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起因

首頁
    海裡盤亘,有誰能舍棄自己的後代? 爺爺當然不能,更何況,陳詞是他的驕傲。

     但爺爺心裡明白,自己去了隻是送死。

     他不是個莽撞的人,當年白老四帶了那麼多人進去,最後卻也隻他一人活着出來,而且差點喪命,雖說鬼王陳思遠的名号,在道上是響當當的,但爺爺明白,這不過是道上的人擡舉,自己比起師父白老四,手段可差的太遠了。

     白老四差點兒死在裡面,而自己也親身體驗過巨耳王墓的可怕之處,因此爺爺縱然心如刀割,也隻能靜下心來細細思量對策,必須得想個萬全的辦法,該怎麼進入巨耳王墓? 那墓裡又埋葬着什麼人?這一切都是個未知數,那一年,我剛好出生,估計陳詞是抱着必死的決心去的,給陳家留了個後代,自己就跑去巨耳王墓冒險了。

    他一死,爺爺思來想去,萬一他也出了事兒,孫子該怎麼辦? 巨耳王墓裡的東西,可以說是解開鬼厍之面詛咒的關鍵,現在細細想起來,陳詞盜出的那份帛書,很可能是進入巨耳王墓的關鍵。

    那墓究竟有多兇險,筆記上到是沒有提,不過,能讓飛刀白老四、鬼王陳思遠還有陳詞紛紛折戟的,光是想一想,也知道有多厲害了。

     權衡再三,爺爺最終歎了口氣,知道自己不可能扔下孫子,也不可能有機會進入巨耳王墓。

    他一條腿半殘,年紀也上來,去巨耳王墓,更是天方夜譚了,隻有先徹底搞清楚這座墓的來曆,才有可能找到陳詞,或者說他的屍身,也才有可能破解詛咒。

     從那兒起,爺爺開始收集和巨耳王墓有關的一切信息。

     時間一晃就是八年,也就是20年前,那年我八歲,爺爺将我托付給葛叔照顧,自己則以外出辦事唯有,一晃便是兩個月。

    我記得這事兒,當時爺爺離開,我特别不習慣,那時候我還不知道爺爺是個土夫子,為此哭鬧很久,兩個月後,随同爺爺而來的,還有幹瘦的老頭子。

     那老頭子蓄着稀疏的長發,挽了個道髻,看似是個四十來歲的道士,身上卻又沒有穿道袍,當時來的時候,還給我帶了本多書筆紙本零嘴當禮物,爺爺讓我稱他馬爺爺,在我們家住了一段時間便離開了。

     當時爺爺那兩個月究竟幹嘛去了?那段經曆,就被記載在這本筆記中。

     原來,爺爺當時,打聽到了巨耳王墓的線索。

     巨耳王墓,坐落于滇西的莽莽群山之中,經過多年的不懈探索,爺爺推測出了一些關于巨耳王墓墓主人的信息。

    滇地自古以來為多民族聚集地,地理形勢從高原至深谷,無不囊括,這片大地上,也衍伸出了無數古文明,而關于巨耳王,則出自于一個神秘的古國,史書記載為哀牢國。

     哀牢國,傣族史籍中記載的“達光王國”,據說是傣族先民在怒江至瀾滄江流域建立的部落聯盟國家。

     達光王國最早與漢朝有接觸的國王叫“哀牢”,因此,漢朝的史官就把達光王國稱作“哀牢國”。

    又因達光地區的百姓善騎大象,生活環境又與漢朝南方的越人相似,被漢朝誤以為是越人的一支,把達光王國也稱作“滇越乘象國”。

     現在史學家,更習慣稱其為哀牢國或者滇越國。

     滇地民族衆多,古哀牢國更是當地文明發展後土生土長的國家,在歸并入漢以前,相傳是個寶石遍地,富足煩擾之地,在滇地的曆史上,與赫赫有名的南诏馳名,但随着哀牢并漢,哀牢的曆史、人文、習俗也逐漸淡去,這一古國,最終以一種看不見的姿态,慢慢的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 但值得一提的是,古哀牢國并漢,并非一番風順,在怒江以中的區域,在那一片綿延群山中,便有一支堅守自己文明的人,他們最終成為了哀牢文明的守護者,但在不過百年間,便神秘的消失了。

     關于古哀牢國,自史記起就有記載,後代也紛紛補充,爺爺曾經去過巨耳王墓,那是王陵才有的規格,再結合地域和曆史,爺爺當時推測,那墓中的主人,很可能便是滇地的某位古代國王,經過曆時八年多的追查,爺爺最終将目光鎖定在了哀牢國之上。

     順着這個線索查下去,果然便發現了關于巨耳王墓的蛛絲馬迹。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