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十五章 繁神侯府

首頁
    曉得我們縣裡的鄉風。

    凡是絕粒殉節的,都是要先報官。

    因為絕粒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到了臨死的時候,縣官還要親自上香敬酒,行三揖的禮節,表示他敬重烈女的意思,好教一般的婦女都拿來做榜樣。

    有這個成例在先,我們也不能不從俗。

    阿賢絕粒的第二天,我已拖大舅爺禀報縣官了。

    現在又叫她服毒,那服過毒的人,臨死的時候,臉上要變青黑色,有的還要七竅流血。

    縣官将來一定要來上香的,他是常常驗屍的人,如何能瞞過他的眼?這豈不是有心欺騙父母官嗎?我如何擔得起?”況且聽說繁神侯都過來了,更不敢弄虛作假了。

     後來,阿賢在第七天終于光榮地餓死了。

    縣官送來繁神侯親手寫的一塊匾,上題八個大字——“貞烈可風,賢惠過人”。

     林芷彤聽明白整個事後,連打了自己幾個耳光,恨自己沒能救出這個女孩。

    當晚一把火燒掉了縣官的匾,把這家父親、舅舅全部打折了骨頭,還把縣城境内十多個貞節牌坊一夜之間拆掉了。

     顔雨秋氣得七竅冒煙,當場上了密奏,以滿漢文化交融的高度,要求把這居心叵測、蛇蠍蕩婦、不尊國情、類似于漢奸與異端、挾洋自重又擾亂學堂的側福晉弄走。

     第二件事發生在一旬之後,就更讓顔雨秋惱火了。

     這些日子,恰好山東黃河流域洪災,饑民滿地,單是曲阜,百姓流離失所者不知其數。

    這樣的事,哪朝哪代都不缺,也沒什麼好說的。

    繁神侯府照例在門前開了個粥鋪,固定時間施粥,粥鋪外自然是一面大大的旗幟“顔”。

    後來災民越來越多,顔雨秋仍然開着一個粥鋪,絕不少施一把米,也絕不多施一把米。

    于是不斷有饑民活了下來,跪在地上謝謝繁神侯府的恩德;也不斷有人搶不到粥,餓死在施粥鋪前。

    繁神侯府就會派人過來送一張草席把屍首給埋了。

    一切都那麼和諧。

     顔雨秋有時還曾親自看望災民,在亂墳崗前泣不成聲,十分憂國憂民。

    憂完之後,也做好事給無家可歸又長得清秀的小女孩幾碗稀飯,再講一些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典故,小女孩們就往往自願進府裡做了丫鬟。

     林芷彤在府内看着一碗碗遞給母儀巡講團的冰糖燕窩,又看到外面餓死的災民,沖進院子内質問道:“顔先生,你跟我們講了這麼多節課的‘仁’,還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如今眼皮底下餓死這麼多人,為何還在這兒聽戲?不如繁神侯府多開幾個粥場吧。

    ” 顔雨秋看着戲台上戲子翻跟鬥不去理會。

    見側福晉拍了桌子,方抹了抹眼淚道:“側福晉所說極是。

    隻不多繁神侯府隻是一介文人,家有三鬥糧,不做教書郎。

    糧草方面,實在愛莫能助啊。

    側福晉您也看到了,我也一直施粥,這是繁神侯府千年的家風,如今府裡已經十分拮據了。

    但要一家之仁而救天下,實在是挾太山以超北海,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 林芷彤當着幾個正聽戲的地方官,從包裡拿出隻碩大的死老鼠,扔在桌上,當時天熱,腐屍臭味四溢出,官員驚詫地捂住鼻子,根本不相信達官福晉能幹出這種事。

    林芷彤嚷道:“什麼太山,北鬥我聽不明白。

    我隻知道顔雨秋騙人。

    你們看看繁神侯府的老鼠有多大,你們真的不能多開幾個粥場嗎?若不願多救人,那開的那一個粥場也是沽名釣譽吧。

    況且我剛聽禮部尚書的夫人說,‘巨師工程’又剛剛撥了萬擔大米,供繁神侯府士子餐用。

    繁神侯府能沒有糧食?既是滿口仁義之人,還是先救了急再說啊。

    ” 這巨師工程就是顔雨秋在太師府提出的“百朱”,即培養一百個朱熹。

    禮部嫌這個名字一是對先哲有些不敬,二是諧音起來不好聽,黎民總以為是百豬工程,所以更改為了大師工程。

    後來顔雨秋又向朝廷追要了幾次撥款,改成了“巨師”工程。

     顔雨秋怒道:“側福晉,繁神侯府也沒有餘糧了,你愛信不信。

    至于巨師工程,那是朝廷的對儒家書生的厚待與關懷,自然當專款專用,不能混為一談。

    士農工商各有天命,豈能為了幾個泥腿子,讓唯有讀書高的國之棟梁去餓肚子。

    ”官員們全部點頭,拊掌稱是。

     費迪南德焦急道:“顔先生一定會仁慈,顔先生一向最仁慈。

    在上天面前,無論幹哪一行,都是兄弟姊妹。

    能否我們吃得差一些,不用每日山珍海味了,把這些燕窩、熊掌。

    拿去河北換些口糧過來,這兒離河北近,快馬加鞭也就兩日往返,若換回大量大米,又多讓幾人活命。

    ” 顔雨秋看了一眼她的金頭發,更加生氣了,抑揚頓挫道:“你是湯若望的學生吧。

    你們從西部歐洲蠻荒邊陲之地過來,沒見過世面,不懂文明也怪不得你們。

    實在是你那個日耳曼太遠了,沐浴不到中華文明的教化。

    但你在此待着,隻管進貢,領賞就好了。

    天朝上國的事,自然天朝上國會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