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拐來的孩子

首頁
    察,但他竟未能找到15年前所藏匿的文物。

    這部分文物至今下落不明,究竟埋在什麼位置,埋了多少至今還是個謎。

     在科茲洛夫之後,還有英國的奧萊羅·斯坦因,美國的蘭登·華爾納,瑞典的斯文·赫定先後來過這裡,沒有人空手而回。

    

C

謎,那真是個誘人的謎。

     寶藏,傳說,還有俄國人真實的巨大收獲,成了一路上大家議論的焦點。

    如果寶藏是真的該有多好,隻要大家找到,就可以直接退休了。

     進入内蒙境内之前,陸鐘決定把商務車和小面包車換成了兩輛越野吉普,因為接下來的路況誰也說不準。

    另外為了有個像樣的身份,大家還購置了幾台專業單反相機和專業的戶外裝備,防水防滑的徒步鞋,防水速幹的沖鋒衣,就連孩子們也全都穿上了新衣服。

    單純的孩子們是第一次離開家離開父母,他們不像内地的孩子那麼嬌氣,餓了凍了都不說,乖乖地等着大人們的安排,碰上要幫忙拿點什麼東西,全都很積極。

     根據孩子們說的,他們的家都在牧區,這一路不知還有多遠,萬一路上遇不上旅館,住宿也是問題,所以帳篷和保暖睡袋,還有罐頭壓縮餅幹之類的,也都添置了不少,把後備箱給塞得滿當當的。

     千門有句話說财去人安樂,一路上錢花了不少,大家都很開心,甚至把這趟内蒙之行當成了真正的自駕遊。

    不久前的可怕經曆,内心的創傷,還有新成員的融入,這支隊伍需要這樣一段緩沖期。

    越往北走,氣溫越低,但車内的歡聲笑語越來越多,看着大家不再繃緊神經,陸鐘放了心。

    唯一沒有表達出興奮的就是老韓,他總是長時間地盯着車窗外的風景,偶爾發出一聲隻有他自己能聽到的歎息。

     進入内蒙之後,孩子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馬上就要過年了,他們都盼着早些見到父母,大人們讨論的卻離不開寶藏和傳說。

     中國地大物博,五千年悠久曆史,神州大地上究竟還埋藏着多少不為人知的寶藏誰也說不清。

    念中學時,陸鐘的老爸天天泡在牌桌上,輸得家底都快沒了,陸鐘做夢都想發一筆橫财,可發橫财的機會在哪呢?他翻遍了圖書館裡的書,知道的确有那麼幾個地方還存在着寶藏的傳說。

     四川成都曾流傳過一首民謠: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

    民謠說的是張獻忠的藏寶線索,據說張獻忠建立的大西國,所有财富都埋在錦江江底。

    抗日戰争時期,成都還有人開了家錦江淘銀公司,在九眼橋下大張旗鼓地挖掘,真的在河底淘出一隻石牛、一隻石鼓。

    民謠不假,但繼續淘下去,卻終未找到寶藏。

    解放後,許多人明裡暗裡地找過寶,但直到現在,寶藏始終未被發現。

     除此之外,據說當年李自成的大順王朝倒掉後,他隐姓埋名,在湖南張家界天門山的夾山寺出家當和尚。

    李自成的手下大将李過,率領一百多殘部把從崇祯皇帝那兒弄到的寶物帶上了山,這些寶貝全都埋在天門山上。

    李過為掩身份也當起了和尚,法号野佛,那些寶貝本來是打算日後複辟派上用場,後來李自成死了,那筆寶藏也沒能等到複辟的那一天。

    千百年來,天門山一代野佛藏寶的傳說經久不衰。

     不僅是大陸,台灣也有藏寶傳說,比起幾百年前的張獻忠和李自成,台灣的寶藏可就在解放前。

    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台灣才結束了半個世紀的日據曆史。

    台灣民間一直流傳着一個金燦燦的傳說:日軍在50年間,把從各地搜刮來的價值近8億新台币(約合人民币2億元)的黃金珍寶,分藏在台灣、基隆等45處地方。

    台中縣的山區是台灣第一淘寶勝地,民衆聞風挖寶,最熱鬧的時候,每天有不下300人紮營住在山上。

     放眼全球,不僅僅是中國有類似寶藏的傳說,國外也有許多類似的傳說,各種海盜寶藏,沉船寶藏,各國王室密藏,數不勝數。

    在國外,尋寶獵人是一項正當職業,有人幹了一輩子連一塊金子都沒見到,也有人一出手就撈到整箱的古金币,一夜之間變身億萬富翁。

     世界上恐怕沒有比尋寶更有意思的更刺激的遊戲了。

    既然有這樣的傳說,為什麼不把這個傳說變成現實呢? 四川成都人口千萬,張家界天門山如今也是人氣旺盛的旅遊區,要想去這些地方尋寶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反而這遠在大漠的黑水城,隻存在傳說中的古城,最好下手。

     陸鐘忽然心頭一亮,連日來尋尋覓覓而不得的大買賣躍然腦海。

    制造一個奇迹,是他的拿手好戲,這片一眼望不到頭的茫茫雪原,是最好的傳說背景。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