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談資:八卦新聞 夏之禁忌

首頁
在古中國,夏光明媚、花樹絢爛的五月(即陽曆6月),被稱為兇月。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古人看來“夏至”節氣所在的五月,陰陽之氣交換,進而被認為生死亦交換。所以,在這個月份裡,有很多帶有民間色彩的禁忌。按照中國第一部民俗筆記南北朝時的《荊楚歲時記》記載,在五月“忌曝床薦席,忌蓋屋”。也就是說,忌諱在陽光下晾曬床席,忌諱搭建屋子。關于五月晾曬床席,稍早些的《異苑》中有一則兇險的記載:在新野這個地方,有一戶人家曾于五月晾曬床席,主人突然隐約看到有一小孩死于床席上,再定睛看那小孩不見了,随後其子暴亡。在《酉陽雜俎》中提到了另一條五月禁忌:

    俗諱五月上屋,言五月人蛻,上屋見影,魂當去。

    五月裡人們應于約束自己,禁锢魂魄,而不能攀登上屋頂,上屋看到影子,魂魄就會飛走!說起來有點令人不寒而栗。在秦代之前,五月的禁忌不是特别明顯,當時甚至有五月登高遠眺的習俗;但秦代以後,五月的禁忌漸漸嚴格起來,始皇帝曾警告他的人民在夏天不要妄動。到了漢魏,這一習俗未有改動,一直傳到唐朝。

    從民俗的角度看,禁忌是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含着自古以來人們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和神秘主義元素。在古中國,除了以五月為兇月外,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禁忌,與段成式并稱“三十六”的詩人李商隐在《雜纂》中就有對不祥舉動的描述:“卧吃食”、“無事嗟歎”、“未食,碗中先插匙箸”、“卧床上唱歌曲”、“婦人發垂下不收”、“不扣門而直入其家”、“鑽壁窺人家”等。這裡說的趴着吃飯、沒事歎息、把筷子插在飯碗裡、躺在床上唱歌、女人留披肩發等都是不祥的,不敲門直入人家屬于禮儀範疇,至于鑽壁窺人家則屬于人品問題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