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諾臯記(1):兇靈與冥迹 寒食夜

首頁
    古人重寒食,該節源流久遠: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曆盡艱險做了國君後,欲請恩人介之推出綿山,遍尋不得,一急之下舉火焚山,介之推終被燒死,文公悔恨不已,頒布法典,規定介之推死難之日全國不得燒火,隻吃冷食,是為寒食節的來曆。

    這一天,也漸漸演化為給家人掃墓、祭奠亡魂的日子。

    寒食在清明前一天,二者合一,在标稱以孝治天下的古代,成為最重要的節日。

    到了唐朝,寒食被政府法定為全國的公共假期。

    《唐會要》有如下記載:“寒食清明,四日為假。

    ”在假期裡,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前往郊野掃墓,随後便是一系列的娛樂活動,包括踏春、角力、詠詩、夜宴、放風筝、插柳、蹴鞠、蕩秋千等等。

    當然,寒食也是與冥鬼相聯系的,《酉陽雜俎》中即錄有一首《寒食詩》,讀上去很是陰森:“戚戚複戚戚,秋堂百年色。

    而我獨茫茫,荒郊遇寒食。

    ”下面的故事,也發生在寒食節。

    在這一天,那些有人祭奠的亡魂得到安息,而無人祭奠的野鬼,便開始悄然活動了: 荊州百姓郝惟諒,性粗率,勇于私鬥。

    武宗會昌二年,寒食日,與其徒遊于郊外,蹴鞠角力,因醉于墦間。

    迨宵分方始寤,将歸,曆道左裡餘,值一人家,室絕卑,雖張燈而頗昏暗,遂詣乞漿。

    睹一婦人,姿容慘悴,服裝羸弊,方向燈紉縫,延郝,以漿授郝。

    良久,謂郝曰:“知君有膽氣,故敢陳情。

    妾本秦人,姓張氏,嫁于府衙健兒李自歡。

    自歡自大和中戍邊不返,妾遘疾而殁,别無親戚,為鄰裡殡于此處,已逾一紀,遷葬無因。

    凡死者肌骨未複于土,魂神不為陰司所籍,離散恍惚,如夢如醉。

    君或留念幽魂,亦是陰德,使妾遺骸得歸泉壤,精爽有托,斯願畢矣。

    ”郝謂曰:“某生業素薄,力且不辦,如何?”婦人雲:“某雖為鬼,不廢女工。

    自安此,嘗造雨衣,與胡氏家傭作,凡數歲矣。

    所聚十三萬,備掩藏固有餘也。

    ”郝許諾而歸。

    遲明,訪之胡氏,物色皆符,乃具以告。

    即與偕往殡所,毀瘗視之,散錢培榇,缗之數如言。

    胡氏與郝哀而異之,複率錢與同輩合二十萬,盛其兇儀,瘗于鹿頂原。

    其夕,見夢于胡、郝。

     說的是荊州有人名叫郝惟諒,性情粗野,擅長打架。

    唐武宗會昌二年的寒食之日,郝惟諒與幾個哥們兒在郊野上墳完畢後,四處遊蕩,踢球角力,飲酒高歌,後醉卧于一處墳地,醒來時已是夜裡,郝惟諒舉目張望,四周古木參天,枭鳴磷閃,甚是陰森,雖然說他有些膽量,卻也未曾于墳地長睡,不覺心生恐慌。

    最重要的是,他發現身邊一個朋友也沒有了,他們不知什麼時候都已離去。

     這是唐朝的一個令人感到恐怖的黑夜。

     郝惟諒從墳地裡爬起來,感到一陣眩暈,口幹舌燥,摸索着走了一裡多路,見旁邊有一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