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虎對深達十餘米的城門門洞感到畏懼,他說:“如果紅眼魚将潛水器推到門洞中間後停下來,或者門洞裡的建築都是有穹蓋的,我們一旦進入将很難再出來,那時就算壓鐵被撞斷,也不可能浮出水面了。
”
這确實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正當秦昀猶豫不決時,一次強烈撞擊突然發生,将潛水器快速頂進牆洞,接着,紅眼魚像一陣龍卷風沖過來,将潛水器繼續帶往前方,這個過程根本容不得思考。
當潛水器穿越牆洞後,秦昀和劉虎立即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牆内是一片宏偉壯麗的磚石建築群,數不清的寺廟、佛塔、醫院、僧房、講經台、殿閣、佛像、畜牧場星羅其中,它們的牆體上染滿了泥塵,如同一部五十年前的經典老電影,透出歲月溝壑與醇香,不僅沒有掩蔽它原有的風姿,反而讓佛的意境更加傳神。
這裡有許多魚蝦,它們自由穿梭于牆隙間,如同悠長的梵樂,正在演奏一千年前的佛教盛況。
秦昀已經忘記了危險,也忘記了引導紅眼魚,他将攝像機丢在底部,任由紅眼魚沖撞潛水器,他們就在這片迷宮般的曆史殿堂裡漫遊。
慢慢地,他發現這片建築群落竟然寬達一百多萬平方米,要想參觀完畢是不太可能了。
但有一點他已經确認,這裡就是那爛陀。
在敦煌從事考古工作的學者幾乎都會通讀《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秦昀也不例外,這本書的卷三記載過那爛陀的建築式樣:“庭序别開,中分八院,寶台星列,瓊樓嶽峙,觀竦煙中,殿飛霞上,生風雲于戶牖,交日月于軒檐……,羯尼花樹,晖煥其間,森竦其中,印度伽藍數乃千萬,壯麗崇高,此為其極”這個水底建築群與《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裡的記載完全吻合。
它一定是一千年前逃入地底的于阗國僧侶按一比一的比例興建的仿那爛陀建築。
令人費解地是,以一千年前的建築水平,他們又如何在水底建成如此宏大的建築群?就算有這樣的建築水準,他們又為何要将它建在水底?是為了隐藏佛祖頂真骨和佛經麼?但佛經大多寫在紙卷上,遇水就會腐爛,藏于水底一千年,隻怕早就化為污泥了。
想到這裡,秦昀決定去圖書館看看。
據史書記載,那爛陀有三個圖書館,分立東部、南部和中部,秦昀無法辨識南北,決定前往易于尋找的中部圖書館,它也是那爛陀最大的圖書館。
紅眼魚對紅色燈光的熱情絲毫不減,繼續在秦昀的指引下撞擊潛水器底座,将它推向中部。
時間在緩緩流逝,艙内氧氣終于全部耗盡,兩人不得不啟用氧氣瓶。
由于氧氣瓶存放時間太長,已經帶有異味,而且内部氣壓也低了很多,儲氣量隻怕用不了一個小時了。
最可怕地是,潛水器艙壁的裂紋越來越長,越來越深,偶爾還能聽到咔嚓細響,這令秦、劉二人惶恐不安。
不過,能在臨死前發現一千年前世界上最宏偉的寺廟,也知足了,這必将成為21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成就。
秦昀正在這樣安慰自己時,他看見前方現出一座氣勢恢宏的高大建築來,從式樣來看,那一定就是那爛陀最大的圖書館了。
這是一座高大的磚石建築,四平八穩地矗立在一片開闊地,外圍由數十根石柱支撐,頂部平整,雕梁畫棟,檐上挂滿了小銅鐘,顯得莊嚴肅穆。
圖書館正中有一扇高大石門,不時有魚蝦穿行而過。
秦昀說:“我們入内看看吧?說不定佛祖頂真骨和佛經都藏在裡面。
”
劉虎不安地說:“圖書館隻有一道門和幾扇窗,進去容易,出來難啊!”
秦昀沉思片刻,果斷地說:“過門不入,就算逃出生天,也會後悔一輩子的,進!”他引導紅眼魚将潛水器推向大門。
大門上泥垢厚重,門邊的水也摻雜了大量泥沙,顯得比較渾濁,而門内漆黑一團,就像一張洞開的大嘴,等着獵物上鈎。
紅眼魚似乎也害怕起來,推動潛水器的速度明顯降低了許多。
當潛水器終于到達大門口時,圖書館裡突然傳來一片“嘭嘭”聲,一波水流沖刷出來,吓得紅眼魚像炸彈爆炸一般四散而逃,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秦昀、劉虎被這一變故驚得目瞪口呆。
沒有了紅眼魚,就意味着他們失去了雙腿,也失去了生還的最後一線生機。
秦昀戰戰兢兢地将射燈照進大門,裡面同樣積滿泥垢,泥垢間有數百個傾塌、斷裂的書架,在這些書架之間,散落着無數卷軸和木版,它們全都快腐爛成黑泥了。
可以肯定,這些卷軸、木版一定是于阗國僧侶帶入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