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節

首頁
    己去琢磨。

    結果第五天的時候,顧曉你卻打電話來了,說:“縣長大人,那天我跑了,你生氣了吧?” 古長書說:“你以為我是誰,我是你呀。

    沒那麼容易多心。

    ” 顧曉你說:“那天我确實生氣了。

    不過,很快就消氣了。

    ” 古長書說:“為什麼這麼快就消氣了?” 顧曉你說:“你就那個德性!有時說話就不考慮别人的感受。

    ” 古長書說:“現在不生氣了就行。

    ” 顧曉你嘻嘻地笑起來。

     金安市工業局的陳局長來縣裡,他是古長書過去的老領導,也是現任領導,雖說管不着古長書的職位,但舊情依然,古長書當然得熱情接待。

    官場人物的接待方式基本上是約定俗成的規矩,領導來了就用同級的領導陪同,這似乎是一種不言而喻的政治待遇。

    下午,古長書特意給請賀建軍打電話,問他有沒有時間,陪陪陳局長,為陳局長接風,賀建軍沒有推辭。

    飯畢之後,他們開始談工作,陳局長對賀建軍說:“非常感謝你對工業生産的支持,你也用了古長書這樣一個得力的人。

    他天生就是抓工業的料。

    如果每個縣都象你們大明縣這樣,全市的工業生産就不用愁了。

    ” 賀建軍說:“關鍵是他了,我是幕後支持者。

    具體事情都是他做。

    ” 賀建軍所說的“他”就是指古長書。

    古長書說:“賀書記這話就太謙虛了。

    縣委的支持就是我的強大後盾。

    其實工業生産上的問題症結大家都知道,曆任主管工業的領導都知道,就看誰能真正向那些問題開刀。

    你是縣委書記,你說要給工業做手術,我就開刀了。

    你不說做手術,我就不敢動手的。

    ” 古長書這樣表述,既是說的實話,也是好話。

    古長書知道,賀建軍逢人就講他的成績,那就不是一般的肯定了,是對他充分的信任和褒揚。

    這個份量他是清楚的。

     賀建軍認為,一個縣工業振興的任務,經過了好多屆縣長。

    第一屆抓發展,鋪攤子,把基礎工業搞起來了,然後就提拔調走了。

    接下來的幾屆都維護不下去,企業爛的爛,垮的垮。

    生存下來的由于管理不善,也朝不保夕。

    這幾年,年年都在叫喊振興工作,口号一年比一年響,企業一年比一年爛得快。

    古長書是半年時間,快刀斬亂麻,結果就扭轉了虧損局面。

    所以,說到底,是領導的責任心問題,是敢不敢下手的問題。

    陳局長連連稱是。

     賀建軍對古長書說:“你不僅做了,而且做得好。

    當初讓你管工業是沒錯的。

    ” 陳局長說:“你們大明縣以前是最落後的,現在成了全市工業生産的标兵了。

    看來用人用順了,就一順百順。

    ” “大明縣的經濟工作,主要力量就放在工業農業上,縣委不支持誰支持?”賀建軍說:“還希望你當局長的多多支持。

    ” 陳局長說:“我就不是支持了,是自己份内的事。

    ” 賀建軍吃完飯就離開了,可古長書還得繼續陪下去。

    到了賓館,兩人就正式談工作了。

    古長書說,上次在市裡的超市裡,看到賣着外地的山野菜,如蕨菜,香椿等等。

    他買了幾袋子,還很好吃的。

    咱們大明縣是典型的秦巴山地,這兩樣東西最多,而且是真正的綠色食品,自家守着這麼多寶藏沒有開發,卻掏腰包要買别人的吃。

    本來就窮,還要給發達地區掏錢,這種資金的逆向流動,是經濟落後的典型表現。

    所以,他想在大明縣搞一個山野菜開發項目,投資規模很小,但資源豐富,加工成本很低,還給農民尋找了一條緻富途徑。

    他沒有占領全國市場的野心,至少能讓本地人吃上本地的山野菜,在金安市内把市場占穩就行了。

     8.統治者共有心态 古長書是個說幹就幹的人,不喜歡把事情放在嘴上。

    他在跟陳局長談話時,隻是給他放個風,陳局長一走,他就把這個想法給縣委書記賀建軍彙報了,賀建軍對他的想法很贊同。

    從辦事程序上講,主管工業的副縣長隻管大局,管不到具體事務上。

    但古長書做事紮實,他怕别人做不好,還自己親自起草了一份可行性論證報告,然後交給縣工業局,讓工業局拿出具體實施方案。

    有人不理解,說這事兒沒有科技含量,要搞就搞有前途有亮點的項目。

     古長書對他們說:“我們這個窮地方,沒資金也沒技術搞什麼高科技産品,好高骛遠的事咱們不幹,幹就幹伸手就能抓錢的項目。

    什麼叫前途,什麼叫亮點?我們這是靠山吃山,能讓老百姓拿到錢,能安排一些失業職工,就是前途,就是亮點。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