促回憶。

     他手上的“羽客劍”,仍然被姚蓮舟的“太極劍”牽引轉圈。

    圈子越轉越快。

    越轉越小。

     已經快到達極限。

     華山派的“四煉師”見到掌門師兄被“太極”奇技所制,再無猶疑,四人一同時“嗆”地拔出佩劍。

    黃宗玄并高叫一聲: “布陣!” “十威儀”弟子裡的張泰朗、楊泰岚、宋泰猷亦都拔劍。

    七柄華山劍,鋒芒照耀“紫氣東來堂”。

     ——但還是來不及。

     黃宗玄那一聲喊叫,聽在姚蓮舟耳裡,卻反而激發他雙目閃出殺意。

     姚蓮舟猛一展步,就搶到了與劉宗悟近身肉搏的距離。

     劉宗悟未及反應,姚蓮舟已閃電伸出左掌,采着他握劍的右肘。

    同時“單背劍”貼着“羽客劍”的刃身滑下,用那“卍”字護手的逆鈎,扣住了“羽客劍”刃身根處。

     姚蓮舟腰胯一轉一抖,帶動雙手使出“太極十三勢”中的“捌勁”。

     劉宗悟隻感右臂被一股旋扭的力量襲擊,肘腕多處關節同時遭反挫,劇痛之下五指松開——象征整個華山派尊嚴的掌門佩劍頓時脫手! 姚蓮舟左手迅疾抄住了空中的“羽客劍”劍柄。

     他吐氣呐喊,手中雙劍猛地左右一分! 劉宗悟的紫色道袍胸口,裂開了兩道交叉的斜線。

    身體向後仰倒。

    血泉往天噴湧。

     一代華山掌門,當世有數的劍豪,最得意的絕學隻使完三招,劍失,身死。

     “飛仙九勢”被破。

    華山派三百餘年來的第一大恥辱。

     太師叔金祥仁那枯瘦的身軀站起來,把手中劍的鞘尾重重擊在地上。

     “殺!”蒼老的聲音嘶叫。

     黃宗玄等七人,同時奔躍進場,一着地立定,已然布成圍擊姚蓮舟的陣勢,七柄劍皆蓄勢待發。

     這乃是華山派的“禁術”——“華山拜鬥劍陣”。

     自元朝時先祖玉峰真人創制此劍陣,已經立下嚴格的戒條:自華山“道傳弟子”以上,必修此劍陣;但隻有在華山派面臨極大危險時,方可使用。

     ——而現在,正是解禁之時! 七人早就熟習“拜鬥劍陣”多年,一站對了方位,已知道自己在陣中的職司。

     凡是陣勢,陣中各人都按預先設定的方式路線,進行移步和攻防。

    因為完全不用依賴思考和個人應變,因此所有人能夠互相緊密配合,産生加乘的威力——七柄劍的攻擊時機和方位隻要完美結合,更勝于一般圍攻用上七十柄劍。

    被包圍陣中央的敵人,四面八方皆是死地,根本無一絲生還的空隙。

     這“拜鬥劍陣”,等于将七人七劍,結合成一副不思不想的大型殺人機關——這是為何修真養性的華山派,要嚴厲禁止随便使用。

     然而劍陣還有一個重大關鍵:七柄劍最初必定要同一時機發動。

    因此七人裡,得有其中一人帶領,先發起劍陣的拍子。

     姚蓮舟在七柄華山利劍包圍下,雙目環視。

     上華山以來,他第一次展顔露齒而笑。

     因為他第一次遇上真正的危險。

     他喜悅。

    因為在世上,能夠像這樣令他冒出冷汗的戰鬥,已經越來越少。

     上一次已經是在三年前:副掌門葉辰淵,正式向掌門挑戰。

     那一戰閉門進行,沒有第三個人看見。

     比試之後葉辰淵踏出“真仙殿”,隻淡淡地說了一句: “有姚蓮舟在武當山一天,我也不會再挑戰掌門之位。

    ” 三年來,姚蓮舟再無品嘗過任何真正有意思的比鬥。

    對一個像他這樣的武者而言,這是無比的苦悶。

     因此現在的場面,終于刺激姚蓮舟的心身,完全集中。

     世上有一種凡人無法想象的才能:這種人假如習文,别人的詩詞文章他隻看一眼,即知其得失之處,聊改數筆,馬上畫龍點睛;如為工匠,看見房屋車船,立時能夠點出哪兒建造失當,如何修繕;經商管賬的,眼睛掃過賬簿密密麻麻的數字,不一會兒就能看出哪筆賬有人作假,哪條開支可以減省…… 這樣的才能,如用在尋常民間巷裡,還不算有何驚天動地;但若是用于武道,則異常可怕:任何他從未見過的武功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