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 凝幻記

首頁
    伺僧歸,方擁爐而坐,揖季卿就爐。

    坐久,謂季卿曰:“日已晡矣,得無餒乎?”季卿曰:“實饑矣,僧且不在,為之奈何?”翁乃于肘後解一小囊,出藥方寸,止煎一杯,與季卿曰:“粗可療饑矣。

    ”季卿啜訖,充然暢适,饑寒之苦,洗然而愈。

    東壁有《寰瀛圖》,季卿乃尋江南路,因長歎曰:“得自謂泛于河,遊于洛,泳于淮,濟于江,達于家,亦不悔無成而歸。

    ”翁笑曰:“此不難緻。

    ”乃命僧童折階前一竹葉,作葉舟,置圖中渭水之上,曰:“公但注目于此舟,則如公向來所願耳。

    然至家,慎勿久留。

    ”季卿熟視久之,稍覺渭水波浪,一葉漸大,席帆既張,恍然若登舟,始自渭及河,維舟于禅窟蘭若,題詩于南楹雲:“霜鐘鳴時夕風急,亂鴉又望寒林集。

    此時辍棹悲且吟,獨向蓮花一峰立。

    ”明日,次潼關,登岸,題句于關門東普通院門雲:“度關悲失志,萬緒亂心機。

    下坂馬無力,掃門塵滿衣。

    計謀多不就,心口自相違。

    已作羞歸計,還勝羞不歸。

    ”自陝東,凡所經曆,一如前願。

    旬餘至家,妻子兄弟,拜迎于門。

    夕有《江亭晚望》詩題于書齋,雲:“立向江亭滿目愁,十年前事信悠悠。

    田園已逐浮雲散,鄉裡半随逝水流。

    川上莫逢諸釣叟,浦邊難得舊沙鷗。

    不緣齒發未遲暮,今對遠山堪白頭。

    ”此夕謂其妻曰:“吾試期近,不可久留,即當進棹。

    ”乃吟一章别其妻雲:“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

    酒至添愁飲,詩成和淚吟。

    離歌栖鳳管,别鶴怨瑤琴。

    明夜相思處,秋風吹半衾。

    ”将登舟,又留一章别諸兄弟雲:“謀身非不早,其奈命來遲。

    舊友皆霄漢,此身猶路歧。

    北風微雪後,晚景有雲時。

    惆怅清江上,區區趁試期。

    ”一更後,複登葉舟,泛江而逝,兄弟妻屬,恸哭于濱,謂其鬼物矣。

    一葉漾漾,遵舊途至于渭濱,乃賃乘,複遊青龍寺,宛然見山翁擁褐而坐。

    季卿謝曰:“歸則歸矣,得非夢乎?”翁笑曰:“後六十日方自知。

    ”而日将晚,僧尚不至。

    翁去,季卿還主人。

    後二月,季卿之妻子,赍金帛,自江南來,謂季卿厭世矣,故來訪之。

    妻曰:“某月某日歸,是夕作詩于西齋,并留别二章。

    ”始知非夢。

    明年春,季卿下第東歸,至禅窟及關門蘭若,見所題兩篇,翰墨尚新。

    後年季卿成名,遂絕粒,入終南山去。

    (《纂異記》) 故事最後結局是,落第後的陳季卿在回鄉路上,改變主意,生修道之意,奔赴終南山,去尋找那位老翁去了。

     進入微型景觀的例子,還有一例。

    晚唐蘇鹗所著的《杜陽雜編》記載,中唐時,有處士祁玄解,居東海,被喜歡方術以求長生的憲宗皇帝密召入宮。

    他為皇帝貢獻了雙麟芝、六合葵、萬根藤三種可得長生的植物,并種于殿前。

    “雙麟芝色褐,一莖兩穗,隐隐形如麟,頭尾悉具。

    其中有子,如瑟瑟焉;六合葵色紅,而葉頭如戎葵。

    始生六莖,其上合為一株。

    共生十二葉,内出二十四花,花如桃花。

    花朵千葉,一葉六影,其成實如相思子;萬根藤一子而生萬根,根枝葉皆碧。

    鈎連盤屈,可蔭一畝。

    其花鮮潔,狀類芍藥,而蕊色殷紅,細如絲發,可長五六寸。

    一朵之中,不啻千莖,亦謂之绛心藤。

    ”後來,祁玄解将還東海,皇帝不許。

    當時,有人進獻用奇木雕刻而成的海上仙山,栩栩如生。

    皇帝與祁玄解一起觀賞,并指着仙山中的蓬萊山說:“假若不是上仙,遊此異境一定很困難吧。

    ”祁玄解笑道:“此山近在咫尺,臣雖無能,但替陛下一遊。

    ”說罷,他跳身于空中,慢慢變小,紮入木刻的仙山景觀中,消失不見。

    憲宗大呼上當。

    十多天後,有人在青州海邊發現了祁玄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