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序品第一

首頁
    如果你的心隻是随随便便聽了,就像上課一樣,你就隻是得到遠因,将來跟别人不一樣,慢慢的等到哪生哪世,再成熟了,才能遇到,再增長。

    又隔了多生多世才成熟,再增長。

    乃至于一個人的一生,從你聞法了之後,就逐漸的增長變化。

    不過,你不要産生邪見,若是一産生邪見,前面的功德等于按電腦的删除鍵,一下就清除了,沒了。

     産生邪見,就不成了。

    這裡最注意的就是邪見。

    一定要遠離一切邪業、邪語。

     邪業,跟大家解釋一下,特别是殺生業。

    當然我們的弟子不會開妓女院,但是開卡拉ok的,恐怕還是有的。

    但看你怎麼做。

    你做屠宰業的,專門殺害衆生,這就叫做邪業。

    邪語就多了,說不正确的話,違背自己的良心說話,為什麼呢?為了眼前的一點小利,自己也知道不對,也知道不能這樣說,但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要捧場,必須這樣。

    這樣子的事多得很,恐怕像這類的話,每個人都說過。

     邪意可就困難了,邪意就在我們的心裡頭,生起不正當的念頭,你要随時觀照,不要失了念。

    最後要遠離一切的邪業、邪語、邪見。

    因為你可以選擇事業,說話你可以作主,思想你可以糾正。

    你自己能夠做得好,歸依三寶了,就不要再東找方便,西找方便。

    有的人之所以去學氣功,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

    可是不管怎麼保持,也是保持不住的,因為這不是正業。

    我看汽車撞死的、飛機失事的人,身體不見得不好。

    這件事情你作不了主。

    你應當正信三寶,你想要運動,多磕幾個頭也可以。

    磕一般的頭不行,就磕大頭,磕不到二、三十個渾身都是汗,這也是運動。

    這是正業。

     不過我看很多人聽起來不大舒服。

    以為保養身體不是壞事。

    為什麼保養身體? 身體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他不研究,反而去搞五欲。

    一天到晚上酒館亂喝酒,喝得醉醺醺的。

    想把身體保養好,完了還吸毒。

    想把身體保養好,又亂搞男女關系。

    我們這個身體怎麼保養,幹什麼呀?保養它來造業!這叫邪業。

    邪語,是由你不正确的思想來主導。

     邪見的關系最大,它指導你的身,指導你的語。

    亂說話之後,往往惹了很大的禍。

    我們所說的念念緣念三寶。

    三寶就是你的歸依處。

    如果離開這個歸依處,你要想歸依到别處,那就是邪歸:歸依三寶,永遠得到清淨,将來直至成佛。

    你受三歸依,能堅持着,就不會堕三塗,永遠在人類道上。

    雖然你一生修不成,慢慢的也能成道。

    如果本來信的是正教,也歸依過。

    他感覺這個來的不快,聽别人說有一個方法馬上有神通,就把三寶丢了,背離了三寶。

    這種情形,我聽了很多,這就是各人的業。

     我剛到紐約,有些居士也歸依過我。

    後來他們又去歸依清海,後來覺得清海也不夠快,要再找些更快的方法。

    最後就引發了魔症,這個魔症一現就沒有辦法了,你再去挽救也救不回來。

    破了見很不好救。

    破了戒,還可以忏悔,要是破了見那就不是一生兩生,而是無量劫。

    一日堕到邪知、邪見裡頭,很不容易挽回的。

     假使說,他有大善根,遇着地藏菩薩,這個放光的光明觸着他,他舍了邪見,舍了邪業,但這種因緣,又有好多呢?很少,很少。

    現在大家有哪位受到地藏菩薩光明照耀的?我認為都沒有。

    我想大家或者會有得到利益的,但是這得看各人的因緣。

     “爾時衆會,其身欻然,地界增強,堅重難舉,既親斯瑞,鹹悉驚疑,何因何緣而現此相?于衆會中,有天帝釋,名無垢生,去薄伽梵不遠而坐,即從座起,頂禮世尊合掌向佛,以頌問曰:” 大家都懷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在這個大集會的會場,佛說法當中忽然有這些現象,這不是一般的現象。

