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上所描述的環境是一座山峰,一隊人馬提着刀槍,趕着馬匹和駱駝,在山腳走着。
隊伍的後方,則有一輛馬車,這輛馬車上豎着一把大傘,傘上淌下來一帳簾幕,模模糊糊可以看得見裡邊坐着一個人影。
我将手電筒照射在浮雕上,細細地觀察着,很快我就現,在這隊人馬當中,還有兩口大棺材,這兩口棺材一般大小,被塗成了黑色。
這面浮雕大概是說這隊人馬擡着棺材上山,看樣子應該是為這兩口棺材下葬。
不過奇怪的是,擡棺下葬的隊伍應該都會穿戴着孝服,可是,這對人馬一看就是全副武裝的官兵,哪有下葬隊伍的樣子?更奇怪的,兩口棺材的後邊,還跟着幾個體型壯碩的大漢,這些大喊推着一輛雙輪車,車上有一塊圓不溜秋的東西,這東西同樣是黑色,從比例上看,約莫有一立方米的大小。
劉全勝也看出奇怪,歪着脖子道:“看樣子這些人是要上山葬什麼人呀,可是這夥人怎麼是一隊像是要去打仗的官兵?除了戰旗就是刀槍,連白幡都沒有。
”
張繼擺擺手說:“這有什麼奇怪的,沒準這隊兵馬打仗打得緊,沒時間把孝服換上。
”
我搖搖頭說道:“不可能,死者為大,特别是在古代,非常尊重死者,擡棺下葬的隊伍必須人人都穿孝服,并且還要一路撒着紙錢,法師念咒,直到棺材入穴封土,不然就是大不敬,要遭報應的。
除非……”
“除非這棺材裡的死人是他們的敵人?或者是十惡不赦、喪盡天良的壞人,不需要對其尊敬。
”紫雲反應過來,立即接口道。
我點點頭說:“不錯,但如果是這樣,那他們又為何擡着棺材千裡迢迢跑到山裡安葬死者呢?這後邊的馬車裡坐着的又是什麼人,和死者是什麼關系?更奇怪的是,棺材後邊那顆圓球又是什麼東西?”
看這馬車俨然是漢代的風格,雕刻技師的技藝很高,每一個人物都惟妙惟肖,唯獨馬車上的人物模糊不清,隐隐約約隻見一個人形的輪廓端坐在裡邊。
顯然技師是為了表示馬車上的人被簾幕遮擋,不輕易抛頭露面,這樣看來,車中的人沒準是個女的。
雖然從馬車的規格上看,地位不高,但也要比尋常百姓尊貴上不少。
這幅浮雕看到這裡,也算是暫時研究徹底了,随後,我變撐起手電,繞到另外一面。
石箱四面刻有浮雕,下一面浮雕,看得出來是接着上一面的。
這面浮雕裡,入眼還是那隊人馬占據了畫面的中心,不過此刻他們卻已經上了半山腰,正往一座小山頭走去。
我越看越奇,總覺得這個浮雕的背景好像在哪見過,起先我見到隊伍走在一座大山的山腳,我還以為這座山是我們此刻所在的博格達峰,不過現在從半山腰周圍的場景看來,這浮雕裡的場景卻不是博格達峰,也就是說,他們送這兩口棺材下葬的地方,不是這座蛇冢。
我正想着場景裡的地方會是哪裡,突然卻聽張繼說道:“呀,這地方怎麼這麼像三世血屍墓啊?”
我聞言頓時一拍腦門,這浮雕裡畫的,卻不正是三世血屍墓所在的賀蘭山脈的主峰,達呼洛老山?而隊伍此刻走向的那座小山頭,格局逆反亂三兇,卻不又正是三世血屍墓的所在?
劉全勝也是驚奇無比,啧啧歎了幾聲道:“沒想到時隔這麼久,咱們又看到關于三世血屍墓的東西了。
現在誰要是跟我說這四大禁忌古墓之間沒有什麼聯系,打死我我都不信了!”
我說:“難怪會有兩口棺材,我看,這棺材裡多半就是我們在三世血屍墓裡撞上的血魅,他娘的,我算是明白了,這隊人馬就是當年護送王昭君的都統撥給知更女的人馬。
大家還記得我之前說過的那段野史傳說吧,知更女陪同王昭君出塞,途中王昭君的侍女勾結一名護送王昭君的漢朝官員,意圖盜取漢元帝賜給王昭君的無價之寶夜明珠,後兩人被知更女所擒。
當時都統下令将意圖盜寶的兩人就地格殺,當官兵砍下這兩人的頭顱的時候,天上突然有隕石降落在附近的山上,知更女當時就掐指一算,對都統說此乃大兇之兆,意對王昭君的出塞不利,她必須要留下來用秘法安葬好兩個賊人的屍,方能化解其中兇怨。
都統早聞知更女身懷異術,況且王昭君出塞和番之事關系到匈漢兩國,其中利害非同小可,不敢輕易對待。
不過,昭君的隊伍又不能拖延,所以都統當時就下令,留下一隊官兵協助知更女在此為賊人下葬,而王昭君的隊伍則繼續往匈奴都前進。
後來王昭君安全抵達匈奴和親,而知更女和那隊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