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談資:八卦新聞 刺青時代

首頁
    觀察使。

    少,遍身刺一蛇,始自右手,口張臂食兩指,繞腕匝頸,龃龉在腹,拖股而尾及骭焉,對賓侶常衣覆其手,然酒酣辄袒而努臂戟手,捉優伶輩曰:“蛇咬爾。

    ”優伶等即大叫毀而為痛狀,以此為戲樂。

    (崔承寵,官至黔南觀察使,在其少年時曾在身上刺了一條蟒蛇,蛇頭在右手,經胳膊,在脖子上纏了一圈,往下盤桓于小腹,再向下直至小腿方止。

    平時他會見賓客,往往用衣袖将手上的刺青蓋住,但喝醉時就顧不了那麼多了,常舉手伸腕,抓住表演節目的優伶取樂,展示刺青以取樂。

    做到黔南觀察使官已是不小了,但身上仍有刺青,可見唐朝時這一時尚多麼流行。

    ) D.賊趙武建,劄一百六處,番印盤鵲等,左右膊刺言:“野鴨灘頭宿,朝朝被鹘梢。

    忽驚飛入水,留命到今朝。

    ”又,高陵縣捉得镂身者宋元素,刺七十一處,左臂曰:“昔日已前家未貧,苦将錢物結交親。

    如今失路尋知己,行盡關山無一人。

    ”右臂上刺葫蘆,上出人首,如傀儡戲郭公者。

    縣吏不解,問之,言葫蘆精也。

    (盜賊趙武建,身上刺青一百多處;宋元素身上刺了七十多處。

    除了鳥獸外,還刺有詩歌,更奇異的是二盜賊于臂膀所刺之詩都被收入了《全唐詩》。

    ) E.李夷簡,元和末在蜀。

    蜀市人趙高好鬥,嘗入獄,滿背镂毗沙門天王,吏欲杖背,見之辄止,恃此轉為坊市患害。

    左右言于李,李大怒,擒就廳前,索新造筋棒,頭徑三寸,叱杖子打天王,盡則已,數三十餘不絕。

    經旬日,袒衣而曆門叫呼,乞修理功德錢。

    (唐憲宗元和年間,成都有無賴名趙高,其性好鬥,曾入獄,因其後背刺有佛教毗沙門天王的畫像,官吏不敢杖打其背。

    呵呵,這倒不失為一種躲避杖刑法。

    不過最後還是挨棍子了。

    ) F.蜀将尹偃營有卒,晚點後數刻,偃将責之。

    卒被酒自理聲高,偃怒,杖數十,幾至死。

    卒弟為營典,性友愛,不平偃,乃以刀嫠肌作“殺尹”兩字,以墨涅之。

    偃陰知,乃他事杖殺典。

    及大和中,南蠻入寇,偃領衆數萬保邛峽關。

    偃膂力絕人,常戲左右以棗節杖擊其胫,随擊筋漲擁腫,初無痕撻。

    恃其力,悉衆出關,逐蠻數裡。

    蠻伏發,夾攻之,大敗,馬倒,中數十槍而死。

    初出關日,忽見所殺典擁黃案,大如毂,在前引,心惡之。

    問左右,鹹無見者。

    竟死于陣。

    (一小卒上班時遲到,被尹偃将軍批評,小卒似乎不服,酒後大聲嚷嚷,最終被打了幾十棍子。

    小卒之弟知道此事後懷恨在心,将“殺尹”二字紋于身上。

    後被尹偃知曉,找了個借口将其處決。

    當然事情還沒完。

    後來,戰事起,尹偃追擊蠻兵,中伏而死。

    在此前,他在出關時,隐約看到被他處決的那個部下,在前面為他引路。

    當然,這個有關刺青的故事就有些奇幻色彩了。

    ) G.房孺複妻崔氏,性忌,左右婢不得濃妝高髻,月給燕脂一豆,粉一錢。

    有一婢新買,妝稍佳,崔怒曰:“汝好妝耶?我為汝妝!”乃令刻其眉,以青填之,燒鎖梁,灼其兩眼角,皮随手焦卷,以朱傅之。

    及痂脫,瘢如妝焉。

    (一個生性嫉妒的女人,不叫身邊的女婢梳高髻,化濃妝,有一新來的婢女不知規矩,化妝稍濃,引得該婦大怒:“你不是好化妝嗎?我給你化!”于是叫人刻其眉,用青顔料填上,又将鎖柱燙熱,用其烤婢女的眼角,後于傷口處敷上朱粉,及至肉痂脫落,傷處一如所化的濃妝。

    夠狠的。

    ) H.近代妝尚靥如射月,曰黃星靥。

    靥钿之名,蓋自吳孫和鄭夫人也。

    和寵夫人,嘗醉舞如意,誤傷鄧頰,血流,嬌婉彌苦。

    命太醫合藥,醫言得白獺髓,雜玉與虎珀屑,當滅痕。

    和以百金購得白獺,乃合膏。

    虎珀太多,及差,痕不滅。

    左頰有赤點如意,視之更益甚妍也。

    諸婢欲要寵者,皆以丹青點頰而進幸焉。

    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點迹。

    大曆已前,士大夫妻多妒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辄印面,故有月點、錢點。

    (唐朝女孩喜歡化一種叫“黃星靥”的妝,即以丹粉點面頰,形似酒窩。

    此外,女孩還喜歡作“花子”即梅花妝,起自上官婉兒。

    當時,婉兒因傷及額頭,留下傷疤,乃于傷疤處刺了一朵梅花作掩飾,誰知該妝竟然風靡宮廷,傳至民間,中唐時已成為女孩化妝的首選。

    另外,在唐代宗大曆年間之前,嫉婦們在家庭生活中一不如意,便喜歡在丫鬟或小妾臉上作月亮或銅錢狀的刺青,時稱“月點”、“錢點”。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