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畢,隻見鳳姐兒笑道:“張爺爺,我們丫頭的寄名符兒你也不換去。
前兒虧你還有那麼大臉,打發人和我要鵝黃緞子去!要不給你,又恐怕你那老臉上過不去。
”張道士呵呵大笑道:“你瞧,我眼花了,也沒看見奶奶在這裡,也沒道多謝。
符早已有了,前日原要送去的,不指望娘娘來作好事,就混忘了,還在佛前鎮着。
待我取來。
”說着跑到大殿上去,一時拿了一個茶盤,搭着大紅蟒緞經袱子,托出符來。
大姐兒的奶子接了符。
張道士方欲抱過大姐兒來,隻見鳳姐笑道:“你就手裡拿出來罷了,又用個盤子托着。
”張道士道:“手裡不幹不淨的,怎麼拿,用盤子潔淨些。
”鳳姐兒笑道:“你隻顧拿出盤子來,倒唬我一跳。
我不說你是為送符,倒像是和我們化布施來了。
”衆人聽說,哄然一笑,連賈珍也掌不住笑了。
賈母回頭道:“猴兒猴兒,你不怕下割舌頭地獄?”鳳姐兒笑道:“我們爺兒們不相幹。
他怎麼常常的說我該積陰骘,遲了就短命呢!”
張道士也笑道:“我拿出盤子來一舉兩用,卻不為化布施,倒要将哥兒的這玉請了下來,托出去給那些遠來的道友并徒子徒孫們見識見識。
”賈母道:“既這們着,你老人家老天拔地的跑什麼,就帶他去瞧了,叫他進來,豈不省事?”張道士道:“老太太不知道,看着小道是八十多歲的人,托老太太的福倒也健壯,二則外面的人多,氣味難聞,況是個暑熱的天,哥兒受不慣,倘或哥兒受了腌臜氣味,倒值多了。
”賈母聽說,便命寶玉摘下通靈玉來,放在盤内。
那張道士兢兢業業的用蟒袱子墊着,捧了出去。
這裡賈母與衆人各處遊玩了一回,方去上樓。
隻見賈珍回說:“張爺爺送了玉來了。
”剛說着,隻見張道士捧了盤子,走到跟前笑道:“衆人托小道的福,見了哥兒的玉,實在可罕。
都沒什麼敬賀之物,這是他們各人傳道的法器,都願意為敬賀之禮。
哥兒便不希罕,隻留着在房裡頑耍賞人罷。
”賈母聽說,向盤内看時,隻見也有金璜,也有玉玦,或有事事如意,或有歲歲平安,皆是珠穿寶貫,玉琢金镂,共有三五十件。
因說道:“你也胡鬧。
他們出家人是那裡來的,何必這樣,這不能收。
”張道士笑道:“這是他們一點敬心,小道也不能阻擋。
老太太若不留下,豈不叫他們看着小道微薄,不像是門下出身了。
”賈母聽如此說,方命人接了。
寶玉笑道:“老太太,張爺爺既這麼說,又推辭不得,我要這個也無用,不如叫小子們捧了這個,跟着我出去散給窮人罷。
”賈母笑道:“這倒說的是。
”張道士又忙攔道:“哥兒雖要行好,但這些東西雖說不甚希奇,到底也是幾件器皿。
若給了乞丐,一則與他們無益,二則反倒遭塌了這些東西。
要舍給窮人,何不就散錢與他們。
”寶玉聽說,便命收下,等晚間拿錢施舍罷了。
說畢,張道士方退出去。
這裡賈母與衆人上了樓,在正面樓上歸坐。
鳳姐等占了東樓。
衆丫頭等在西樓,輪流伺候。
賈珍一時來回:“神前拈了戲,頭一本《白蛇記》。
”賈母問“《白蛇記》是什麼故事?”賈珍道:“是漢高祖斬蛇方起首的故事。
第二本是《滿床笏》。
”賈母笑道:“這倒是第二本上?也罷了。
神佛要這樣,也隻得罷了。
”又問第三本,賈珍道:“第三本是《南柯夢》。
”賈母聽了便不言語。
賈珍退了下來,至外邊預備着申表,焚錢糧,開戲,不在話下。
且說寶玉在樓上,坐在賈母旁邊,因叫個小丫頭子捧着方才那一盤子賀物,将自己的玉帶上,用手翻弄尋撥,一件一件的挑與賈母看。
賈母因看見有個赤金點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來,笑道:“這件東西好像我看見誰家的孩子也帶着這麼一個的。
”寶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個,比這個小些。
”賈母道:“是雲兒有這個。
”寶玉道:“他這麼往我們家去住着,我也沒看見。
”探春笑道:“寶姐姐有心,不管什麼他都記得。
”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還有限,惟有這些人帶的東西上越發留心。
”寶钗聽說,便回頭裝沒聽見。
寶玉聽見史湘雲有這件東西,自己便将那麒麟忙拿起來揣在懷裡。
一面心裡又想到怕人看見,他聽見史湘雲有了,他就留這件,因此手裡揣着,卻拿眼睛瞟人。
隻見衆人都倒不大理論,惟有林黛玉瞅着他點頭兒,似有贊歎之意。
寶玉不覺心裡沒好意思起來,又掏了出來,向黛玉笑道:“這個東西倒好頑,我替你留着,到了家穿上你帶。
”林黛玉将頭一扭,說道:“我不希罕。
”寶玉笑道:“你果然不希罕,我少不得就拿着。
”說着又揣了起來。
剛要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