    就是上面出現的種種瑞相。

    參加大會的人突然間感覺他的身體、手不能動,胳臂擡不起來,地界增強,就是指他的身體。

    地大失去作用了,不過知道這是暫時的,沒有妨礙。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産生?懷疑、驚懼,不知道是什麼因緣現了這些相,大家都有這種想法。

     中間就有大菩薩來請問佛。

    在這個會衆中,有一位天帝釋。

    天帝釋,我們可以說是玉皇大帝,或者忉利天主,祂的名字叫無垢生,這都是大菩薩示現的。

    凡是每一個帝釋天也好,梵天也好,在每個法會當中,向佛請問的道理非常深,這都是菩薩化現的;菩薩化現,才有這個智能。

    也因為他的座位跟世尊不遠,他起來問的時候很方便。

    他就從他的座位起來,向佛頂禮。

    請法要先作儀式,我們都是凡夫,大家請法或者問什麼問題,并沒有那些規矩的。

    大家發言就好了,師父這樣要求,道友也是這樣做。

     佛在世時候,在這個大法會上,不是那麼随便就這樣問的,你要請法,必須先離開座位,到那兒先給佛磕頭,頂禮世尊,完了,經中常說“胡跪合掌”,就是一條腿跪下,現在我們是雙腿跪下。

