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亦未有風雲雷電,怎生降雨?”行者道:“如今用不着風雲雷電,亦不須多雨,隻要些須引藥之水便了。
”龍王道:“既如此,待我打兩個噴涕,吐些涎津溢,與他吃藥罷。
”行者大喜道:“最好,最好!不必遲疑,趁早行事。
”那老龍在空中,漸漸低下烏雲,直至皇宮之上,隐身潛象,伉一口津唾,遂化作甘霖。
那滿朝官齊聲喝采道:“我主萬千之喜!天公降下甘雨來也!”國王即傳旨,教:“取器皿盛着,不拘宮内外及官大小,都要等貯仙水,拯救寡人。
”你看那文武多官并三宮六院妃嫔與三千彩女,八百嬌娥,一個個擎杯托盞,舉碗持盤,等接甘雨。
那老龍在半空,運化津涎,不離了王宮前後,将有一個時辰,龍王辭了大聖回海。
衆臣将杯盂碗盞收來,也有等着一點兩點者,也有等着三點五點者,也有一點不曾等着者,共合一處,約有三盞之多,總獻至禦案。
真個是異香滿襲金銮殿,佳味熏飄天子庭!
那國王辭了法師,将着烏金丹并甘雨至宮中,先吞了一丸,吃了一盞甘雨;再吞了一丸,又飲了一盞甘雨;三次,三丸俱吞了,三盞甘雨俱送下。
不多時,腹中作響,如辘轳之聲不絕,即取淨桶,連行了三五次,服了些米飲,禜倒在龍床之上。
有兩個妃子,将淨桶撿看,說不盡那穢污痰涎,内有糯米飯塊一團。
妃子近龍床前來報:“病根都行下來也!”國王聞此言甚喜,又進一次米飯。
少頃,漸覺心胸寬泰,氣血調和,就精神抖擻,腳力強健。
下了龍床,穿上朝服,即登寶殿見了唐僧,辄倒身下拜。
那長老忙忙還禮。
拜畢以禦手攙着,便教閣下:“快具簡帖,帖上寫朕再拜頓首字樣,差官奉請法師高徒三位。
一壁廂大開東閣,光祿寺排宴酬謝。
”多官領旨,具簡的具簡,排宴的排宴,正是國家有倒山之力,霎時俱完。
卻說八戒見官投簡,喜不自勝道:“哥啊,果是好妙藥!今來酬謝,乃兄長之功。
”沙僧道:“二哥說那裡話!常言道,一人有福,帶挈一屋。
我們在此合藥,俱是有功之人,隻管受用去,再休多話。
”咦!你看他弟兄們俱歡歡喜喜,徑入朝來。
衆官接引,上了東閣,早見唐僧、國王、閣老,已都在那裡安排筵宴哩。
這行者與八戒、沙僧,對師父唱了個喏,随後衆官都至,隻見那上面有四張素桌面,都是吃一看十的筵席;前面有一張葷桌面,也是吃一看十的珍馐。
左右有四五百張單桌面,真個排得齊整——
古雲珍馐百味,美祿千鐘。
瓊膏酥酪,錦縷肥紅。
寶妝花彩豔,果品味香濃。
鬥糖龍纏列獅仙,餅錠拖爐擺鳳侶。
葷有豬羊雞鵝魚鴨般般肉,素有蔬肴筍芽木耳并蘑菇。
幾樣香湯餅,數次透酥糖。
滑軟黃粱飯,清新菇米糊。
色色粉湯香又辣,般般添換美還甜。
君臣舉盞方安席,名分品級慢傳壺。
那國王禦手擎杯,先與唐僧安坐。
三藏道:“貧僧不會飲酒。
”國王道:“素酒,法師飲此一杯,何如?”三藏道:“酒乃僧家第一戒。
”國王甚不過意道:“法師戒飲,卻以何物為敬?”三藏道:“頑徒三衆代飲罷。
”國王卻才歡喜,轉金卮,遞與行者。
行者接了酒,對衆禮畢,吃了一杯。
國王見他吃得爽利,又奉一杯。
行者不辭,又吃了。
國王笑道:“吃個三寶鐘兒。
”行者不辭,又吃了。
國王又叫斟上,“吃個四季杯兒。
”
八戒在旁見酒不到他,忍得他國國咽唾,又見那國王苦勸行者,他就叫将起來道:“陛下,吃的藥也虧了我,那藥裡有馬——”這行者聽說,恐怕呆子走了消息,卻将手中酒遞與八戒。
八戒接着就吃,卻不言語。
國王問道:“神僧說藥裡有馬,是什麼馬?”行者接過口來道:“我這兄弟,是這般口敞,但有個經驗的好方兒,他就要說與人。
陛下早間吃藥,内有馬兜鈴。
”國王問衆官道:“馬兜鈴是何品味?能醫何證?”時有太醫院官在旁道:主公——
兜鈴味苦寒無毒,定喘消痰大有功。
通氣最能除血蠱,補虛甯嗽又寬中。
國王笑道:“用得當,用得當!豬長老再飲一杯。
”呆子亦不言語,卻也吃了個三寶鐘。
國王又遞了沙僧酒,也吃了三杯,卻俱叙坐。
飲宴多時,國王又擎大爵奉與行者。
行者道:“陛下請坐,老孫依巡痛飲,決不敢推辭。
”國王道:“神僧恩重如山,寡人酬謝不盡,好歹進此一巨觥,朕有
話說。
”行者道:“有甚
話說了,老孫好飲。
”國王道:“寡人有數載憂疑病,被神僧一貼靈丹打通,所以就好了。
”行者笑道:“昨日老孫看了陛下,已知是憂疑之疾,但不知憂驚何事?”國王道:“古人雲,家醜不可外談,奈神僧是朕恩主,惟不笑方可告之。
”行者道:“怎敢笑話,請說無妨。
”國王道:“神僧東來,不知經過幾個邦國?”行者道:“經有五六處。
”又問:“他國之後,不知是何稱呼。
”行者道:“國王之後,都稱為正宮、東宮、西宮。
”國王道:“寡人不是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