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求經脫障向西遊,無數名山不盡休。
兔走鳥飛催晝夜,鳥啼花落自春秋。
微塵眼底三千界,錫杖頭邊四百州。
宿水餐風登紫陌,未期何日是回頭。
話說唐三藏幸虧龍子降妖,黑水河神開路,師徒們過了黑水河,找大路一直西來。
真個是迎風冒雪,戴月披星,行彀多時,又值早春天氣。
但見——
三陽轉運,萬物生輝。
三陽轉運,滿天明媚開圖畫;萬物生輝,遍地芳菲設繡茵。
梅殘數點雪,麥漲一川雲。
漸開冰解山泉溜,盡放萌芽沒燒痕。
正是那太昊乘震,勾芒禦辰。
花香風氣暖,雲淡日光新。
道旁楊柳舒青眼,膏雨滋生萬象春。
師徒們在路上遊觀景色,緩馬而行,忽聽得一聲吆喝,好便似千萬人呐喊之聲。
唐三藏心中害怕,兜住馬不能前進,急回頭道:“悟空,是那裡這等響振?”八戒道:“好一似地裂山崩。
”沙僧道:“也就如雷聲霹靂。
”三藏道:“還是人喊馬嘶。
”孫行者笑道:“你們都猜不着,且住,待老孫看是何如。
”
好行者,将身一縱,踏雲光起在空中,睜眼觀看,遠見一座城池。
又近觑,倒也祥光隐隐,不見什麼兇氣紛紛。
行者暗自沉吟道:“好去處!如何有響聲振耳?那城中又無旌旗閃灼,戈戟光明,又不是炮聲響振,何以若人馬喧嘩?”正議間,隻見那城門外,有一塊沙灘空地,攢簇了許多和尚,在那裡扯車兒哩。
原來是一齊着力打号,齊喊“大力王菩薩”,所以驚動唐僧。
行者漸漸按下雲頭來看處,呀!那車子裝的都是磚瓦木植土坯之類;灘頭上坡坂最高,又有一道夾脊小路,兩座大關,關下之路都是直立壁陡之崖,那車兒怎麼拽得上去?雖是天色和暖,那些人卻也衣衫藍縷,看此象十分窘迫。
行者心疑道:“想是修蓋寺院。
他這裡五谷豐登,尋不出雜工人來,所以這和尚親自努力。
”正自猜疑未定,隻見那城門裡,搖搖擺擺,走出兩個少年道士來。
你看他怎生打扮,但見他——
頭戴星冠,身披錦繡。
頭戴星冠光耀耀,身披錦繡彩霞飄。
足踏雲頭履,腰系熟絲縧。
面如滿月多聰俊,形似瑤天仙客嬌。
那些和尚見道士來,一個個心驚膽戰,加倍着力,恨苦的拽那車子。
行者就曉得了:“咦!想必這和尚們怕那道士。
不然啊,怎麼這等着力拽扯?我曾聽得人言,西方路上,有個敬道滅僧之處,斷乎此間是也。
我待要回報師父,奈何事不明白,返惹他怪,敢道這等一個伶俐之人,就不能探個實信?且等下去問得明白,好回師父話。
”
你道他來問誰?好大聖,按落雲頭,去郡城腳下,搖身一變,變做個遊方的雲水全真,左臂上挂着一個水火籃兒,手敲着漁鼓,口唱着道情詞,近城門,迎着兩個道士,當面躬身道:“道長,貧道起手。
”那道士還禮道:“先生那裡來的?”行者道:“我弟子雲遊于海角,浪蕩在天涯。
今朝來此處,欲募善人家。
動問二位道長,這城中那條街上好道?那個巷裡好賢?我貧道好去化些齋吃。
”那道士笑道:“你這先生,怎麼說這等敗興的話?”行者道:“何為敗興?”道士道:“你要化些齋吃,卻不是敗興?”行者道:“出家人以乞化為由,卻不化齋吃,怎生有錢買?”道士笑道:“你是遠方來的,不知我這城中之事。
我這城中,且休說文武官員好道,富民長者愛賢,大男小女見我等拜請奉齋,這般都不須挂齒,頭一等就是萬歲君王好道愛賢。
”行者道:“我貧道一則年幼,二則是遠方乍來,實是不知。
煩二位道長将這裡地名、君王好道愛賢之事,細說一遍,足見同道之情。
”道士說:“此城名喚車遲國,寶殿上君王與我們有親。
”行者聞言呵呵笑道:“想是道士做了皇帝?”他道:“不是。
隻因這二十年前,民遭亢旱,天無點雨,地絕谷苗,不論君臣黎庶,大小人家,家家沐浴焚香,戶戶拜天求雨。
正都在倒懸捱命之處,忽然天降下三個仙長來,俯救生靈。
”行者問道:“是那三個仙長?”道士說:“便是我家師父。
”行者道:“尊師甚号?”道士雲:“我大師父,号做虎力大仙;二師父,鹿力大仙;三師父,羊力大仙。
”行者問曰:“三位尊師,有多少法力?”
道士雲:“我那師父,呼風喚雨,隻在翻掌之間,指水為油,點石成金,卻如轉身之易。
所以有這般法力,能奪天地之造化,換星鬥之玄微。
君臣相敬,與我們結為親也。
”行者道:“這皇帝十分造化。
常言道,術動公卿。
老師父有這般手段,結了親,其實不虧他。
噫,不知我貧道可有星星緣法。
得見那老師父一面哩?”道士笑曰:“你要見我師父。
有何難處!我兩個是他靠胸貼肉的徒弟,我師父卻又好道愛賢,隻聽見說個道字,就也接出大門。
若是我兩個引進你,乃吹灰之力。
”行者深深的唱個大喏道:“多承舉薦,就此進去罷。
”道士說:“且少待片時,你在這裡坐下,等我兩個把公事幹了來,和你進去。
”行者道:“出家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幹?”道士用手指定那沙灘上僧人:“他做的是我家生活,恐他躲懶,我們去點他一卯就來。
”行者笑道:“道長差了!僧道之輩都是出家人,為何他替我們做活,伏我們點卯?”道士雲:“你不知道,因當年求雨之時,僧人在一邊拜佛,道士在一邊告鬥,都請朝廷的糧饷。
誰知那和尚不中用,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