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首頁
    睡着了,我們連夜起身。

    ”沙僧道:“哥啊,幾層門都上了鎖,閉得甚緊,如何走麼?”行者笑道:“莫管,莫管!老孫自有法兒。

    ”八戒道:“愁你沒有法兒哩!你一變,變什麼蟲蛭兒,瞞格子眼裡就飛将出去,隻苦了我們不會變的,便在此頂缸受罪哩!”唐僧道:“他若幹出這個勾當,不同你我出去啊,我就念起舊話經兒,他卻怎生消受!”八戒聞言,又愁又笑道:“師父,你說的那裡話?我隻聽得佛教中有卷《楞嚴經》、《法華經》、《孔雀經》、《觀音經》、《金剛經》,不曾聽見個甚那舊話兒經啊。

    ”行者道:“兄弟,你不知道,我頂上戴的這個箍兒,是觀音菩薩賜與我師父的。

    師父哄我戴了,就如生根的一般,莫想拿得下來,叫做《緊箍兒咒》,又叫做《緊箍兒經》。

    他舊話兒經,即此是也。

    但若念動,我就頭疼,故有這個法兒難我。

    師父你莫念,我決不負你,管情大家一齊出去。

    ”說話之間,都已天昏,不覺東方月上。

    行者道:“此時萬籁無聲,冰輪明顯,正好走了去罷。

    ”八戒道:“哥啊,不要搗鬼,門俱鎖閉,往那裡走?”行者道:“你看手段!” 好行者,把金箍棒撚在手中,使一個解鎖法,往門上一指,隻聽得突槁的一聲響,幾層門雙簧俱落,唿喇的開了門扇。

    八戒笑道:“好本事!就是叫小爐兒匠使掭子,便也不象這等爽利!”行者道:“這個門兒,有甚稀罕!就是南天門,指一指也開了。

    ”卻請師父出了門,上了馬,八戒挑着擔,沙僧攏着馬,徑投西路而去。

     行者道:“你們且慢行,等老孫去照顧那兩個童兒睡一個月。

    ”三藏道:“徒弟,不可傷他性命。

    不然,又一個得财傷人的罪了。

    ”行者道:“我曉得。

    ”行者複進去,來到那童兒睡的房門外。

    他腰裡有帶的瞌睡蟲兒,原來在東天門與增長天王猜枚耍子赢的。

    他摸出兩個來,瞞窗眼兒彈将進去,徑奔到那童子臉上,鼾鼾沉睡,再莫想得醒。

    他才拽開雲步,趕上唐僧,順大路一直西奔。

    這一夜馬不停蹄,隻行到天曉,三藏道:“這個猴頭弄殺我也!你因為嘴,帶累我一夜無眠!”行者道:“不要隻管埋怨。

    天色明了,你且在這路旁邊樹林中将就歇歇,養養精神再走。

    ”那長老隻得下馬,倚松根權作禅床坐下,沙僧歇了擔子打盹,八戒枕着石睡覺。

    孫大聖偏有心腸,你看他跳樹扳枝頑耍。

    四衆歇息不題。

     卻說那大仙自元始宮散會,領衆小仙出離兜率,徑下瑤天,墜祥雲,早來到萬壽山五莊觀門首。

    看時,隻見觀門大開,地上幹淨,大仙道:“清風、明月,卻也中用。

    常時節,日高三丈,腰也不伸,今日我們不在,他倒肯起早,開門掃地。

    ”衆小仙俱悅。

    行至殿上,香火全無,人蹤俱寂,那裡有明月、清風!衆仙道:“他兩個想是因我們不在,拐了東西走了。

    ”大仙道:“豈有此理!修仙的人,敢有這般壞心的事!想是昨晚忘卻關門,就去睡了,今早還未醒哩。

    ”衆仙到他房門首看處,真個關着房門,鼾鼾沉睡。

    這外邊打門亂叫,那裡叫得醒來?衆仙撬開門闆,着手扯下床來,也隻是不醒。

    大仙笑道:“好仙童啊!成仙的人,神滿再不思睡,卻怎麼這般困倦?莫不是有人做弄了他也?快取水來。

    ”一童急取水半盞遞與大仙。

    大仙念動咒語,伉一口水,噴在臉上,随即解了睡魔。

     二人方醒,忽睜睛抹抹臉,擡頭觀看,認得是仙師與世同君和仙兄等衆,慌得那清風頓首、明月叩頭道:“師父啊!你的故人,原是東來的和尚,一夥強盜,十分兇狠!”大仙笑道:“莫驚恐,慢慢的說來。

    ”清風道:“師父啊,當日别後不久,果有個東土唐僧,一行有四個和尚,連馬五口。

    弟子不敢違了師命,問及來因,将人參果取了兩個奉上。

    那長老俗眼愚心,不識我們仙家的寶貝。

    他說是三朝未滿的孩童,再三不吃,是弟子各吃了一個。

    不期他那手下有三個徒弟,有一個姓孫的,名悟空行者,先偷四個果子吃了。

    是弟子們向伊理說,實實的言語了幾句,他卻不容,暗自裡弄了個出神的手段,苦啊!”二童子說到此處,止不住腮邊淚落。

    衆仙道:“那和尚打你來?”明月道:“不曾打,隻是把我們人參樹打倒了。

    ”大仙聞言,更不惱怒,道:“莫哭,莫哭!你不知那姓孫的,也是個太乙散仙,也曾大鬧天宮,神通廣大。

    既然打倒了寶樹,你可認得那些和尚?”清風道:“都認得。

    ”大仙道:“既認得,都跟我來。

    衆徒弟們,都收拾下刑具,等我回來打他。

    ” 衆仙領命。

    大仙與明月、清風縱起祥光,來趕三藏,頃刻間就有千裡之遙。

    大仙在雲端裡向西觀看,不見唐僧。

    及轉頭向東看時,倒多趕了九百餘裡。

    原來那長老一夜馬不停蹄,隻行了一百二十裡路,大仙的雲頭一縱,趕過了九百餘裡。

    仙童道:“師父,那路旁樹下坐的是唐僧。

    ”大仙道:“我已見了。

    你兩個回去安排下繩索,等我自家拿他。

    ”清風先回不題。

     那大仙按落雲頭,搖身一變,變作個行腳全真。

    你道他怎生模樣—— 穿一領百衲袍,系一條呂公縧。

    手搖麈尾,漁鼓輕敲。

    三耳草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