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

首頁
    就跪一個月也罷。

    ”唐僧叫:“悟空,莫要打他。

    ”行者道:“不曾打。

    若打,這會已打斷了根矣。

    ”那些和尚卻才起身,牽馬的牽馬,挑擔的挑擔,擡着唐僧,馱着八戒,挽着沙僧,一齊都進山門裡去,卻到後面方丈中,依叙坐下。

     衆僧卻又禮拜,三藏道:“院主請起,再不必行禮,作踐貧僧,我和你都是佛門弟子。

    ”僧官道:“老爺是上國欽差,小和尚有失迎接。

    今到荒山,奈何俗眼不識尊儀,與老爺邂逅相逢。

    動問老爺,一路上是吃素?是吃葷?我們好去辦飯。

    ”三藏道:“吃素。

    ”僧官道:“徒弟,這個爺爺好的吃葷。

    ”行者道:“我們也吃素,都是胎裡素。

    ”那和尚道:“爺爺呀,這等兇漢也吃素!”有一個膽量大的和尚,近前又問:“老爺既然吃素,煮多少米的飯方彀吃?”八戒道:“小家子和尚!問什麼!一家煮上一石米。

    ”那和尚都慌了,便去刷洗鍋竈,各房中安排茶飯,高掌明燈,調開桌椅,管待唐僧。

     師徒們都吃罷了晚齋,衆僧收拾了家火。

    三藏稱謝道:“老院主,打攪寶山了。

    ”僧官道:“不敢不敢,怠慢怠慢。

    ”三藏道:“我師徒卻在那裡安歇?”僧官道:“老爺不要忙,小和尚自有區處。

    ”叫道人:“那壁廂有幾個人聽使令的?”道人說:“師父,有。

    ”僧官吩咐道:“你們着兩個去安排草料,與唐老爺喂馬;着幾個去前面把那三間禅堂,打掃幹淨,鋪設床帳,快請老爺安歇。

    ”那些道人聽命,各各整頓齊備,卻來請唐老爺安寝。

    他師徒們牽馬挑擔出方丈,徑至禅堂門首看處,隻見那裡面燈火光明,兩梢間鋪着四張藤屜床。

    行者見了,喚那辦草料的道人,将草料擡來,放在禅堂裡面,拴下白馬,教道人都出去。

    三藏坐在中間,燈下兩班兒立五百個和尚,都伺候着,不敢側離。

    三藏欠身道:“列位請回,貧僧好自在安寝也。

    ”衆僧決不敢退。

    僧官上前吩咐大衆:“伏侍老爺安置了再回。

    ”三藏道:“即此就是安置了,都就請回。

    ”衆人卻才敢散去訖。

     唐僧舉步出門小解,隻見明月當天,叫:“徒弟。

    ”行者、八戒,沙僧都出來侍立。

    因感這月清光皎潔,玉宇深沉,真是一輪高照,大地分明,對月懷歸,口占一首古風長篇。

    詩雲: 皓魄當空寶鏡懸,山河搖影十分全。

    瓊樓玉宇清光滿,冰鑒銀盤爽氣旋。

     萬裡此時同皎潔,一年今夜最明鮮。

    渾如霜餅離滄海,卻似冰輪挂碧天。

     别館寒窗孤客悶,山村野店老翁眠。

    乍臨漢苑驚秋鬓,才到秦樓促晚奁。

     庾亮有詩傳晉史,袁宏不寐泛江船。

    光浮杯面寒無力,清映庭中健有仙。

     處處窗軒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

    今宵靜玩來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園?” 行者聞言,近前答曰:“師父啊,你隻知月色光華,心懷故裡,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規繩也。

    月至三十日,陽魂之金散盡,陰魄之水盈輪,故純黑而無光,乃曰晦。

    此時與日相交,在晦朔兩日之間,感陽光而有孕。

    至初三日一陽現,初八日二陽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繩,故曰上弦。

    至今十五日,三陽備足,是以團圓,故曰望。

    至十六日一陰生,二十二日二陰生,此時魂中魄半,其平如繩,故曰下弦。

    至三十日三陰備足,亦當晦。

    此乃先天采煉之意。

    我等若能溫養二八,九九成功,那時節,見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

    ” 詩曰:前弦之後後弦前,藥味平平氣象全。

    采得歸來爐裡煉,志心功果即西天。

     那長老聽說,一時解悟,明徹真言,滿心歡喜,稱謝了悟空。

    沙僧在旁笑道:師兄此言雖當,隻說的是弦前屬陽,弦後屬陰,陰中陽半,得水之金;更不道: 水火相攙各有緣,全憑土母配如然。

    三家同會無争競,水在長江月在天。

     那長老聞得,亦開茅塞。

    正是理明一竅通千竅,說破無生即是仙。

    八戒上前扯住長老道:師父,莫聽亂講,誤了睡覺。

    這月啊: 缺之不久又團圓,似我生來不十全。

    吃飯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說有粘涎。

     他都伶俐修來福,我自癡愚積下緣。

    我說你取經還滿三途業,擺尾搖頭直上天! 三藏道:“也罷,徒弟們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這卷經來念一念。

    ”行者道:“師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時的經文,那本不熟?卻又領了唐王旨意,上西天見佛,求取大乘真典。

    如今功未完成,佛未得見,經未曾取,你念的是那卷經兒?”三藏道:“我自出長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時的經文恐怕生了。

    幸今夜得閑,等我溫習溫習。

    ”行者道:“既這等說,我們先去睡也。

    ”他三人各往一張藤床上睡下。

    長老掩上禅堂門,高剔銀缸,鋪開經本,默默看念。

    正是那:樓頭初鼓人煙靜,野浦漁舟火滅時。

    畢竟不知那長老怎麼樣離寺,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