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則故事有點意思,主人公也很特别。
唐德宗貞元年間(公元785年—805年),吳郡即蘇州有進士名叫李赤,史上真有其人,是個狂熱的詩人,做夢都想出名,每每以李白自比,再後來幹脆把名字改為與“白”相對的“赤”。
為了出名,他将自己的詩混入李白的詩集中,以求引起人們的注意。
比如這首《姑熟溪》,由于李赤當年做手腳,直到現在我們也不知道該詩到底是李白寫的,還是李赤寫的。
此詩如下:“愛此溪水閑,乘流興無極。
擊楫怕鷗驚,垂竿待魚食。
波翻曉霞影,岸疊春山色。
何處浣紗人,紅顔未相識。
”後來編《全唐詩》,收入李赤作品十首,随便選三首,看看究竟:《天門山》:“迥出江水上,雙峰自相對。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參差遠天際,缥缈晴霞外。
”《謝公宅》:“青山日将暝,寂寞謝公宅。
竹裡無人聲,池中虛月白。
荒庭衰草遍,廢井蒼苔積。
唯有清風聞,時時起泉石。
”《丹陽湖》:“湖與元氣通,風波浩難止。
天外賈客歸,雲間片帆起。
龜遊蓮葉上,鳥宿蘆花裡。
少女棹舟歸,歌聲逐流水。
”單篇來看,倒也清幽飄然;放在一起,總覺得無甚特色。
不管這些,隻說此日,李赤與友人趙敏之遊于東南,一路上與趙狂聊詩歌,問自己是不是超過了李白。
每到臨水登山時,李赤更是大聲朗誦自己的詩歌,最後搞得趙敏之沒辦法,隻得說:“你的詩歌比李白強十倍!”此日,他們行至浙江衢州的信安,離縣城還有三十裡,夜宿驿站。
及至半夜,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正在李赤和趙敏之大睡時,庭院中突然閃現出一個披發的白衣女人的身影。
當然,此刻她正背對着我們,我們還看不到她的面容。
不過,現在她開始一點點轉過身來……
與此同時,睡夢中的李赤仿佛被什麼猛地拽了一下,迷迷糊糊地下了床,來到院子裡,向那女人以禮相拜。
再後來,二人不知道說了些什麼,李赤返回屋,打開書箧,拿出紙筆,給自己的父母寫了一封信:“我已被郭氏選為女婿啦!”這封信寫了很長,但每句話的意思都不外乎被招為婿。
寫完後,李赤把信塞進書箧,再次來到庭院中,那女人又突地出現,随手抽出身上所帶的長巾,猛勒李赤的脖子。
屋子裡的趙敏之聽到喊聲後,掃視四周,見沒有李赤,于是披着衣服跑出來。
那女人忽地收起長巾,一下子消失在夜色中。
趙敏之從地上拉起李赤,問怎麼跑到院子裡來了。
後者一時也說不明白,揉了揉脖子,還在責怪同伴壞其好事之意。
回到屋後,李赤似乎想起什麼,打開書箧,裡面竟真的有一封書信。
趙敏之問李赤發生了什麼,後者神情異樣。
最讓趙敏之不能明白的是,他剛才來到院子裡時,發現不但那個白衣女人在拿長巾勒李赤的脖子,而且李赤本人竟也雙手抓住長巾的兩頭,幫那女人使勁,自己勒自己。
轉天,李趙二人各揣心腹事,又相伴向南行了一程。
至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