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民間對風水和命理的關系十分看重,尤其是牽涉到觀命改運的環節,很多人更是趨之若鹜。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功德五讀書。
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
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要避兇。
”這段廣為流傳的歌謠就代表着民間多數人對風水命理關系的認識和分析。
但大多人都錯了,人的命是無法改變的,正如一個人的特質和個性在一定時期後會定型一樣,很多現代科學都能表明,其實一個人的命格是取決于先天遺傳因素和後天的外界因素。
中國的古人也早有說法:“命由心定,運自氣起。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老田所說的龍脈藏穴是一個上古風水格局,單從字面上理解很容易被誤以為是墓葬風水格局,事實上很多江湖風水先生也會憑着一知半解拿這個名頭去糊弄人,冒充作天下極盛的墓葬風水格局。
其實不然,正如老田講的,龍脈地氣并非隻能用在墓葬風水上,博大精深的風水堪輿文化中就有着多不勝數的利用方案。
龍脈藏穴就是一個改運的大局,但究竟效用有多大,老田也不知道。
龍脈藏穴中所說的穴,絕不是墓穴,穴在風水地理上是對地脈重要環節的一種統稱,後世人們關注自身較多,因此便忽略了本意,常将它認作是墓葬用的坑穴。
“凡是山,必會有穴竅,就像人有口鼻,是氣脈出入的地方。
”老田如是說道。
那這個龍脈藏穴格局為什麼會令得老田如此擔心呢?
《易經·需卦》六四中曾這樣寫道:“需于血,出自穴。
”其實按古代風水堪輿學說的分析,山都具有靈氣,它們的靈氣是順着山脈而來的,就像是人體會有血液,血液總是遵循血脈而流行。
龍脈也是一個道理,它是風水堪輿學者們綜合了多年的經驗和驗證,以人體的血脈為藍本,比喻之下而産生的一個名詞。
龍脈地氣蜿蜒盤曲,随着山脈流行而去,但到了山脈盡頭,地氣便會結成穴。
這種穴,并不是我們通常會聯想到的石洞、土坑之類的地貌特征,而是山脈盡頭所止之處,也就是龍脈地氣所出之位。
這裡會生成一個像似微閉的口、鼻、嘴、乳、臍等形象不一的地質特征,有些類似脈眼,但吞吐的地氣能量卻遠勝于脈眼。
這些穴吞吐而出的地氣能量會影響到周邊的地理、生态甚至是人文環境。
雖然穴的吞吐能澤被它周遭的環境,但對于整條龍脈而言,這是一種損失。
不過在風水堪輿理論中,這樣的損失被視作正常,就像人體一樣,有消耗才會有攝入,循環不斷,生生不息。
而這個龍脈藏穴的原理便是将這些穴口人為地封住,使得地氣毫無外洩,最大限度地保證龍脈地氣的旺盛和充裕,從而獲取其中最大的能量。
不過這樣的做法屬于殺雞取卵。
宋朝時,著名的風水大家賴布衣就曾被迫使用過這種方法。
那時還未拜相的秦桧野心勃勃,私下找到賴布衣,脅迫其尋覓一個風水寶地幫助他及第王侯。
賴布衣百般無奈之下隻好答應,但他知道,一旦幫助這位奸臣獲取龍脈,天下勢必會拱手金人,因此便冒險用了龍脈藏穴的方法,将一處龍脈穴眼封死,點出了一個非常适合的位置。
秦桧帶着一幹風水先生現場查看,那些風水先生大多是半吊子,隻會溜須拍馬,奉承之下更是添油加醋。
秦桧聽着順耳,再加上地域内藏風得水,一派蔥郁之氣,便十分滿意,當下打賞了賴布衣,并将自己的先祖山墳遷至此處。
賴布衣回家後立即收拾,帶着一家大小偷偷溜走,隐姓埋名遠走他鄉。
他知道,這個布局很快便會報應到秦桧身上,但現在的龍脈生氣會幫助秦桧不少,為免殺生之禍還是早走為妙。
其實秦桧這會根本就不知情,受到高宗重用,一路爬升拜相封爵位極人臣,覺得自己已是王侯之命,便大舉張羅着與外邦私通賣國,想着可以當上南國王侯。
可就在一天夜裡,那塊風水寶地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之下,大地顫動,山嶽移位。
雨過天晴沒多久,秦桧就被處死了。
賴布衣聞訊趕到那塊地方,隻看了一眼,便不禁大歎道:“此地不發無地理,此地若發無天理。
”
……
“那裡的局勢應該是變了。
”莫炎沉吟道,“稱王落敗,就差一線。
”
“賴布衣看到的是一個滿門抄斬,千刀萬剮的死門局,之後便一直郁郁而終了。
”老田緩緩道。
“失之毫厘,謬以千裡。
風水格局的變化本就很多,秦桧也是罪有應得。
”我皺眉道,“但賴布衣為什麼要自責呢?按理他的做法并不過分。
”
“觀局看大,觀人看小。
賴布衣不是為了秦桧,而是為了整個龍脈地域的環境變化而自責。
”老田搖頭道,“就是這個龍脈藏穴的布局,刻意改變了整個龍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