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善業道品第六

首頁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大德世尊,菩薩摩诃薩雲何于聲聞乘得無誤失?雲何于聲聞乘補特伽羅得無誤失?雲何于獨覺乘得無誤失?雲何于獨覺乘補特伽羅得無誤失?雲何于大乘得無誤失?雲何于大乘補特伽羅得無誤失?雲何常能熾然三寶種性?雲何于諸如來出家弟子,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下至一切被片袈裟剃須發者,得無誤失?雲何于大乘法常得升進無有退轉?雲何利慧勝福常得增長?雲何于一切定諸陀羅尼諸忍諸地速得自在無有退轉?雲何常得值遇諸善知識,随順而行?雲何常得不離見一切佛及諸菩薩聲聞弟子,不離聞法,不離親近供養衆僧?雲何于諸善根常精進求心無厭足?雲何常于菩提種種行願心無厭足?” 這一品是講善業道的。

    忏悔完了就要修行,業障忏完了之後,修什麼呢?修善業。

     金剛藏菩薩摩诃薩是發起者,他向佛請求,大德世尊,我還有問題。

    菩薩摩诃薩就是菩薩之中的大菩薩,他要弘法利生的時候,如果是對着聲聞機,對着聲聞補特伽羅,他不會說獨覺乘法,也不會說大乘法。

    法的法義,是有界所的,不是籠統的。

     以下對補特伽羅有情的衆生,他是什麼樣的法器,是什麼的根器,就跟他說什麼法,不會有錯誤的。

     現在我們說法,不問對機不對機,我們講這部經,不是機的,他也來聽,是機的也來聽,這都叫不對機了。

    不對機了,對于聲聞法得無誤失很難,或者獨覺乘法得無誤失,聲聞乘得無誤失。

    菩薩乘得無誤失,就是三乘法得無誤失。

    要是以機來說的,那是機不對了;補特伽羅不對了,你給他說聲聞法,卻說成獨覺法,或者說成大乘法,那就叫誤失,就有錯誤,說者會有因果的。

     現在是末法的時候,缺乏善于觀察的能力,說法的時候自己要發願,要求忏悔發願。

    我是一個衆生,一般的衆生就是沒有入聖果的,說法一定會有誤失。

    無論約機約法,都有誤失。

    如果受了菩薩戒,發大心的,這是斷三寶種性,你就權衡這兩個,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雖然對他有誤失,他還是可以種善根。

    如果完全沒有人說了,這法沒有了,能否碰見無誤失的,他也不能知道了。

     我個人每逢說法的時候,會求佛菩薩加持,或者誦經,或者忏悔,求佛菩薩加持我所說的都跟佛意無所違背。

    換句話說,加持我說法的時候,知見是正的。

     怎麼樣知道是正的?不正的?依照佛所說的法去說,這知見就是正的。

    佛有三法印,也有一法印。

    說法的時候,不離開實相,對每個衆生說都不離開實相,要讓衆生知道萬法唯心的道理。

    說聲聞乘法的時候,一定要知道苦集滅道四谛法,這是四聖谛。

    七覺支、八正道、五根、五力、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三十七道品的法,這是三乘共的。

    這個你怎麼說都可以,反正不超過三乘法之外。

    不能把正見說成邪見,那就颠倒了,就有錯誤的。

    聲聞乘、獨覺乘、大乘,這是三乘法,相對于三乘的根機,也就是三乘的補特伽羅,對法沒有誤失,也就是不錯誤,不混亂是非,對補特伽羅,對人也無錯誤。

    這是什麼樣的人呢?是菩薩摩诃薩,大菩薩絕能做得到。

     還有,雲何能夠使佛法僧三寶種性,興隆常盛,使佛法僧三寶的種性永遠不斷,永遠住世間?又怎麼樣于諸如來的出家弟子中,分辨他是法器不是法器?乃至于被一片袈裟的,那被一片袈裟的,對他們有無誤失。

    無戒者,比法器、非法器更次了,因為那是冒充出家人,他本來是罪犯,他檢了一片袈裟披到身上,想消災免難,是這樣的,對他們都無有誤失。

     對于大乘法,使這個法永遠興盛,不要從大乘退轉二乘。

    有些人給他說大乘法,他就勇往直前的,依着大乘法修了。

    有些他感覺得修大乘法度衆生太困難了,因為衆生剛強難調伏。

    莫說凡夫度衆生,就是聲聞證阿羅漢果的,要度衆生也很困難。

     所以他畏懼,退堕到二乘地,入了偏空定。

    這種例子很多,就連舍利弗那樣的阿羅漢,智能第一,照樣會退到二乘,他想發菩提心,剛一發心就退回去了。

    這個故事,大家是知道的。

     舍利弗一發菩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