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雜俎》中披露了一則發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的秘聞:
天寶初,安思順進五色玉帶,又于左藏庫中得五色玉杯,上怪近日西進無五色玉,令責安西諸蕃,蕃言:“彼嘗進皆為小勃律所劫,不達。
”上怒,欲征之。
群臣多谏,獨李右座贊成上意,且言武成王天運謀勇可将,乃命王天運将四萬人,兼統諸蕃兵伐之。
及逼勃律城下,勃律君長恐懼請罪,悉出寶玉,願歲貢獻,天運不許,即屠城,虜三千人及其珠玑而還。
勃律中有術者言:“将軍無義,不祥,天将大風雪矣。
”行數百裡,忽起風四起,雪花如翼,風激小海水成冰柱,起而複摧,經半日,小海漲湧,四萬人一時凍死,唯蕃漢各一人得還。
具奏,玄宗大驚異,即令中使随二人驗之。
至小海側,冰猶峥嵘如山,隔冰見兵士屍,立者坐者,瑩徹可數。
中使将返,冰忽稍釋,衆屍亦不複見。
安思順是安祿山的遠親,天寶年間任河西節度使、朔方節度使。
當時安祿山有坐大之勢,謀亂在即,為避免牽扯,安思順行事謹慎,以求自保。
安史之亂開始後,其與哥舒翰不合,後者為帥出征安祿山,遂構陷思順,道其謀反,玄宗皇帝斬了思順。
其實安思順和那個年代的多數胡人将領一樣,還是比較忠于唐朝的。
在他活着的時候,為了表達心意,曾獻給玄宗皇帝一條美麗的五色玉帶。
于是,故事開始了:
玄宗皇帝特喜歡安思順所呈玉帶,同時也迷上了這種寶玉,于是就叫人到左藏庫也就是國庫中搜尋,找了半天,僅發現一隻五色玉杯。
皇上郁悶,問内侍五色玉産在哪兒,内侍回答産于西域。
皇帝大怒,叫使者飛馬西域,責問諸蕃國為什麼吝啬于獻寶進貢。
西域諸國回答:不是呀!我們經常進貢,但每次都被一個叫小勃律的國家搶走,因此運不到長安。
使者回來禀告玄宗,皇帝說有這事兒?盛怒之下要舉兵進攻小勃律國。
大臣們急忙勸阻,隻有宰相李林甫支持皇帝的想法,并建議叫大将王天運帶兵教訓小勃律國。
王天運興兵四萬出征,行至西域,又會合了當地一些國家的軍隊,随後這支以唐軍為主的多國部隊熱熱鬧鬧地向小勃律國進發了。
從大唐到小勃律國,路途漫長,唐軍士兵一邊行軍,一邊觀光,來到小勃律國首都時已是冬天。
唐軍二話不說,就要開打,小勃律國國王說:慢着!他在城堡上望着這支服裝奇異的軍隊,感到納悶兒:我沒招惹過你們唐朝人呀!這時候,身邊有智囊一語點破:我們是沒招惹過這些唐朝人,但禁不住我們打劫過向唐朝進貢的那些珍寶啊。
小勃律國國王這才知道原由,一害怕,叫人前往唐朝大營,表示願意向唐朝進貢,把國内所有的五色玉珍寶都獻給大唐皇帝。
但被王天運拒絕,這位傲慢的将軍縱兵攻城,城破後大肆殺掠,最後俘虜了該國國民三千多人,帶着他們以及大量珍寶踏上東歸之路。
唐軍東歸時,小勃律國中有善于占蔔的長者觀望天象,作出預言:“這位唐朝大将軍,野蠻入侵,隻為珍寶,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