    胡跪合掌,要向佛請法前,先贊歎佛。

    以下就是他贊歎佛的偈子。

     “具谛語谛見,谛善住牟尼,普為衆弘宣,谛究竟堅法。

     令諸有情類,滅苦及苦因,何緣于此中,現諸雲雨等。

     令舉衆歡悅,鹹生淨信心,皆發趣大乘,度疑生實見。

     天人大衆身,地界增堅重,不能自勝舉,此相有何緣。

     兩手皆珠現,雨衆寶放光,照十方除罪,息苦獲安樂。

     導師複何因,令舉衆皆見,種種香鬘等,各各自嚴身。

     天人普猶豫,不測何因緣,有誰将欲來,現此神通力。

     為是佛菩薩,為梵魔釋天,唯願大導師,速為衆宣說。

    ” 佛所說的話,佛看的問題是真實的。

    谛者就是真實義,谛者如實語。

    佛說法的時候,常說,“谛聽!谛聽!”就是如實地聽,也就是觀照你的心,用你的心聽,不要用耳朵聽。

    說話的時候要稱心而說,要谛實之語,這就是實相。

    佛說的都是谛實相而說。

    佛說法,佛也在生活,也在托缽乞食,但是沒有離開定,如來常在定,一切動作都沒有離開定。

    地藏菩薩也如此,一切時沒離開定,都是在定中的動作。

    定能生慧,慧中的方便,所作的一切都是方便善巧的。

    這個方便善巧是根據實在的根本慧而生的,根本慧是依照實相理體而生的。

    一日具足證得實相的見,你所說的話都是實在的話語。

    知見也都是真正不虛的知見,你就是稱真而住,常在定中的。

     “牟尼”又翻“寂默”,釋迦牟尼的“牟尼”就翻“寂默”,“寂默”就是在靜中,“寂靜” 也可以說是“涅槃”,也就是“涅槃寂靜”,是三法印之中的一種。

    寂靜當中善住,住在什麼地方呢?住在實際理地,住在實相理體,住在中道義,住在第一義。

    “寂靜” 義,就是這樣一個意思。

     無垢生天帝釋就贊歎佛:“佛!您是具足一切真實語,您真實的谛見,常在定中。

    ”“普為衆弘宣”,希望你善巧方便,從那根本慧生起方便慧,善巧示現來教化我們這些無知者。

     請法也不容易,凡是請法的,除了贊歎之外,要想顯這個義理,在請問這個道理的時候,他也用種種的方便善巧去提問題。

    提問題不容易,要請開示也得學習;像現在的道友們互相之間就是閑話家常,孩子怎麼樣,身體怎麼樣,社會現象怎麼樣。

    那個時候的法會很少問這些問題,但是也不離開這些問題。

    不過語言的善巧不同,佛會跟我們講究竟的、堅固不壞的、金剛性的這種善巧法。

    佛是“具谛語谛見,谛善住牟尼,普為衆生宏宣,谛究竟堅法。

    ”專門給衆生說金剛法,說不動法,讓衆生得入真實的,這是請求。

     因此我要求佛:“令諸有情類,滅苦及苦因,何緣于此中,現諸雲雨等。

    ”現在我們的法會,出現了最奇特的現象,現了這麼多的雲雨,雨這麼多的妙寶,每一個人手上都有一顆如意寶珠。

    讓這一切的衆生不但是苦果滅,連苦因都沒有了。

    有因才有果,隻滅苦果不滅因,或者我們修道隻求我們轉變苦果,不求轉變苦因,我們現在不舒服,病好了,就算病好了還會害的。

    所以要移去那個因,你為什麼害病,那就是苦因。

    我們為什麼會受苦?為什麼别人不受苦?我受苦,這世界太不平等。

    他有錢,我沒錢,為什麼?他不找因,隻在果上找平等,這是平等不了,沒有辦法平等。

     平等,是在因上平等。

    要懂這個道理。

     在這個問話當中,是什麼因緣在我們這個法會當中現了這麼多的奇特相?示現這個雲之後,又下了妙寶嚴飾,下着資生的器具,乃至現如意寶珠,為什麼?因為這種境界令大衆非常的歡悅,令舉衆歡悅,大家都歡喜,歡喜得不得了,生起一種清淨的信心。

    一說到淨字,那是指貪瞋癡慢疑身邊戒見邪,貪瞋癡、妄言绮語兩舌惡口、殺盜淫都沒有了。

    而生起一種清淨心,由這個信心生起清淨信,感覺很殊勝。

     大家都知道大乘,所謂大乘者,說通俗一點就是成佛。

    一旦發心了,向往成佛,這是大乘。

    知道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的,不是一般的。

    我們最大的障礙就是沒有信心,為什麼沒有信心呢?疑惑太重。

    真的嗎?能成嗎?問号太多,不知打了多少個問号? 都是疑,疑者不是完全不信,而是半信半疑。

    完全不信就連疑也沒有了。

    完全不信也不疑了,他根本就不信。

    疑就是含着有一個成份,疑就是“好吧!”這樣一個涵義。

     這個懷疑的心,還是不了解的心。

    沒有能夠成就,得到實在的見解。

    讓他生,令生實見。

    度疑生實見,這個實見,就是真實的見地。

    這樣明心見性的人,他所生的見地,都是實見,從心而起的見解都是實見。

     還有一種情況:突然之間,不論天人,所有與會的大衆,為什麼“地界增堅重”? 地界就身體,地大堅重。

    “不能自勝舉”自己想舉個手,想動一動都動不得了。

    我記得我看小說的時候,有一種定身法,一指你就定着了,一動都不能動,這裡是指地藏菩薩的威德力。

    身體感覺不能動,這又是什麼緣呢?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 還有一種奇特的現象,“兩手皆珠現”。

    這個偈頌是重複前面的,他要再說一遍,前面沒有詳細講,在這個偈頌中再說一遍。

    “兩手皆珠現”,大家看到地藏菩薩手裡拿的是如意寶珠,如意寶珠是求什麼就現什麼。

    觀世音菩薩的淨水瓶,那個瓶子不隻是裝水的,什麼都有,隻要你求什麼就現什麼。

    不但現珠,這個珠子還要放寶,雨種種寶,還要出來現種種寶,寶上還放光,照到十方的佛國土,不過并不是全都照到。

    所以,手裡有珠子,珠子現了種種寶,能夠雨種種寶,之後又現種種的光。

     這種種的光,照到哪個地方,哪個地方就得到吉祥、快樂。

    前面說種種的疾病遇到光就好了,那麼要是修道者遇到光也就成道了。

    一切的苦輪也都息滅了,息就是止息,一切苦都止息,都得到安樂。

     世尊,導師就稱世尊。

    世尊,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令大衆都能見到?“令舉衆皆見”。

    我們都看見了,每個人的臉面都看見了,光一熄什麼也見不到,因為有這個光。

     這是什麼原因呢?是什麼使大衆都能見到,是何因呀?乃至于所現的種種香花,莊嚴飾具鬘,每個人的身體也變得很莊嚴、很飽滿,過去沒有呀?對于這種現象,大家都很懷疑。

    “天人普猶豫”,猶豫就是懷疑,不知道是什麼回事,所以莫不測因緣,有如此的現象,是有什麼菩薩來或者有什麼佛來嗎?是他們現的神通力?或者是特大的梵天,或者是魔王,或者是帝釋天,這是一個問号。

