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首頁
    走一遭來?”當有觀音菩薩,行近蓮台,禮佛三匝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諸衆擡頭觀看,那菩薩—— 理圓四德,智滿金身。

    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

    烏雲巧疊盤龍髻,繡帶輕飄彩鳳翎。

    碧玉紐,素羅袍,祥光籠罩;錦絨裙,金落索,瑞氣遮迎。

    眉如小月,眼似雙星。

    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淨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

    解八難,度群生,大慈憫。

    故鎮太山,居南海,救苦尋聲,萬稱萬應,千聖千靈。

    蘭心欣紫竹,蕙性愛香藤。

    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裡活觀音。

     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别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菩薩道:“弟子此去東土,有甚言語吩咐?”如來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咛那取經人。

    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

    ”即命阿傩、迦葉,取出錦蝠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曰:“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

    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輪回;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

    ”這菩薩皈依拜領。

    如來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

    雖是一樣三個,但隻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

    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

    他若不伏使喚,可将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

    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 那菩薩聞言,踴躍作禮而退。

    即喚惠岸行者随行。

    那惠岸使一條渾鐵棍,重有千斤,隻在菩薩左右,作一個降魔的大力士。

    菩薩遂将錦蝠袈裟,作一個包裹,令他背了。

    菩薩将金箍藏了,執了錫杖,徑下靈山。

    這一去,有分教:佛子還來歸本願,金蟬長老裹啃檀。

     那菩薩到山腳下,有玉真觀金頂大仙在觀門首接住,請菩薩獻茶。

    菩薩不敢久停,曰:“今領如來法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

    ”大仙道:“取經人幾時方到?”菩薩道:“未定,約摸二三年間,或可至此。

    ”遂辭了大仙,半雲半霧,約記程途。

    有詩為證。

    詩曰: 萬裡相尋自不言,卻雲誰得意難全?求人忽若渾如此,是我平生豈偶然? 傳道有方成妄語,說明無信也虛傳。

    願傾肝膽尋相識,料想前頭必有緣。

     師徒二人正走間,忽然見弱水三千,乃是流沙河界。

    菩薩道:“徒弟呀,此處卻是難行。

    取經人濁骨凡胎,如何得渡?”惠岸道:“師父,你看河有多遠?”那菩薩停立雲步看時,隻見—— 東連沙碛,西抵諸番,南達烏戈,北通鞑靼。

    徑過有八百裡遙,上下有千萬裡遠。

    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滾卻如山聳背。

    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裡遙聞萬丈洪。

    仙槎難到此,蓮葉莫能浮。

    衰草斜陽流曲浦,黃雲影日暗長堤。

    那裡得客商來往?何曾有漁叟依栖?平沙無雁落,遠岸有猿啼。

    隻是紅蓼花蘩知景色,白灊香細任依依。

     菩薩正然點看,隻見那河中,潑剌一聲響喨,水波裡跳出一個妖魔來,十分醜惡。

    他生得—— 青不青,黑不黑,晦氣色臉;長不長,短不短,赤腳筋軀。

    眼光閃爍,好似竈底雙燈;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缽。

    獠牙撐劍刃,紅發亂蓬松。

    一聲叱咤如雷吼,兩腳奔波似滾風。

     那怪物手執一根寶杖,走上岸就捉菩薩,卻被惠岸掣渾鐵棒擋住,喝聲“休走!”那怪物就持寶杖來迎。

    兩個在流沙河邊,這一場惡殺,真個驚人—— 木叉渾鐵棒,護法顯神通;怪物降妖杖,努力逞英雄。

    雙條銀蟒河邊舞,一對神僧岸上沖。

    那一個威鎮流沙施本事,這一個力保觀音建大功。

    那一個翻波躍浪,這一個吐霧噴風。

    翻波躍浪乾坤暗,吐霧噴風日月昏。

    那個降妖杖,好便似出山的白虎;這個渾鐵棒,卻就如卧道的黃龍。

    那個使将來,尋蛇撥草;這個丢開去,撲鹞分松。

    隻殺得昏漠漠,星辰燦爛;霧騰騰,天地朦胧。

    那個久住弱水惟他狠,這個初出靈山第一功。

     他兩個來來往往,戰上數十合,不分勝負。

    那怪物架住了鐵棒道:“你是那裡和尚,敢來與我抵敵?”木叉道:“我是托塔天王二太子木叉惠岸行者。

    今保我師父往東土尋取經人去。

    你是何怪,敢大膽阻路?”那怪方才醒悟道:“我記得你跟南海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