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牆上沒有任何縫隙,但繪滿了佛教圖案,就像莫高窟裡的壁畫。
這裡與世隔絕,不受風雨侵蝕,這些壁畫的鮮麗程度自然遠勝莫高窟壁畫。
袁真和仔細察看壁畫,指望找出開啟秘道之門的線索。
壁畫共有兩副,第一副是組圖,畫的是摩诃薩青太子舍身飼虎的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南贍部洲有—個大國,叫摩诃羅檀囊,統率着五千多個小國家。
國王有三個王子——摩诃富那甯、摩诃提婆和摩诃薩青。
三個王子裡,小王子摩诃薩青天生具有一副慈悲心腸。
他與兩位哥哥在叢林中遊玩時見到一窩老虎。
一隻雌虎正給兩隻小虎喂奶,雌虎面黃肌瘦,快要餓死了,虎仔活潑可愛,但雌虎為了充饑,似乎正要吞食小虎。
小王子十分憐憫它們,内心經過一番痛苦的掙紮,他決定犧牲自己,救活母虎與虎仔。
他借故支走哥哥,獨自走到餓虎面前,毫不猶豫地将身體投向虎口。
不料,餓虎隻朝他望了—眼,卻閉着嘴巴不肯吃他。
看到餓虎的神情,小王子若有所思。
他早巳下定決心舍身供養,為了實現自己的心願,小王子幹脆找來一截尖銳的木頭,往自己身上猛戳,使鮮血汩汩流淌而出。
一直咬著嘴唇的餓虎,看到鮮血,立刻恢複了精神,吐出鮮紅的舌頭,開始舔食王子的鮮血。
餓虎喝足了血,又繼續吃王子的肉體,直到隻剩下一堆白骨。
餓虎吃完小王子的肉身,一不小心竟從懸崖上跌下,暈了過去。
待它醒來後,回想起剛才的事,又跑回白骨旁不停地徘徊,十分難過。
舍身飼虎的摩诃薩青王子,死後投身到兜率天上。
當時,他還有些懷疑,不知自己做了什麼功德,竟然能投生到優美的天界。
他對眼前的善果感到迷惑,于是運用天眼,察遍地獄、餓鬼、畜生、修羅和人間等五個世界,才發現自己前生施舍的殘骸散落在一座山林裡,而父母、兄弟正圍靠在屍首旁邊,痛不欲生。
摩诃薩青王子心想:“不能讓他們這樣下去,我要下去勸導他們。
”
摩诃薩青王子即刻離開天界,立在空中,向父母百般規勸和訓谕。
國王和妃子聽到空中的聲音,仰天央求:“剛才規勸我的,是哪位神明呀?”
“我是摩诃薩青,不久前施身給了餓虎。
由于這種功德,現在才能投生在兜率天上。
父王啊!有生就有死,這是人世的常情。
凡是為非作歹的人,都會下地獄,凡有善行的人,都會出生天界。
你為什麼還沉陷于憂愁與煩惱之中,而不能夠覺悟呢?為何空自悲歎,不去修持各種善事呢?”
國王和妃子當下仍無法明白王子講的道理,繼續問:“因為你心懷慈悲,憐憫萬物,即使将自身施與餓虎,也毫無懊悔。
可我們身為你的父母,一想到你慘死的情狀,就為之心痛。
這種苦惱與哀歎,不是用語言所能說明的。
縱使你持守大悲之願,可為什麼要讓我們這樣苦惱呢?”
王子看到雙親的愚癡,十分同情,又竭力解釋為善的功德和偉大,以打破父母的迷執。
經過王子的一番說法與教化,國王夫婦才逐漸醒悟了。
國王吩咐家臣趕造七寶塔,把王子的屍首厚葬。
摩诃薩青王子看到父母從悲傷的低谷中走了出來,才安心地返回兜率天宮。
這個故事畫以三條橫卷相接,呈連環畫構圖,用筆簡練,手法寫實,圖案化的群峰和樹木既表明了故事發生的環境,又具有濃厚的裝飾效果,十分瑰麗動人。
第二副壁畫畫的是佛祖割肉喂鷹的故事。
故事說屍毗王有一次外出,正好遇到一隻饑餓的老鷹追捕一隻可憐的鴿子。
鴿子對老鷹說:“你放過我吧!你現在是在捕食,錯過我還有下一個;我現在是在逃命,我的命隻有一條啊!”
老鷹說:“我何嘗不知道你說的道理呢?但我現在餓壞了,不吃了你我沒法活。
這個世界大家活着都不容易,不逼到絕路上我也不會緊追不舍的。
”
屍毗王聽後慈悲心起,就把鴿子伸手握住,藏在懷裡。
老鷹怒火沖天,跟屍毗王理論說:“釋尊你大慈大悲,救了這鴿子一命,難到就忍心我老鷹餓死嗎?”
屍毗王說:“我不忍心你傷害這隻無辜的鴿子,也不想你白白餓死。
有道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他取出一個天平,一邊放鴿子,另一邊放上從自己身上割下的肉。
然而,這隻鴿子看上去雖小,但無論屍毗王怎麼割,割多少肉似乎都無法托起它的重量。
直到屍毗王割下最後一片肉的時候,天平才終于平衡了這時,天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