     誰有這麼大福德的,能夠現這種神通力,使大衆有這些感受?“唯願大導師,速為衆宣說。

    ”佛是大導師來接引我們的,快為大衆說,我們大衆心裡都放不下。

    有所猶疑,因此啟問。

    他一問,佛就答他。

     “爾時世尊告無垢生天帝釋曰:汝等當知,有菩薩摩诃薩名曰地藏,已于無量無數大劫,五濁惡時,無佛世界成熟有情,今與八十百千那庾多頻跋羅菩薩俱,為欲來此禮敬親近供養我故,觀大集會生随喜故,并諸眷屬作聲聞像,将來至此,以神通力現是變化。

    ” 因為無垢生天帝釋這樣請問,佛就跟他解說。

    佛是一切智者,一切事物沒有不曉得。

    佛知道地藏菩薩要來,就跟無垢生天帝釋說:“你應當知道現在有一位大菩薩,他的名字就叫地藏。

    ”“于無量無數大劫”,就是他所修行的道路、所化導的衆生是經過很長的時間,所以用無量無數來形容。

    “劫”是印度話,“劫簸”,就是時分,時分是最長的。

    凡是一說劫就形容時間很長,說短就叫“剎那”。

    印度話的“剎那”是最短的時間,劫是最長的時間,但這是大劫,劫有大、中、小劫。

    這位大菩薩的願力非常的大,他專門在五濁惡世,化度衆生。

     五濁就是這個時候。

    我們經常說末法,就是當下這個時代很不好,混濁不清。

     在混濁不清的時代中,想要保護環境,是不可能的,我們實在是無法保護。

    我們的生命,随時可以死,是混濁的,不像北羅洲八萬四千歲,他不混濁,很清楚的。

    因為我們老的會死,小的也會死,隻是不知道什麼時候。

    生死沒有一定,混濁不清。

     大家看問題的觀點,不一樣。

    人見太多,對于自己就有好多的知見,這就是見濁。

     看問題不一緻,還有煩惱濁。

    煩惱濁,我想每個人的煩惱,自己都可以知道,不用說了。

    這個世界五、六十億人,各人的煩惱,各人的知見,都很混濁,衆生濁。

    總的說,這個時候是不好的。

     在這個時候,“無佛世界”,地藏菩薩的願,就是在五濁惡世度衆生。

    哪個地方沒有佛,哪個地獄的三塗苦難特别重,他就到那裡去度那些衆生。

    “成熟有情”,這是他的願。

    “那庾多頻跋羅”是個大數字,是十兆。

    十兆有好多呢?有八十百千個十兆。

     這是指地藏菩薩跟他一齊來的眷屬。

    在這個八十百千多頻跋羅那麼多的人,我們這個世界也容不下這麼多人,這是意境,不要在數字上去求。

    我們隻是意會。

     釋迦牟尼佛跟無垢生天帝釋說,地藏菩薩現在他要到這裡來,親近供養我,同時,他看見我們這個大集會,很高興,他就來随喜贊歎,參加這個法會。

    但是他現的是聲聞像。

    聲聞像就是剃發染衣。

    凡是地藏菩薩都是剃發的,現的是聲聞像。

    但是我們有時候看到的是坐在那兒的五佛冠,那是五方佛,是做焰口用的。

    除了放焰口,還要做法事,給衆生祈禱的時候,要戴上五佛冠。

    不過,那種時候很少,一般都是光頭,我們供養的地藏菩薩像都是聲聞像。

    他要到我們這個法會來,這是他所現的變化。

     “是地藏菩薩摩诃薩,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之所莊嚴,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此大菩薩是諸微妙功德伏藏,是諸解脫珍寶出處,是諸菩薩明淨眼目。

    ” 但是地藏菩薩這位大菩薩,他的功德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雖然示現聲聞像,但是他的殊勝莊嚴,是超過一切的大菩薩;地藏菩薩,超過文殊、普賢、觀音。

