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洞與南龍中的海眼也不盡相同,傳說被稱為“歸墟”的海眼,是天地間的一個大窟窿,天下之水最後都會流入“歸墟”深處,它是一個永恒固定的存在,但誰也說不清它是真是假,而“海洞”則是可大可小,時有時無,是升騰凝聚的海氣消失後,海水填補其中真空而形成的,也有些是因為海底地震、開裂、蹋陷而産生的,是一種海面上産生巨大水流旋渦的自然現象。
衆人見海面上出現了一個接一個的渦旋,一時看得眼前發暈,哪裡還敢去細數海上究竟産生了幾十幾百處海洞,此刻全身如被雪水所淋,先自打了個寒顫,随即醒過味來,趁着海洞隻是剛剛産生雛形,海水尚未大漏,趕緊掉轉船頭向後撤離,若晚上半步,一旦被海水卷進海洞之中,别說是海柳三叉戟号,即便是駕着一艘航空母艦,也會被無情的海洞吸卷進海底深淵,扯為無數碎片。
海洞深處洪波之聲如同巨鐘一波接一波的傳出,海水鼓蕩嗡嗡作響,單憑人工制造的航海工具,在毀天滅地的自然之力面前沒有半點抵抗的餘地,我們知道不能以卵擊石,哪還顧得上找什麼秦王照骨鏡,在明亮的滿月下把船隻動力開到極限,沒命地掉頭往西撤離,隻盼離那一大片黑壓壓的海洞越遠越好,能夠遠得一米,便多了一分逃脫大海吞噬的生機。
明月之下看得好生真切,隻見海面洋流打着轉,,一圈圈的正在産生旋渦,海底怒鳴震耳欲聾,“海洞”與“上水龍”是海水一起一落的兩大災難,這時雖未成形,但看這“海陷”前的先兆,遠遠超出了那“龍上水”的海湧之威,萬幸我們發現及時,“海漏”尚未真正出現,海柳船跡無深雲雖被水流帶動,卻仍能掌控航向,在這緊要關頭,立刻辟波斬浪,急趨退避。
我們不知海陷的規模會有多大,為了安全起見,此時隻能先撤離“珊瑚螺旋”海域,等待時機再回來尋找沉船。
海平線上那一道道在白天隐約可見的黑線都被海水淹沒,黑色的“幽靈島”也在逐漸消失,海水暴漲,正好可以借着水位的增高逃出“珊瑚螺旋”。
明叔在駕駛艙掌着舵,座船如同離弦的快箭,在海面上向東疾駛。
阮黑帶着他的兩個蛋民徒弟,在船頭揮動着手臂張口大叫,但聲音都被誨水陷落之聲吞沒了。
我根本聽不清他們在喊些什麼,還以為他們都被剛才出現的“海洞”驚呆了,但随即察覺到情況不對,他們好像在拼命告訴我們,船頭前方的海面上出現了極可怕的東西。
我借着月色往東一看,不覺驚出一身冷汗,水中有個白蒙蒙的巨大的物體,不等我們作出反應,水花翻滾,已到近前,正在全速前進的座船,便如同迎頭撞上了一堵鐵壁。
船頭險些被撞得粉碎,在前甲闆的多玲想抓住攬繩固定身體,可身體失去平衡,一把抓了個空,立刻被猛烈震顫的船身抛向高空。
眼看她就要落入汪洋大海,阮黑奮不顧身地拽着一根纜繩跳下船去,由于多玲是先被甩向半空随後落下,所以阮黑同她有個高低落差,躍出船身就将她接個正着、被多玲下墜的力道所沖,兩人并做一團摔向海裡。
船老大阮黑從越南逃離之前、便已收留了多玲為徒,多年來出海捕魚采蛋,情同親生父女,此刻見多玲要遭墜海之厄,想也不想就舍命相救。
但他從船上跳下之際,雖是捉了條纜繩在手,可那條纜繩并未固定在甲闆上,被他師徒二人一扯,那盤繞着的纜繩如同一條有了生命的活蛇,嗖嗖嗖地被從船上抽去。
這時離那團纜繩最近的人隻有我一個,我心中除了“救人要緊”這一個念頭,更來不及再做它想,在颠簸中搶上一步,将那隻剩一小截白攬繩繩尾揪住、匆忙中找不到可以栓繞地位置,隻好身體一轉,将粗如兒臂的繩索纏到腰間圍了兩圈。
暮地裡一股巨力猛地傳來,勒得我一陣窒息,胸腹間氣血翻滾,腳下無根,眼前發黑,被阮黑和多玲墜船之力也扯得要翻身落船。
這時胖子從我背後沖上兩步,拽住纜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