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與行者攙手而入。
果然是貝阙仙宮,看不盡瑤池瓊閣。
方坐待茶,隻見翠屏後轉出一個童兒。
他怎生打扮——
身穿道服飄霞爍,腰束絲縧光錯落。
頭戴綸巾布鬥星,足登芒履遊仙嶽。
煉元真,脫本殼,功行成時遂意樂。
識破原流精氣神,主人認得無虛錯。
逃名今喜壽無疆,甲子周天管不着。
轉回廊,登寶閣,天上蟠桃三度摸。
缥缈香雲出翠屏,小仙乃是東方朔。
行者見了,笑道:“這個小賊在這裡哩!帝君處沒有桃子你偷吃!”東方朔朝上進禮,答道:“老賊,你來這裡怎的?我師父沒有仙丹你偷吃。
”帝君叫道:“曼倩休亂言,看茶來也。
”曼倩原是東方朔的道名,他急入裡取茶二杯。
飲訖,行者道:“老孫此來,有一事奉幹,未知允否?”帝君道:“何事?自當領教。
”行者道:“近因保唐僧西行,路過萬壽山五莊觀,因他那小童無狀,是我一時發怒,把他人參果樹推倒,因此阻滞,唐僧不得脫身,特來尊處求賜一方醫治,萬望慨然。
”帝君道:“你這猴子,不管一二,到處裡闖禍。
那五莊觀鎮元子,聖号與世同君,乃地仙之祖。
你怎麼就沖撞出他?他那人參果樹,乃草還丹。
你偷吃了,尚說有罪;卻又連樹推倒,他肯幹休?”行者道:“正是呢,我們走脫了,被他趕上,把我們就當汗巾兒一般,一袖子都籠了去,所以角氣。
沒奈何,許他求方醫治,故此拜求。
”帝君道:“我有一粒九轉太乙還丹,但能治世間生靈,卻不能醫樹。
樹乃水土之靈,天滋地潤。
若是凡間的果木,醫治還可;這萬壽山乃先天福地,五莊觀乃賀洲洞天,人參果又是天開地辟之靈根,如何可治?無方,無方!”
行者道:“既然無方,老孫告别。
”帝君仍欲留奉玉液一杯,行者道:“急救事緊,不敢久滞。
”遂駕雲至瀛洲海島。
也好去處,有詩為證,詩曰:
珠樹玲珑照紫煙,瀛洲宮阙接諸天。
青山綠水琪花豔,玉液锟萜鐵石堅。
五色碧雞啼海日,千年丹鳳吸朱煙。
世人罔究壺中景,象外春光億萬年。
那大聖至瀛洲,隻見那丹崖珠樹之下,有幾個皓發皤髯之輩,童顔鶴鬓之仙,在那裡着棋飲酒,談笑讴歌。
真個是——
祥雲光滿,瑞霭香浮。
彩鸾鳴洞口,玄鶴舞山頭。
碧藕水桃為按酒,交梨火棗壽千秋。
一個個丹诏無聞,仙符有籍。
逍遙随浪蕩,散淡任清幽。
周天甲子難拘管,大地乾坤隻自由。
獻果玄猿,對對參随多美愛;銜花白鹿,雙雙拱伏甚綢缪。
那些老兒正然灑樂,這行者厲聲高叫道:“帶我耍耍兒便怎的!”衆仙見了,急忙趨步相迎。
有詩為證,詩曰:
人參果樹靈根折,大聖訪仙求妙訣。
缭繞丹霞出寶林,瀛洲九老來相接。
行者認得是九老,笑道:“老兄弟們自在哩!”九老道:“大聖當年若存正,不鬧天宮,比我們還自在哩。
如今好了,聞你歸真向西拜佛,如何得暇至此?”行者将那醫樹求方之事,具陳了一遍。
九老也大驚道:“你也忒惹禍,惹禍!我等實是無方。
”行者道:“既是無方,我且奉别。
”
九老又留他飲瓊漿,食碧藕。
行者定不肯坐,止立飲了他一杯漿,吃了一塊藕,急急離了瀛洲,徑轉東洋大海。
早望見落伽山不遠,遂落下雲頭,直到普陀岩上,見觀音菩薩在紫竹林中與諸天大神、木叉、龍女,講經說法。
有詩為證,詩曰:
海主城高瑞氣濃,更觀奇異事無窮。
須知隐約千般外,盡出希微一品中。
四聖授時成正果,六凡聽後脫樊籠。
少林别有真滋味,花果馨香滿樹紅。
那菩薩早已看見行者來到,即命守山大神去迎。
那大神出林來,叫聲:“孫悟空,那裡去?”行者擡頭喝道:“你這個熊罴!我是你叫的悟空?當初不是老孫饒了你,你已此做了黑風山的屍鬼矣。
今日跟了菩薩,受了善果,居此仙山,常聽法教,你叫不得我一聲老爺?”那黑熊真個得了正果,在菩薩處鎮守普陀,稱為大神,是也虧了行者。
他隻得陪笑道:“大聖,古人雲,君子不念舊惡,隻管題他怎的!菩薩着我來迎你哩。
”這行者就端肅尊誠,與大神到了紫竹林裡,參拜菩薩。
菩薩道:“悟空,唐僧行到何處也?”行者道:“行到西牛賀洲萬壽山了。
”菩薩道:“那萬壽山有座五莊觀,鎮元大仙你曾會他麼?”行者頓首道:“因是在五莊觀,弟子不識鎮元大仙,毀傷了他的人參果樹,沖撞了他,他就困滞了我師父,不得前進。
”
那菩薩情知,怪道:“你這潑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參果樹,乃天開地辟的靈根。
鎮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