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要把整個禮堂都要掀起來了……老頭子們都顯得很激動,一個一個搶着發言,對于他主政雁門這些年的工作,一片發自内心的叫好聲,有的老頭兒還像年輕人似的拍着桌子拍着胸脯,一再表示要向省裡領導反映大家的呼聲,堅決讓他再留下來,在雁門這個地方再幹他三五年……雁雲曆史上就是中原與少數民族相互交融的一個過渡地區,在境内綿延數百裡的内長城兩邊,幾千年來金戈鐵馬,風蕭蕭兮易水寒,不知道造就了多少慷慨赴死、大義凜然的熱血男兒,這種特殊的民情民風一直到靡麗溫婉的現代都沒有消弭。
比如在上個世紀的那個血腥的戰争年代,這裡就湧現出一大批各領風騷若幹年的風雲人物。
當然,随着時間和曆史的洗刷滌蕩,這些人有的變成了一撮泥土,有的變成了階下囚,有的很自然地退出了曆史舞台,也有的至今還在世界各地流浪漂泊,隻有一小部分最幸運的坐在了這個大禮堂裡。
作為整個座談會的中心,門力生滿臉謙恭的微笑,逐個掃視着這些殘存的幸運者們,心裡不禁暗笑道,你們以為自己還是當年大權在握的時候啊,向省委領導反映,多輕巧啊!況且你們哪裡知道,現在的我也早已經不是前幾年的我了,我已經五十八了,什麼再幹三五年,即使提拔到省裡也早不指望了,隻要能安安全全退下來就謝天謝地……
座談會一結束,緊接着是“二人台”晉京彙演。
在雁雲這個民風剽悍、慷慨悲歌的地方,一男一女對唱的“二人台”地方小戲,是極具地方特色的。
不論男女老少、不論田間炕頭,到處都飄蕩着那麼一股濃濃的酸菜黃酒味兒,人人都能夠張開嘴巴吼上那麼兩嗓子。
聽一些專家們引經據典,最起碼從明萬曆年間開始,這種東西就在本地民間廣泛流傳開了。
幾百年下來,一些曆經千錘百煉的經典劇目,比如《走西口》《鬧元宵》什麼的,不僅深受本地人喜愛,而且搬上屏幕、拍成膠片,在全國都受到了經久不衰的熱烈歡迎……對于這個東西的名頭,門力生雖然早就有所耳聞了,但是真正讓他感動并下決心進行扶持,卻是在近幾年的一次招商會上。
那是有關旅遊開發的一個招商項目洽談會,邀請的都是國内外名氣甚大的一些旅遊文化産業巨頭名流。
為了敬好專門請來的這一尊尊神,柳成蔭他們作了細緻入微的精心準備,連每個房間上幾種水果每種水果上幾個多大個兒的都進行了專門研究,至于晚上的夜生活也考慮得無微不至,現在社會流行的那些個新鮮玩意兒,比如什麼洗頭呀泡腳呀桑拿呀按摩呀的都有。
誰知道這些人來了以後,對于這一切都沒有産生多大的興趣,惟獨對一場戲曲聯歡晚會上的幾個“二人台”片段贊不絕口,鼓掌聲不斷,一下子好像都吃上什麼興奮劑了,一直到第二天開會,話題的中心依然是這個内容,叽叽喳喳說個沒完沒了。
一個老頭子還不住地感慨:你們這些人哪,其實還是在管中窺豹哩!遠的不說,即使和十幾年前比,現在這已經算是幼兒園一級的了,那時候的那一批演員,那時候的那麼一種表演,才算是真正的藝術享受啊!不論誰看了都一輩子難以忘懷。
尤其是有個叫鐘麗什麼的女演員,那身段那扮相那極富感染力的表情和似乎能穿透心靈的唱腔,真是令人終生難忘啊……老頭子一邊說一邊揮手,一直到散會還不忘向他打聽這個鐘麗什麼的下落。
也許是受了這一次的啟發,在以後的日子裡,再聽那一曲又一曲的“二人台”對唱,門力生便真聽出一些味兒了,它是那樣的纏綿悱恻、凄凄切切,又是那樣的慷慨蒼涼、激越高亢,就像是本地人最喜歡喝的那種又甜又辣的老黃酒一樣,越品越有味兒,沒有多少年歲月的沉澱是根本釀造不出來的……門力生決心在自己的任期内開展一場大規模的文化搶救運動。
一晃幾年的時間過去了,趁着來京城舉辦大型招商活動簽字儀式,他們把這支精心打造的文化隊伍也拉到了北京,并一口氣在首都大劇院連演了一周時間。
看着那每天人頭攢動的熱烈場面,聽着場内場外的許多陌生人滿嘴都是“二人台”“雁雲”這樣的字眼,作為一個地方的最高長官,門力生心裡那個美喲,真比當年來走馬上任的時候還要興奮哩……
什麼是大手筆,什麼是大氣魄,什麼是大動作,來我這裡看看就全明白了!在我門力生主政的這七八年時間裡,小小的一向默默無聞的雁門,發生了多少翻天覆地的變化啊!真的是一年一個大動作,一年一個大變化,不僅在他們那個偏遠省,就是放眼全國那都是并不多見啊!就像今天他們要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這個招商項目簽字儀式,幾個引進項目的合同總投資達到了将近一百個億,如果到時候真的落實了,雁雲在全省的位置那就還要大大地前進一個位次,一躍而成為全國舉足輕重的一個新興工業重鎮……隻恐怕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