    在《地藏經》第十一品,堅牢地神稱贊地藏菩薩說:“我在這個世界上,見了很多的大菩薩,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那種功德願力已經不可思議了,但是地藏菩薩更超過他們。

    ”本來菩薩跟菩薩,佛跟佛,不在這上面比較的,但是為了要顯示地藏菩薩的功德,所以《十輪經》後面也顯,《地藏經》也顯。

    像一個發願專要到這個五濁惡世、無佛出世的地獄度衆生,是不好度的。

    所以,一切諸佛皆贊歎。

     有一個故事:迦葉尊者他想聽一聽佛的音聲,究竟佛的音聲有好遠,就用他的神通力,結果不知到什麼地方去了,可是佛的音聲還在耳邊。

    他到了什麼國土呢? 他到了人家的法會,正在用齋,他在一個僧人的缽上!吃飯的那個缽碗上跑,那位吃飯的僧人,就想弄走這隻小蟲子,佛跟他說:“你不要動,那是東方一位佛的大弟子。

    ” 完了,那位僧人就不敢動了。

    佛就向迦葉尊者說:“你可以念本師釋迦牟尼佛,念本師佛,你的身量就與這個弟子同等。

    ”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他的身量就無量無邊。

     我舉這個例子是要想證明什麼呢?佛佛道同的。

    他為了度這一類的衆生,他隻能夠示現跟他相似。

    所以,地藏菩薩到地獄去現的是一個很苦惱的出家人,一位和尚,你有時候看到地藏像,不論是在夢中也好,或者是所見的境界也好,就像一個普通的和尚,假如看見很多的殊勝光明,你的業力就變化了,看見地藏菩薩也在變化,諸佛菩薩是随你的心而變現的。

     例如你朝五台山,每個人看的文殊菩薩都不一樣,就是随你心中現,一切諸大菩薩都如是。

    因為在《地藏經》,或者是《十輪經》,顯地藏菩薩功德,把地藏菩薩的功德說得特别殊勝。

    如果是另外一部經,說文殊菩薩的經,那又不同,文殊菩薩就特别殊勝,文殊菩薩早已成佛,是七佛之師,諸佛之母,般若是諸佛之母。

    這是顯給衆生看的。

     還有,佛經上所贊歎的那些菩薩,佛在某一個會上凸顯哪一個菩薩,就贊歎他的功德,要懂得這個道理,不要生起分别心。

    要是說地藏菩薩功德大,觀音菩薩功德小,就犯了錯誤。

    但是在經上佛之所以要這樣說,是為了能夠使大衆認為供養地藏菩薩,在心中生起殊勝感,是這樣一個涵義。

     佛贊歎地藏菩薩,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莊嚴!這是一切的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要想測量他的功德,是測量不到的。

    大家還記得《地藏經》第一品,在法會當中所來的諸佛菩薩乃至于天人,佛就問文殊師利菩薩說:“今天到法會當中你算一算有好多數字?”文殊菩薩對佛說:“以我的智能力量,一千劫測量不能盡其數。

    ”佛答複他:“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

    ”用佛眼看,還不能盡數,佛眼照一切還有不盡數的!那是推崇地藏菩薩的功德,讓衆生産生殊勝心。

     學法,學佛,你也得運用你的智能,要是曉得佛的義理就成了。

    在本經中也是這樣。

    佛贊歎地藏菩薩說,他的功德是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測的,不能測着他的邊際。

    這位大菩薩是一切微妙功德的伏藏,所藏的是無量功德;又是一切的解脫珍寶出處,所以各人的如意寶珠,都能放出無量的珍寶。

    因為地藏菩薩所含藏的就是一切的珠寶,他能使衆人得到正法眼藏,所以說:“是諸菩薩明淨眼目”,要想得到你得修無量億劫,但恐怕都還修不成。

    這種贊歎言語,是表示很尊貴、很殊勝的意思。

     “是趣涅槃商人導首,如如意珠,雨衆财寶,随所希求,皆令滿足。

    譬諸商人所采寶渚,是能生長善根良田,是能盛貯解脫樂器,是出妙寶功德賢瓶。

    照行善者猶如朗日,照失道者猶如明炬,除煩惱熱如月清涼,如無足者所得車乘,如遠涉者所備資糧,如迷方者所逢示導,如狂亂者所服妙藥,如疾病者所遇良醫,如羸老者所憑幾杖,如疲倦者所止床座。

