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襄陽恨
公初為将,代父鎮守蜀中,雖無盛名,然将士父老皆服其德,後主軍機,屯兵江夏,督軍江淮,北騎不得南下。
時,尚相秉政,不思進取,燦唯默然應之。
同泰五年,燦不請上命,趁大雍東川變亂,輕騎襲取葭萌關,絕雍軍入蜀道路。
尚相聞之,怒責其矯命出兵,公侃侃道:“燦承父蔭,有顧命重責,朝政盡付相爺,然軍機大事,乃燦之事也,若待朝廷命下,事機洩矣!”尚相聞之,遂改顔相向,然心實忌之。
同泰十一年,雍帝以細故興兵,三路大軍,分取荊襄、淮西、淮東,淮東陷敵手,雍軍據揚州,窺視江南,公親率水營守京口,且遣長子雲赴淮西壽春助石觀部守淮西。
雍軍果如公所料,趁隙攻淮西,壽春激戰十餘日,軍民聞雲在,皆曰:大将軍必不棄吾等,死守不退。
雍軍久戰疲敝,為飛騎營所破,淮西遂安。
淮西大捷,公趁勢增援揚州,雪夜大破雍軍于瓜州渡口,大戰連捷,遂複淮東。
公以一己之力,挽狂瀾于絕境,後數年,雍楚大戰,兵燹綿延千裡,雍軍雖強,終不能渡江水,公轉戰千裡,百戰百勝,世人評天下名将,列公為第一。
飛騎營,始建于同泰五年,初,公有意進取,唯慮江南少精騎,不能敵雍軍,欲在江淮建騎營,為朝臣所阻。
公不得已,欲借襄陽秘練精兵,淵疑公欲奪襄陽軍權,陰阻公行事,兩人遂生隙。
後,公襲得葭萌關,蜀中皆入掌握,乃于其地秘練精騎,稱飛騎營,淮西一戰,揚名天下。
公甚重飛騎營,騎營統領皆親選,每休戰,皆令将士被重铠習騎射,賞罰皆重,雖親子不能免。
飛騎精兵,不遜大雍鐵騎,淮西鏖戰,賴飛騎營多矣。
——《南朝楚史•忠武公傳》
霍琮心中一亮,離開定海之時心中生出的疑惑豁然而解,出言問道:“先生,那在吳越相助南楚義軍修建寨壘地道的雲子山莫非是先生所遣?”
我但笑不語,揚眉示意他繼續說下去,霍琮越發确定自己的判斷,道:“弟子從靖海公處得知吳越有奇人襄助,心中便覺有些異樣,先生在江南頗有力量,若非如此,也不能輕易往來吳越江淮,若是吳越果然有人精通土木建築,先生不會不知,吳越戰事,乃是先生一手挑起,若知有人阻礙先生大事,必然不會坐視此種事情發生。
以先生在南楚的潛勢力,絕不會讓那雲子山坐大到如此境地。
所以弟子猜測那人和先生有些關聯。
先生對門下事曆來諱莫如深,旁人隻知王骥、海骊、劉華、陸迩之名,皆為先生寄名弟子,卻鮮有知曉這四人本名赤骥、盜骊、骅骝、綠耳,穆王八駿的典故凡是讀書人多半讀過,所以弟子猜測先生門下如赤骥者,共有八人,想來雲子山就是其中第五人。
先生雖然不曾告知弟子詳細情況,弟子卻知先生在機關土木之學上造詣非淺,想來那人就是承襲了先生這方面的衣缽吧?”
我微微一笑,道:“你這話若給别人聽去,豈不是會以為我背了大雍暗助故國,這個罪名可是不淺。
”
霍琮笑道:“欲先取之,必先與之,先生令那位師兄暗助義軍,雖然令東海水軍再吳越難有斬獲,卻也消減了義軍的鬥志,若是人人都躲在地道中避戰,豈不是讓我軍往來自如,而且既然修建地道之人乃是我方之人,隻需一紙地圖就可以令我軍按圖索骥。
不過我想先生未必是存了這樣的心思,吳越戰事應該不放在先生眼中,先生既然将襄陽當作誘餌,想必令吳越義軍占據上風,就是為了讓陸将軍放心北上吧?”
我聞言輕歎道:“我用了三年時間,迫使陸燦進入我的局中,如今他唯一可能突破僵局的地方就是襄陽,陸燦決計想不到吳越的僵局是我設計,沒有後顧之憂,他必然要銳意進取,江淮有齊王坐鎮,他縱然有驚天手段也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戰績,隻有荊襄之地,雖有長孫冀鎮守,卻略現薄弱,而且容淵自失襄陽之後,切齒不忘這般屈辱,陸燦若取襄陽,容淵必然奮勇争先,而且南北之争,襄陽乃是軍事重鎮,陸燦縱然看穿我的手段,也不能不取襄陽,若不趁此北上,恐怕再沒有這樣的良機。
”
霍琮疑惑地道:“可是弟子卻不明白,襄陽如何成為先生的東風呢?”
我瞧了他一眼,淡淡道:“跟在我身邊,你自然會知道什麼是禍福相依的。
”
霍琮聞言卻黯然道:“弟子卻甯願終生都不會看到先生和陸将軍師徒相殘,先生縱然取勝,隻怕也不會有絲毫歡喜。
”
我本來正欲伸手去取桌上的茶杯,聞言手一顫,茶水飛濺,良久,我才淡淡道:“你還是不明白陸燦的品性,若能取我性命,他不會有絲毫猶豫,可是他對我的敬愛之心卻也不會稍減半分,我既然決意南來,就不會對他手下留情,隻是他始終也是我心愛的弟子。
琮兒,你若叛我,我必親手殺之,可是你若有什麼苦衷,隻要你說了出來,我都會替你擔待。
”
霍琮聞言心中一震,面色變得蒼白,卻是緘口不言,面上露出倔強的神色。
小順子在我和霍琮談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