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回 天涯灑淚鹹欽俠女 公堂喋血共壯奇男

首頁
    俞秀蓮,原是河北巨鹿人,是俞老镖頭的女兒。

    十二年前,李慕白到京謀事路過巨鹿,他的一個幼年同窗書友诓他說俞秀蓮在比武招親。

    李慕白一來出于少年氣盛,二來由于好奇,便前往比武。

    較量的結果,他以獨特高超的劍法挑落俞秀蓮的耳環,因而取勝。

    俞老镖頭十分賞識他的劍法,待他以子侄之禮。

    在談話中,當他打聽到俞秀蓮早已許人時,才知自己是被人作弄了,隻好帶着羞慚怏怏而去。

    在上京途中,不料又和俞老镖頭父女相遇。

    不過這時俞老镖頭因遭仇家所算,身受重傷,已經奄奄一息了。

    李慕白激于義憤,挺身而出,幫助處境危難的俞秀蓮料理一切,俞老镖頭臨死時,以俞秀蓮托付李慕自,求他以妹相待,送她去保定夫家完婚。

    李慕白埋葬了俞老鑲頭,護送俞秀蓮到了保定,才知道俞秀蓮的未婚夫因性情孤傲不容于父,已被逐出,下落不明。

    李慕白無奈,隻好帶着俞秀蓮到了北京,把她寄托在德秀峰家。

    為她到處打聽未婚夫的下落。

     李慕白到了京城後,因路見不平,打了幾個地頭蛇,激起各幫各派霸首、镖師的怨恨,紛紛向他挑戰尋仇。

    俞秀蓮見李慕白處境危急,亦挺身而出,和他并肩力鬥群雄,結果戰敗所有稱霸京城的霸首、镖師,使他們龜縮斂迹,不敢再逞淫威。

    李慕白、俞秀蓮亦因此名震京城。

    鐵貝勒王爺因慕李慕白的聲名,請他進入王府,與他論劍。

    王爺一時興起,約李比劍。

    李應付了十來個回合,當他使出九華秘傳劍路時,王爺不識,眼看快中劍敗北時,王爺馬快俞二在旁叫了一聲“防他回劍”,李慕白暗吃一驚,忙收住劍,要求罷手。

    王爺自知遠非李慕白敵手,比劍不過是為了一時興緻,也不計較。

    李慕白去找俞二,憐他流落潦倒,對他極備友愛。

    後因李慕白在京結仇大深,京城群霸勾結江湖設下陷階,必欲置李于死地。

    俞二探知内情,為報李慕白對他情義,孤身陷敵,重傷身亡。

     臨死時他才道出真情,原來他就是俞秀蓮的未婚夫。

    他遺言隻有一句:“李大哥應娶秀蓮。

    ”盡管李慕白對俞秀蓮早已傾慕,且又一往情深,但感于俞二的高義,慨于他的壯烈,他對俞二之死,深深負有“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内疚。

    發于情,止于義,歸于禮,他和俞秀蓮之間,都不能再跨越一步了。

    于是,他隻好将俞秀蓮托寄在德秀峰家,自己飄然隐去。

    以後十年中,他雖也曾來京看望過俞秀蓮幾次,但每次都是正襟危坐,問問她的起居近況之後,便又匆匆離去。

     筵間,衆女眷在談論李俞二人之事時,有為他們惋借的,有同情他們不幸的,有稱贊他們禮義的,也有非議他們孟浪的,總之,衆說紛纭,莫衷一是。

     玉嬌龍自始至終雖來插一言,未發一問,但她心裡卻千情萬緒,捅起了萬頃波瀾。

     她傾慕俞秀蓮的膽藝,同情她的遭遇和處境,同時,她也怪怨她似乎缺點什麼,究竟缺點什麼,她也想不出個頭緒。

    她對李慕白的為人則是認為他做得又對又似乎不對。

    對的是,按禮義來說他是理該如此,隻有這樣才不緻招來物議,不對的是,以情來講他不該抛下孤孤單單的俞秀蓮不管,自己卻飄然而去。

    他這是隻管自己圖個好聲名,卻不管别人碎心一輩子。

     漸漸地,她對李慕白的行為是鄙薄多于稱是。

     玉嬌龍正浮想間,玉母插話了:“俞秀蓮姑娘命苦,其實也是自己招來的。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是古訓。

    一個女孩子,去學什麼刀,舞什麼劍,流入江湖,哪還有清白!我看李慕白倒稱得上是個義士。

    嬌龍她父親也是這般說的。

    ” 王妃舉起酒懷說:“休去管這些是非,我如見到俞姑娘,我就勸她到蒙古去。

    ” 衆女眷雖都不解王妃這話是何意,但卻已察覺到她已經厭聽再談俞李之事了。

     宴畢,王妃攜着玉嬌龍的手來到堂外石階上,讓她觀賞王府花園景色。

    玉嬌龍舉眼望去,見整座花園點綴布置雖無特别出奇之處,但卻大得驚人。

    花園中心有一圓形水池,池中聳立一排高約丈餘的太湖石,遠遠望去,倒也綽約多姿。

    水池四圍遊廊曲檻,蜿蜒如帶。

    亭台樓閣,東西對稱。

    滿園古柏,行列參差,疏密有緻。

     因是雪後方晴,滿園覆雪,明淨耀眼,特别增添一種情趣。

    圍着花園有一條寬大的道路,從花園西端筆直延伸過來,繞過園東角落,又向西端直伸過去。

    玉嬌龍心想:這大概就是嫂嫂所說的跑馬道了。

    玉嬌龍指着馬道對王妃說:“這道又直又長,跑馬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