    ” “是趣涅槃商人導首”,要想成佛,就像商人到海采寶一樣,你得請一個入海采寶的導師;要想趣向涅槃,你也得有位導師。

    誰是導師呢?地藏菩薩就是導師,引導你趣向涅槃。

    就像如意寶珠,雨諸财寶一樣的,随所希求皆令滿足,他是不會厭煩的。

    有些道友拜完地藏菩薩,或者念完經,先求自己家人平安,或者求身心健康,完了又求發财又求很多。

    有的人問我說:“師父我求的太多,地藏菩薩不會煩嗎?” 我說:“你求好多?你求一億十億百億千億萬萬億,地藏菩薩也不會煩的。

    你求越多,說明你修行的功夫越好,才會求那麼多,不然你求不出來。

    ” 大家念完《地藏經》發願,我想你求不到好多,因為你的心量沒有那麼大,求不到也想不到;你有沒有求過讓一切衆生都成佛?求地藏菩薩加持,讓一切衆生皆成佛,要永遠的在法界之内,有沒有這樣的求過?沒有求過,你的心量不算大,隻想到自己。

    必須想到你所看見的,想到中國人,進一步想到這地球上六十來億人。

    想到其它星球嗎?想到法界?有沒有想過讓蓮池海會的衆生都成阿彌陀佛?這些願大家很少發過,我去了就好了,能到蓮池海會加入一員就不錯,你有沒有想過要蓮池海會的那些大衆都變成阿隬陀佛?若沒有想過,今後你得要想,要發願;不但自己生到蓮池海會,聲聞、緣覺,隻要生到蓮池海會,個個都是阿彌陀佛,乃至于想到娑婆世界,不論他受多大的苦難,這個世界上的人,現在跟我共處的,一定都能成佛,跟我一起成佛。

     發願大一點,他們都成佛之後,我才成佛。

    千百萬億事,都可以向地藏王菩薩說,就跪在前面,念十聲地藏聖号,念完了就發願,别以為這是願,這就是修道。

     你有多大的願力,就有多大的神通力,借助諸佛菩薩的願力,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都是他的願。

    普賢菩薩的願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的衆生都讓他成佛,那就是普賢大願。

    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菩薩不會厭煩的,煩的是你自己。

    胡思亂想打妄想,想的盡是五欲境界,那就不行。

    要想聖境,不可思議的境界相,是能生長善根的良田,所以說這塊地生長一切善根,“是能盛貯解脫樂器”,什麼叫解脫樂器?就是解脫。

     這個樂器别當音樂器名講。

     地藏菩薩這塊土地是一切解脫的種子,一切都能解脫,是出妙寶的功德賢瓶。

     就像我剛才說的,觀世音菩薩的寶瓶,那是出一切妙寶的;消災免難,需要什麼,寶瓶裡面就會出什麼。

    地藏菩薩的光明照行善者,隻照行善的人,行惡的人不成;行惡者要改為行善者,這就是朗日。

    朗日就是光明的太陽。

     失道者找不到路,前面就有明燈、有明炬,有大火炬指引。

    惱熱時,月亮是最清涼的,如月清涼。

    如果是沒有腳的人,有輛輪椅來給你坐,猶如車子,“所得車乘”,一樣的。

    就像你走遠路又渴又餓,沒得水,沒得吃,那就給你做資糧。

    如迷方者來給你作示導。

    “如無足者所得車乘,如遠涉者所備資糧,如迷方者所逢示導,如狂亂者所服妙藥。

    ” 這個人已經瘋狂了,有沒有辦法治呢?那就要遇到好藥,遇到好醫生,如果遇到妙藥,瘋狂馬上就可以止住了。

    我們以為害病才是瘋狂,其實,我們現在都是瘋狂的。

     為什麼不修菩提道?有的道友認為自己修行的很多,我算一算。

    我說:“你一天二十四小時,你做了好多?”你還不及我修的多,還說你修得多呢?你自己算一算,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六十分鐘,二十四小時當中,有幾分鐘念佛、念法、念僧?有幾分鐘念貪瞋癡,念殺盜淫,念妄言绮語惡口?你有沒有算過?你修行太少了!大家要多修行,不要自己修行的很少,還自以為了不起。

