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諾臯記(2):詭幻之花 财富志

首頁
《酉陽雜俎》所記載的這則故事值得關注:

    元和初,洛陽村百姓王清,傭力得錢五錠。因買田畔一枯栗樹,将為薪以求利。經宿,為鄰人盜斫,創及腹,忽有黑蛇舉首如臂,人語曰:“我王清本也,汝勿斫。”其人驚懼,失斤而走。及明,王清率子孫薪之,複掘其根,根下得大甕二,散錢實之。王清因是獲利而歸。十餘年巨富,遂甃錢成龍形,号王清本。

    唐憲宗元和年間,洛陽人王清為人做苦力,掙得五錠錢,随後在田邊買了一棵枯去的栗樹,準備将其砍為劈柴,出售以得利。當天晚上,有鄰居先下手為強,及至半夜,來盜砍這棵栗樹,剛砍了兩斧子,突有黑蛇吐着信子,如人一般說話:“我是王清的樹根,你最好别砍我!”鄰居大恐,扔下斧子便跑。轉天,王清帶着子孫來砍栗樹,随後又挖掘其根,得到兩隻大甕,裡面都是銅錢。就這樣,王清發了财,十餘年之後已是洛陽巨富,此時那兩大甕銅錢奇異地化為龍蛇之形,王清給朋友們展示時,稱其為“王清本”。

    不要以為這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緻富故事。

    在故事的背後,透露出唐朝社會的性質:即上接魏晉,是士人社會的最後時代。可稱之為中國的“古典王朝”,其特點之一是商業不受重視,即使緻富也建立在奇幻之上。而後面的宋明時代則可被視為“新古典王朝”。因為從宋朝開始,已轉化為市民社會:士風不再,商業開始受到重視。再後來,到了明朝中期以後,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所以,明朝的緻富故事,在淩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裡表現為:“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波斯胡指破鼍龍殼”。故事中的文若虛一夜暴富,與唐朝王清的發家故事已有明顯區别,即緻富不再建立在志怪幻想的基礎上,而純粹來自商業行為。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