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博物館計劃

首頁
    。

    1994年6月,遼甯省博物館也被盜了,失竊14件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器、13件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等一批價值連城的文物。

    2008年9月,敦煌博物館一級文物白天被盜。

    被盜的這件國家一級文物是魏晉時期的銅鏡。

     同樣是做賊,小偷小摸蹲點守居民區的隻能算初級,能摸進别墅區的算中級,隻有能搞定金行金庫和博物館這類高級别保安系統的才算高級。

    入行這麼多年,陸鐘他們還從沒試過挑戰博物館,不過事關黑将軍寶藏的瑪瑙印章,他們無論如何也要試試。

     “等着看新聞吧,能不能成功,電視上會報道。

    ” 這是大龍和賈梅,留給魯道魁和羅華龍最後的電話留言,三方已經約好,一旦最終成功,就可以準備報價了。

     這天是周末,省博物館裡的觀衆不少,一所中學組織學生們來參觀,人氣比平時更是多了許多。

    上午十點半,一位穿着時髦,把頭發染成刺眼黃色的妖豔女子,随着人流來到了新辟出來的西夏文化展廳。

    這個新展廳隸屬民族文物展廳,展出的大多是内蒙古境内發掘的西夏時期的文物,有金質的頭冠,黨項女子的金步搖,還有綠松石制成的腰飾,各色異域風格的首飾擺放在防彈玻璃制成的展櫃下。

    跟這個展廳相連的另一個展廳裡,一位俄國人捐贈的紅色琥珀印章,對于這枚印章并無太多注解,隻寫着由國際友人捐贈的字樣。

     每間展廳的四個牆角都有抗電磁幹擾的攝像頭,确保監控死無角無盲角,攝像頭會把實時傳輸的鏡頭圖像傳給保衛科,保衛科裡有專門看守的人員,一旦有情況都可以直播公安局的專線。

     那位妖豔女子随着人流,在各站台前流連,看得還挺認真。

    就在這時,一群穿着蒙古族袍子的牧民小孩一人手裡拿兩隻氣球,吵吵嚷嚷地沖了進來。

    這群孩子隻有三四歲的樣子,也沒大人帶,一沖進來就動看西看,小髒手到處亂摸,搞得講解員和保安都過來幫忙。

     “誰帶你們來的?” “大人呢?” 面對問題,小孩子們叽哩咕噜地說了幾句蒙語,講解員和保安都聽不懂。

    大概是害怕,孩子們都被吓哭了,一個個忙着抹眼淚,手裡的氣球都飛了。

    這些五顔六色的氫氣球飄飄忽忽地飛到了天花闆上,遮住了所有的監控攝像頭。

    講解員忙着把孩子們帶出去,保安忙着搬凳子把氣球給扯下來。

     就在這時,陳列着身長26米,高達12米,亞洲白垩紀最大的恐龍,查幹諾爾龍化石骨架的古生物展廳裡。

    擠在圍觀人群中的三個男人,同時往角落地上扔出一個什麼。

    幾秒鐘的功夫,大廳裡濃煙滾滾,煙霧感應器感應到有濃煙,立刻響起了警報并開始自動噴水。

    現場的觀衆們見到忽然冒出來的濃煙,再被冷水一澆,都給吓得尖叫連連,四散而逃,誰也搞不清究竟發生了什麼,附近展廳的保安人員馬上接到無線電通知,都朝這間面積最大的展廳趕來。

     剛才那三個扔下煙霧彈的男人卻淡定地逆着人流躲在展廳的角落,把外套一脫,露出一身保安制服,他們往附近那件陳列着西夏文物的展廳跑去。

    同時脫衣服的還有留在西夏文物展廳的妖豔女子,摘掉假發露出原本的黑頭發,大衣下裹着講解員制服,她随身背着的皮包裡有個化妝包包,包裡有三根僞裝過的鑽頭藏在化妝刷的空心杆裡,鑽機的發動機和電池部分被拆開來藏在三位保安身上。

     三名保安趕到西夏展廳時,遊客已經走光了,剛才留守在這裡的保安早已趕去了恐龍廳。

    距離他們再趕回來大概還有一兩分鐘的時間,不過這已經足夠了。

    三把切割機的組裝的同時,女子從随身的包裡又拿出一罐發膠樣的東西。

    三個男人組裝電鑽的同時,女子飛快地把那罐發膠般的東西往防彈玻璃上猛噴。

     那是液氮,最低溫度-196度,在這種溫度下即便是防彈鋼闆都會脆弱。

    白色的液氮在接觸到玻璃面時表面部分迅速蒸發,形成一個類似迷你霧狀的冷空氣層起到隔熱效果,并減少進一步的蒸發。

    白霧籠罩下,玻璃已經在極低溫度下失去了平時的堅強。

    但即便如此,夾在玻璃中間的聚碳酸酯纖維層還是保有一定韌性,用錘子的話也不一定能順利砸爛,不過用電鑽就不同了,很快防彈玻璃中出現一個拳頭大的洞來。

    司徒穎伸手進去,警報再次響起,這次響起的是安全警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