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北漢烽煙第二十二章内憂外患
大雍武威二十七年,王從監軍楚鄉侯哲之策,以重兵當其偏師,斬譚忌,随後急行千裡,往襲北漢軍主力。
其時龍庭飛知王離中軍,戮力強攻,楚鄉侯擊鼓以勵軍心,當北漢軍一晝夜。
十一月九日,王率親衛軍距秦澤四十裡。
龍知難而退,王追擊三百裡,龍庭飛親斷後軍,兩軍交鋒十餘次,互有勝負。
十一月十五日,北漢段無敵領軍接應,王以士卒疲憊,乃退回澤州。
兩軍交戰半月餘,雍軍傷亡六萬,北漢軍傷亡近四萬,或曰此戰無勝負,然此役後,北漢軍再無餘力寇澤州、鎮州。
——《雍史。
齊王世家》
雍都,長安,自從月初澤州傳來八百裡加急的軍報之後,朝中群臣幾乎都是憂心忡忡,這一次龍庭飛大舉進攻澤州,雖然澤州大營兵多将廣,可是并不代表有必勝的把握,不說龍庭飛乃是天下有數的名将,齊王這些年雖然可以勉強抵擋,可是卻很難取得勝利,再說齊王和皇上的心結未解,澤州大營将帥不睦,重重隐憂令人頭痛。
這重重陰雲并沒有因為皇上派去新的監軍——楚鄉侯而消散,畢竟江哲不過是個文人,很多人都不相信他真能鎮住齊王,就是他有本事調解齊王和衆将之間的矛盾,對着龍庭飛也未必有勝算。
而且從北漢軍甫入澤州,流言就在大雍各地出現,有人說這次龍庭飛傾全國之兵進攻澤州,大雍兵力已經不占優勢,有人說雍軍慘敗,齊王不知生死,還有人說雍軍内部發生變亂,不能抵擋北漢軍的進攻,北漢軍已經在澤州境内肆虐多日,殺死軍民無數。
當流言傳入長安的時候,民心混亂。
雖然多年來大雍的強盛讓百姓心中較為自信,可是那流言說得繪聲繪色,人心也不禁多了幾分相信。
沒過多久,另外一種聲音響起,說是大雍名将首推李贽,隻有李贽禦駕親征才能扳回敗局。
而在這種暗流潛伏的局勢裡面,長樂公主卻起到了穩定人心的作用。
長樂公主也是剛剛回京,在路上她就聽見了這些流言,甚至慶王還曾私下裡向她詢問江哲是否有辦法制住齊王。
長樂公主自然隻能微笑着勸慰慶王,說是齊王和驸馬不會有什麼糾紛,前方戰事自有齊王負責。
可是慶王似乎十分憂慮,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卻暗中派人加強了車駕的保護。
長樂公主心中不是不擔心前方戰事,可是她相信江哲可以穩定澤州大營,她也相信齊王的軍略,就算不能取勝,也不會大敗,更何況江哲身邊還有小順子在保護呢。
所以她仍然是神情從容,每日隻是帶着柔藍和李麟觀看沿途風景,當然有的時候還會抱着江慎,說起來,這三個孩子,倒似乎是江慎最好奇,若是想讓他多睡一會兒,不讓他看窗外,他經常都會哇哇大哭。
不過流言這樣猖獗,長樂公主也覺得有些不對,而且在某日受到雍都的密旨之後,長樂公主便故意放慢了行程,繞道經過多處郡府,每到一處,她都主動接見當地高級官員的家眷。
雖然她沒有說過一句有關澤州戰事和流言的事情,可是她那種平靜愉悅的情緒感染了那些诰命夫人。
人人都知道驸馬楚鄉侯身在澤州,如果澤州有事,公主怎會如此安詳平靜,這樣的想法很快以更快的方式在中低級官員裡面傳遞。
等到長樂公主遲了多日回到雍都的時候,澤州雖然還沒有戰報傳來,可是流言卻幾乎不會影響到官員了。
這雖然是朝廷控制的緣故,可是長樂公主的功勞卻是顯而易見的。
十一月十七日,長樂公主的鸾駕終于到了長安,雍帝下旨,命太子李駿帶領三品以上的官員郊迎三十裡,憑着甯國長樂公主的身份,這并不僭越,而且京中誰不知道這次長樂公主回京一路上安撫人心的功績。
撩開鸾駕上的珠簾,長樂公主眼中霧氣朦胧,一段段回憶電閃而過,武威十七年,自己遠嫁南楚,那時候的自己心中悲凄,隻恨車駕走得太快,看不見長安煙雲。
武威二十三年,自己從南楚返回,雖然重回帝鄉,卻是心如古井,隻想在親人身邊安度餘生。
之後自己雖然盡力閃避,卻仍然被奪嫡憾事所擾,幾乎不能在宮中安居,而這時,已經孀居的自己也心中波瀾微起,可是心目中的良人卻是咫尺天涯。
直到武威二十五年自己不顧一切跟着良人離開長安,她才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安樂。
如今自己重回長安,隻怕是沒有機會再回東海隐居了,心中有着和親人團聚的喜樂,卻也有着重新涉入世俗的無奈。
這時候,周尚儀帶着幾個宮女走過來,将幾個孩子抱去,長樂公主平靜了一下激動的心緒,露出淡淡的笑容,走下鸾駕,平靜從容地看向迎接自己的衆人。
已經将近十歲的太子李駿一大早就急匆匆地等着皇姑的車駕,說句實話,他和皇姑并不十分熟稔,畢竟沒有見過幾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