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情感的粘合劑
在各縣區處理幹部的過程中,一般都由他們自行決定,不上報市委市政府的。
但是,漢陽區對一個幹部的處理卻成了一個特殊案例。
這個幹部是學物理的,在統戰部上班。
五年來,他都是每天到單位報到後就走人,常常遲到早退,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呆着。
他喜歡搞小發明,而且沉醉其中。
五年來,他一共取得了三項家用電器專利,其中一個專利賣了十五萬塊錢。
所以,大家對他很有意見。
說他拿着國家工作,卻不給單位辦事。
他是個知識分子,也不善于交際,幾年前就提出要調到科技局工作,都因為關節不通而未能如願。
這次,單位把他作為辭退對象上報人事局,準備辭退他。
但漢陽區政府考慮到他有發明成果,所以特别請示了市政府。
古長書得知此事後,了解了一些情況,據知道内情的人反映,這個人平時性格孤僻,單位領導也很少給他分配工作,加之統戰部本身又是個不太忙的單位,确有不少閑人。
所以他就大多數時間呆在家裡搞自己的發明去了。
古長書說:“這是個人材。
不僅不能辭?他,而且要保護他的熱衷于發明的積極性。
我們有專門的科研機構,拿着國家的科研經費,卻拿不出什麼科研成果,人家不是科研單位的,卻拿出了成果。
是好事嘛。
為什麼要阻止這樣的好事呢?依我看,他成天不上班,也比成天上班而碌碌無為的人強!别看有人成天上班很認真的,你要問他幹了些什麼事,他一件事也說不上來!其實就是渾渾噩噩的瞎混。
對幹部的評價,最終要看他的工作實績。
這位幹部的工作安排說明了什麼?說明我們的人事部門用人不當。
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也是一種失職行為。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天天在講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結果講來講去,有的地方還是一句空話!一些地方需要人才,而另一些地方恰恰把别人需要的人才閑着。
這怎麼能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呢?”
古長書當即給漢陽區區長打了電話,責成他們盡快把此人調到科技局去,尊重他的個人選擇,讓他的愛好職業化。
少一個幹部不要緊,多一個科研人員是好事。
古長書還提醒他們,這次實行的幹部辭退制度,是針對極少數問題幹部而制定的,是為了形成一種激勵機制,建立一個良好的健康的政治生态環境。
比如說,有的人隻拿工資不幹事,而且惹事生非;有的人品質惡劣,又沒觸犯法律;有的人極度狹隘,猜疑心重,對領導和同志起黑心,告黑狀,做黑事,等等,這些害群之馬就是辭退對象。
可他們在公務員隊伍裡,畢竟是極少數。
所以,我們絕不能把辭退機制擴大化,将這個制度變成整人的工具,就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如果利用辭退制度來處理個人恩怨,打擊報複他人,我們也将嚴肅查處,讓其付出同樣的被辭退的代價。
就此,古長書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以“本報評論員”的名義,發表在《金安日報》頭版頭條上。
各區縣都把它當作文件學習。
這項工作能夠得到很快推進,古長書非常感謝市人大的配合默契。
說具體一點,就是李修明的支持。
比如受到處理的那些局長們,他們都是人大代表,要處理他們,必須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這就要看人大的态度了。
如果人大态度暧昧或動作遲緩,這些事情很難快刀斬亂麻地進行。
一旦拖泥帶水,就會惹出麻煩來,上上下下打招呼的,說情的,都會出現。
集體決策就會在搖擺中受到質疑。
從現在的結果表明,他們對李修明的顧慮是多餘的,李修明确實是個顧大局的襟懷坦白的人。
這也讓古長書真正理解了,市級各大領導班子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格局,實現優化組合。
如果大家心口不一,各行其是,七撬八裂,黨委和政府的許多工作是很難順利開展的。
班子團結了,心齊了,凝聚力也就産生了。
所以,古長書時常到李修明那裡去坐坐,以一種謙遜的姿态跟他相處,聊聊工作,說說家常。
這便成了情感的粘合劑。
20.顧曉你消失了
李修明下鄉視察工作時淋了雨,發了重感冒,古長書專門給他送去特效感冒藥,這藥是黃駿從國外帶回來送他的,他就轉送給了李修明。
李修明在感動之餘,越發覺得古長書是個了不起的人,他總是善于把日常工作變成政治工作的一部分。
既溝通了心靈,也溝通了工作思路。
李修明喝了藥,躺在病床上,拉着對古長書的手說:“長書啊,做事,我沒你那樣大刀闊斧;做人,我沒你這樣周到細膩;做官,我沒有你這樣威風凜凜。
所以,我得向你學習。
”
古長書說,“老領導太擡舉我了。
”
李修明坦言:“前些日子處理公安局長唐浩,要讓他自動辭職,作為人大常委會主任,我自己都捏了一把汗。
因為我知道,唐浩從省委到省公安廳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