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四章 離火木

首頁
    顯然内心澎湃。

     豆腐這時卻說了句:“這麼稀少的東西,價值肯定不菲,要不咱們弄一塊出去賣,就算賣不出去,還可以送給東北老鄉,他們那邊多冷啊,有燒不完的柴禾可以取暖、做飯,肯定特别感激咱們。

    ” “……” “…………” 沒人接豆腐的話,衆人無語一陣,便回過神決定幹正事,再這麼下去,非得被烤焦不可。

    我們工具充足,當即拿出對付自來石專用的‘鐵推子’卡到了石門縫裡,将後面的石條使力給推開,便聽砰的一聲,石條落地,兩扇石門一推之下便豁然打開,露出後面一條筆直的通道。

     火光透進來,将通道照映的一片通紅,而火光照射不到的盡頭處,則是一片漆黑。

    由于下來之後,整個助火室的結構和我之前所說的相差無幾,因此現在衆人對我很信服,連吳思冬都不像之前那麼喜歡給我找麻煩了,當即一緻讓路,讓我走前面兒。

     我帶隊在前,打着手電筒,逐漸遠離了火光的照明範圍,那陣灼熱的氣浪也漸漸消失,身上的熱汗冷冰冰的貼在皮膚上,感覺不太好受。

     這條通道沒有什麼多餘的東西,除了兩壁間的燈槽,便别無它物,通道的拐彎口比較多,大約是為了繞開什麼東西,走了估摸二十來分鐘,眼前赫然出現了三個岔道口。

    我心下一定,看來整體的構造,和我推測的差不多,這三條通道,分别通向三座山峰的内部,其中一條則直通徐福的地宮。

     不過我們在通道口彎彎繞繞好幾次,因此也不太确定眼前的三條入口,究竟哪一條才是通往地宮的。

    這時便輪到機器人四個出面,他們從裝備裡取出了微型的探測儀,這些儀器可以探測出附近的金屬含量,地宮中的陪葬品,肯定不乏銅鐵金銀器,隻需用儀器一探,便可找對路徑,這是現代盜墓賊慣用的手法。

     機器人四個訓練有素,自發的開始對三條火道進行探測,誰知探測完畢後,四人面面相觑,都愣住了,最後機器人四号說:“都有大量金屬反應,怎麼回事?” 豆腐哈哈大笑,毫不客氣的嘲笑說:“都說你們的儀器不頂用,早知道就不用背的那麼辛苦了,老陳,露兩手給他們瞧瞧。

    ”我看了他一眼,不冷不熱的說:“我可沒辦法判斷。

    ” 段菲說:“應該是中間的吧,主峰不是位于正中央麼?”若是按照正常情況,我們無從判斷下,肯定會選擇正中央,因為隻要沒什麼意外,修建火道的人是不會沒事兒走彎路的。

    但讓我覺得古怪的是,剛才機器人四個使用了金屬探測儀,為什麼得出的結果會是三面都有大量金屬物?難道說徐福的地宮規模如此龐大,竟然貫穿了三座山峰? 我将自己的推測跟衆人一說,林教授皺了皺眉,說:“按照當時的人力來說,應該不可能。

    ”時隔兩千多年,當時究竟是個什麼情況,我們也難以預料了,儀器不管用,我們就隻能選擇看似最正常的辦法,選取了中間的火道前進。

     越往前走,地勢便逐漸拔高,秦墓埋嶺,看來徐福的墓也是處于山嶺上。

    這條火道十分亢長,大約半個鐘頭後,我們眼前出現了一扇石門。

     這是一扇密封的石門,當中的縫隙中還包裹着油蠟,石門兩邊各站着一個護衛兵俑,一個手持長戟,一個手持青銅寶劍,由于這裡曾經不屬于完全密封的狀态,因此兵器保存的并不好,上面開了銅花,有些地方已經爛了。

     一見着這兩具兵俑,我就覺得呼吸一窒,因為這兩具兵俑的造型,赫然與秦始皇兵馬俑十分相似,從着裝到發式以及造型,無一不凸顯着秦朝時期的風格。

    日本境内的小島,驚現秦朝時期的墓葬,這意味着什麼? 我心頭怦怦直跳,林教授更是激動的手打顫,隻剩下一個鏡片的眼鏡兒,不停的被他往上按,似乎想看的更清楚一些。

     豆腐撇了撇嘴,沒什麼興趣,轉悠了一下,說:“先把這石門打開,咱們時間寶貴,别跟這倆人俑玩什麼見面問好的遊戲了。

    ”他這麼一說,我也壓下心頭的激動,暗道:自己可不是考古的,實在不該這麼失态,眼下可不是激動的時候,還是趕緊找到主墓室要緊。

    此次要找的六合印,相傳乃是秦始皇掃蕩六合的至寶,如此重要的東西,必定是随棺而葬,放在棺材裡頭,還是先取寶要緊,否則耽誤了治療,變成人蛇什麼的,就太不劃算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