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壺史:道術奇談 岩上飛仙

首頁
白石清流,綠野仙蹤。山東有縣名高唐,縣内有山名鳴石,山岩高百餘仞。如果拿着東西輕輕敲擊山岩,會聽到清越的回聲。西晉太康年間,有隐士田宣居于岩石下,常拍石自樂,每到這時就會看到岩石上站有一人,身着寬大的白色單衣,于岩石上徘徊,直到天快亮時才消失不見。田宣感到特别奇怪。

    一傍晚,田宣叫來一個農夫,令他拍擊岩石,自己則順着岩石上墜下的青藤爬了上去。農夫如田宣所教,落掌之後,其聲清越,不一會兒,那白衣人果又于岩石出現,田宣突然從暗處竄出,一把抓住那人的衣服,問他是幹什麼的。那人轉過頭來,古容古顔,自稱叫王中倫,是衛國人。周宣王時代(公元前800年前後),入少室山即嵩山學道術,每次經過鳴石山,特别喜歡岩石的響聲,所以經常來這裡傾聽。田宣聽後大驚,慌忙拜倒在石上,向那周朝人求養生之術,那周朝人隻給他留下一塊光華如玉的小石子,然後飛步而去,開始是在岩石上走,慢慢地就淩空而行,漸漸地煙霧升起,消失在田宣眼前。

    田宣得了那小石子,卻不知道有什麼用,直到有一次無聊,将那石子含在嘴裡,竟百日感覺不到饑餓,才知道是個寶貝。

    從周朝到西晉,隔着一千多年的時光;從山東高唐到河南少室山,相隔近千裡,整個故事的想象力竟是如此奇特,尤其當讀到那周朝人“淩空百餘步猶見,漸漸煙霧障之”時,覺得那仙影就在眼前。《酉陽雜俎》的原文如下:

    高唐縣鳴石山,岩高百餘仞,人以物扣岩,聲甚清越。晉太康中,逸士田宣隐于岩下,葉風霜月,常拊石自娛。每見一人,着白單衣,徘徊岩上,及曉方去。宣于後令人擊石,乃于岩上潛伺,俄然果來,因遽執袂诘之。自言姓王,字中倫,衛人。周宣王時,入少室山學道,此頻适方壺,去來經此,愛此石響,故辄留聽。宣乃求其養生,唯留一石如雀卵。初則淩空百餘步猶見,漸漸煙霧障之。宣得石,含辄百日不饑。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