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六回 神狂誅草寇 道昧放心猿

首頁
    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着店,那讨香燭?就有錢也無處去買。

    ”三藏恨恨的道:“猴頭過去!等我撮土焚香禱告。

    ”這是三藏離鞍悲野冢,聖僧善念祝荒墳,祝雲—— 拜惟好漢,聽禱原因:念我弟子,東土唐人。

    奉太宗皇帝旨意,上西方求取經文。

    适來此地,逢爾多人,不知是何府、何州、何縣,都在此山内結黨成群。

    我以好話,哀告殷勤。

    爾等不聽,返善生嗔。

    卻遭行者,棍下傷身。

    切念屍骸暴露,吾随掩土盤墳。

    折青竹為香燭,無光彩,有心勤;取頑石作施食,無滋味,有誠真。

    你到森羅殿下興詞,倒樹尋根,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

    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僧人。

     八戒笑道:“師父推了幹淨,他打時卻也沒有我們兩個。

    ”三藏真個又撮土禱告道:“好漢告狀,隻告行者,也不幹八戒、沙僧之事。

    ”大聖聞言,忍不住笑道:“師父,你老人家忒沒情義。

    為你取經,我費了多少   殷勤勞苦,如今打死這兩個毛賊,你倒教他去告老孫。

    雖是我動手打,卻也隻是為你。

    你不往西天取經,我不與你做徒弟,怎麼會來這裡,會打殺人!索性等我祝他一祝。

    ”着鐵棒,望那墳上搗了三下,道:“遭瘟的強盜,你聽着!我被你前七八棍,後七八棍,打得我不疼不癢的,觸惱了性子,一差二誤,将你打死了,盡你到那裡去告,我老孫實是不怕:玉帝認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懼我,九曜星官怕我;府縣城隍跪我,東嶽天齊怖我;十代閻君曾與我為仆從,五路猖神曾與我當後生;不論三界五司,十方諸宰,都與我情深面熟,随你那裡去告!”三藏見說出這般惡話,卻又心驚道:“徒弟呀,我這禱祝是教你體好生之德,為良善之人,你怎麼就認真起來?”行者道:“師父,這不是好耍子的勾當,且和你趕早尋宿去。

    ”那長老隻得懷嗔上馬。

     孫大聖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師徒都面是背非,依大路向西正走,忽見路北下有一座莊院。

    三藏用鞭指定道:“我們到那裡借宿去。

    ”八戒道:“正是。

    ”遂行至莊舍邊下馬。

    看時,卻也好個住場,但見—— 野花盈徑,雜樹遮扉。

    遠岸流山水,平畦種麥葵。

    蒹葭露潤輕鷗宿,楊柳風微倦鳥栖。

    青柏間松争翠碧,紅蓬映蓼鬥芳菲。

    村犬吠,晚雞啼,牛羊食飽牧童歸。

    爨煙結霧黃粱熟,正是山家入暮時。

     長老向前,忽見那村舍門裡走出一個老者,即與相見,道了問訊。

    那老者問道:“僧家從那裡來?”三藏道:“貧僧乃東土大唐欽差往西天求經者。

    适路過寶方,天色将晚,特來檀府告宿一宵。

    ”老者笑道:“你貴處到我這裡,程途迢遞,怎麼涉水登山,獨自到此?”三藏道:“貧僧還有三個徒弟同來。

    ”老者問:“高徒何在?”三藏用手指道:“那大路旁立的便是。

    ”老者猛擡頭,看見他們面貌醜陋,急回身往裡就走,被三藏扯住道:“老施主,千萬慈悲,告借一宿!”老者戰兢兢鉗口難言,搖着頭,擺着手道:“不、不、不、不象人模樣!是、是、是幾個妖精!”三藏陪笑道:“施主切休恐懼,我徒弟生得是這等相貌,不是妖精!”老者道:“爺爺呀,一個夜叉,一個馬面,一個雷公!”行者聞言,厲聲高叫道:“雷公是我孫子,夜叉是我重孫,馬面是我玄孫哩!”那老者聽見,魄散魂飛,面容失色,隻要進去。

    三藏攙住他,同到草堂,陪笑道:“老施主,不要怕他。

    他都是這等粗魯,不會說話。

    ” 正勸解處,隻見後面走出一個婆婆,攜着五六歲的一個小孩兒,道:“爺爺,為何這般驚恐?”老者才叫:“媽媽,看茶來。

    ”那婆婆真個丢了孩兒,入裡面捧出二鐘茶來。

    茶罷,三藏卻轉下來,對婆婆作禮道:“貧僧是東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經的,才到貴處,拜求尊府借宿,因是我三個徒弟貌醜,老家長見了虛驚也。

    ”婆婆道:“見貌醜的就這等虛驚,若見了老虎豺狼,卻怎麼好?”老者道:“媽媽呀,人面醜陋還可,隻是言語一發吓人。

    我說他象夜叉馬面雷公,他吆喝道,雷公是他孫子,夜叉是他重孫,馬面是他玄孫。

    我聽此言,故然悚懼。

    ”唐僧道:“不是不是,象雷公的是我大徒孫悟空,象馬面的是我二徒豬悟能,象夜叉的是我三徒沙悟淨。

    他們雖是醜陋,卻也秉教沙門,皈依善果,不是什麼惡魔毒怪,怕他怎麼!”公婆兩個,聞說他名号皈正沙門之言,卻才定性回驚,教:“請來,請來。

    ”長老出門叫來,又吩咐道:“适才這老者甚惡你等,今進去相見,切勿抗禮,各要尊重些。

    ”八戒道:“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

    ”行者笑道:“不是嘴長、耳大、臉醜,便也是一個好男子。

    ”沙僧道:“莫争講,這裡不是那抓乖弄俏之處,且進去,且進去!” 遂此把行囊馬匹,都到草堂上,齊同唱了個喏,坐定。

    那媽媽兒賢慧,即便攜轉小兒,咐吩煮飯,安排一頓素齋,他師徒吃了。

    漸漸晚了,又掌起燈來,都在草堂上閑叙。

    長老才問:“施主高姓?”老者道:“姓楊。

    ”又問年紀。

    老者道:“七十四歲。

    ”又問:“幾位令郎?”老者道:“止得一個,适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