    距離太遠了,怎麼能夠明心,怎麼能夠消災免難?好好想一想,怎樣消災免難? “譬諸商人所采寶渚,是能生長善根良田,是能盛貯解脫樂器”。

    器是一個器皿,這個器皿盛的是什麼呢?盛的是最快樂的,什麼是最快樂呢?“解脫”,解脫就沒有煩惱,沒有欲望,這叫解脫樂器。

    這并不是琵琶、琴的那種樂器,這個樂是快樂的意思,能夠出生妙寶的功德賢瓶,這個瓶子是能夠出生一切的功德。

    我們上面講的是說像觀音菩薩的寶瓶一樣,這都是形容地藏菩薩的功德;誰能做好事、行善,那麼地藏菩薩的光明就像朗日照着你的身。

    對于失道者,失道就是迷路,在道路走着迷路了,地藏菩薩就像光明的火炬照耀你。

    如果是有煩惱的衆生,地藏菩薩的光明,就除掉你的熱惱了,像月亮清涼似的,使你沒有熱惱。

     “如無足者所得車乘”,走路走的很累的時候,你有車乘,就可以減少這個困惱。

     “如遠涉者所備資糧”,走遠路,中間沒有資糧,你是走不到的。

    “如迷方者所逢示導”,方向迷了,有人給你指引方向,像我們走路的時候問路。

    另一種涵義是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尋出離生死的方便善巧法門,就是念地藏菩薩聖号。

     這段經文所說的,就是地藏菩薩能給我們什麼呢?“方便善巧”。

    他修道的時候,由于願力的關系,求者能得到這些好處,但這是指有緣者,如果沒緣者,還是得不到的。

     “如狂亂者所服妙藥”,我們勸很多的道友供養地藏水,供的時候你自己心裡很真誠,到了服用的時候,就照着《地藏經》上釋迦牟尼佛跟觀世音菩薩說的方式去做;就能得到好處。

    得到什麼好處呢?有病苦的就減少病苦,沒有智能的、沒有記憶力的,就得到記憶力。

    狂亂者就是心智喪失,或者想問題,或者因為驚吓,弄得神經錯亂。

    要是持地藏菩薩聖号,地藏菩薩就像良藥似的。

    或者有疾病的人,能遇着良醫,這是佛跟無垢生天帝釋說的話;乃至于所有與會的大衆,和這個大集會所有的諸菩薩諸聲聞衆,佛就向大衆說,地藏菩薩就有這麼多功德,讓羸老的人,有手杖一樣可以依憑,就像疲倦的人有床座一樣的,可以使你休息。

     “度四流者為作橋梁,趣彼岸者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勝果報,是三善本所引等流,常行惠施,如輪恒轉,持戒堅固,如妙高山,精進難壞,如金剛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

    ” “度四流者為作橋梁”,橋梁是比喻,四流是說在生、老、病、死這個瀑流之中,他給你作橋梁,讓你得度的意思,當你在此岸要到彼岸的時候,他可以作你的船筏,是三善根殊勝的果報。

    三善根是指不貪、不瞋、不癡,因為不貪、不瞋、不癡能生一切善法。

    如三善本所引的等流,“三善本”就是布施、慈悲、智能,布施慈悲可以讓你渡過一切的厄難,也把貪瞋癡的煩惱流入于布施慈悲裡,因此就常行惠施,如輪恒轉,無有休息的意思。

     因為持誦地藏菩薩、恭敬地藏菩薩,這位菩薩能夠讓你持戒堅固,就像妙高山那樣子,“精進難壞,如金剛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

    ”說到精進難壞,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如果我們修一法,例如念《地藏經》,或者觀想地藏菩薩聖像,當你修行的時候,會有很多障礙,障礙的意思就是讓你做不成的意思。

    你每天誦一部《地藏經》,不過總是有些事情,讓你中斷不能誦經;如果堅持念地藏菩薩的聖号,使它不間斷,任何的破壞也破壞不了你的精進,為什麼破壞不了?你有一種堅固的心力,我們往往是有一些障礙就克服不了,做不到,這個時候精進跟懈怠兩者有很大的關系,特别是學佛的人,信佛的人,得不到實在的利益,是我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