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進行後的第三天,李守信方面依舊沒有任何動靜。
我們如法炮制地轉戰了兩個小區,每到一處都給那裡的銷售管理人員留下了高調的印象。
按理這樣的信息會很快地傳達到李守信的耳朵裡,以常理推算,他應該開始着手處理小區的煞源了。
但奇怪的是,不論我們從何種途徑都窺觑不到對方的行動,就連李守信本人也像憑空消失了一般。
莫非是我們高估了他,這家夥見事情敗露便卷着家财逃之夭夭了?
“再這麼下去,早晚要出事。
”林嶽瞥着車窗外的樓宇道,“就沖那些打了蔫兒的植物,不出三天,煞氣一準兒發作。
”
“已經出事了。
”莫炎冷漠地盯着遠處道,“難怪找不到李守信。
”
伴随着刺耳的警笛聲,幾輛警車呼嘯着沖進了小區……
……
“也許是謠傳。
”我滾動着網頁道,“現在的網絡信息真假難辨,輕易不可信。
”
“論壇發帖的人自稱是李守信公司的職員,專程上來爆料。
”晖兒沉思道,“點擊回複率極高,一小時内被設為頭條,似乎不像是謠言。
”
“城市新聞網也開始相關轉載了。
”S在電腦上飛快地操作着,“十分鐘後電視台有專訪。
”
查找李守信相關信息的時候,晖兒無意間在城市的房地産論壇上看到了一則爆料帖,說是李守信涉嫌惡性邪教案件被警方秘密拘捕,市局出動了大量警力前往李守信公司承建的各個小區進行調查取證。
警方又是怎麼得知李守信的所作所為的呢?難道那幾個小區裡的銷售人員見到異狀,怕惹禍上身,暗地舉報了李守信?可他們并不知道水泥柱中埋藏的是什麼,又怎麼能提供給警方有力的線索呢?
疑問中,電視上出現了熱線新聞播報,一個滿臉精幹的記者出現在了鏡頭上,身後是一片小區建築,周圍停着數輛警車,不少警員正在一邊忙碌着。
“……現在警方正在調查取證,據可靠消息,此案涉及數十餘名幼童的慘死,其數量之大,犯罪手法之惡劣實屬罕見。
”記者慷慨激揚地在鏡頭前不住左右指點着,鏡頭忽地一轉,畫面内出現一名佩戴高級警銜的男子,那記者立即快步趕上不住詢問起來。
“對不起,我無可奉告。
”那名警官威嚴地擺了擺手,轉身急沖沖地走開。
“請問本案……”記者不折不撓地緊跟而上,急速的問話卻突地停頓在了那裡。
兩名警員擡着一個塑布覆蓋的東西走來,側邊露出一條灰黑的東西,那是……孩子幹癟的手臂!
一隻大手擋在了鏡頭前,遮去了那條手臂,也掩去了記者慘白的臉龐。
……
“這下倒也省事了。
”林嶽惬意地伸了個攔腰,“警察辦起事兒來可是動作麻利的很,照這架勢,一天就搞定了。
”
“警察來的也太巧了,簡直就像是算準了似的。
”晖兒搖頭道,“會不會有人暗中在幫我們?”
“的确幫了一把,不過這用心就很難說了。
”耿婆笑道,“總算也沒白忙活,咱們該去對付對付那塊大骨頭了。
”
“骨頭不但大,還很硬。
”莫炎幽然道,“但願我們能啃得動。
”
“嗐,沒事兒,咱用的是藍天六必治。
”林嶽貧道。
屋内響起一陣大笑。
……
如果說李守信建造的小區中居住的是社會中層階級的話,那麼眼前這三座井字樓裡的居民便是社會的底層階級。
冰冷灰暗的水泥外牆上滿是斑駁的水漬和風化斑,鏽蝕的鋼窗襯着殘破的玻璃,像是一張張噬人的怪嘴,饑餓地等待着獵物落入口中。
這三座樓建造的很奇怪,四面樓體圍砌作一個方形,正中留出一道仿佛深井般的空間,樓體交界處略略延長,留出了一部分無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
S告訴我們,這是早期建築中的一個承重設計,為的是均衡整座樓的自重,由于那個時代在高樓建造上技術與材料都不成熟,因此必須采用這樣的設計。
隻是如此一來,樓體圍砌的中空部分便大大浪費了空間,同時也造成了内圍單元的暗室效應,大多居住在内圍的住戶都會有間“小黑屋”。
不但如此,大樓的“井”裡日積月累地丢棄着不少的廢物和垃圾,雖然會有些好心人時常清理,但這也隻是杯水車薪而已。
因此,一到三樓的住戶全部都将靠“井”的窗戶封死,索性來了個“眼不見為淨”。
建築構造上來說,這屬于技術落後,設計施工不合理。
可好歹也算是個安身之所,對于那些囊中羞澀,購買不起再好些房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