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錯裡錯以錯勸哥哥

首頁
    ,要這樣起來,連平安都不能了。

    那一日那一時我不勸二爺,隻是再勸不醒。

    偏生那些人又肯親近他,也怨不得他這樣,總是我們勸的倒不好了。

    今兒太太提起這話來,我還記挂着一件事,每要來回太太,讨太太個主意。

    隻是我怕太太疑心,不但我的話白說了,且連葬身之地都沒了。

    ”王夫人聽了這話内有因,忙問道:“我的兒,你有話隻管說。

    近來我因聽見衆人背前背後都誇你,我隻說你不過是在寶玉身上留心,或是諸人跟前和氣,這些小意思好,所以将你和老姨娘一體行事。

    誰知你方才和我說的話全是大道理,正和我的想頭一樣。

    你有什麼隻管說什麼,隻别教别人知道就是了。

    ”襲人道:“我也沒什麼别的說。

    我隻想着讨太太一個示下,怎麼變個法兒,以後竟還教二爺搬出園外來住就好了。

    ”王夫人聽了,吃一大驚,忙拉了襲人的手問道:“寶玉難道和誰作怪了不成?”襲人連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沒有這話。

    這不過是我的小見識。

    如今二爺也大了,裡頭姑娘們也大了,況且林姑娘寶姑娘又是兩姨姑表姊妹,雖說是姊妹們,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處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懸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

    一家子的事,俗語說的‘沒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無頭腦的人,多半因為無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見,當作有心事,反說壞了。

    隻是預先不防着,斷然不好。

    二爺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

    他又偏好在我們隊裡鬧,倘或不防,前後錯了一點半點,不論真假,人多口雜,那起小人的嘴有什麼避諱,心順了,說的比菩薩還好,心不順,就貶的連畜牲不如。

    二爺将來倘或有人說好,不過大家直過沒事,若要叫人說出一個不好字來,我們不用說,粉身碎骨,罪有萬重,都是平常小事,但後來二爺一生的聲名品行豈不完了,二則太太也難見老爺。

    俗語又說‘君子防不然’,不如這會子防避的為是。

    太太事情多,一時固然想不到。

    我們想不到則可,既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

    近來我為這事日夜懸心,又不好說與人,惟有燈知道罷了。

    ”王夫人聽了這話,如雷轟電掣的一般,正觸了金钏兒之事,心内越發感愛襲人不盡,忙笑道:“我的兒,你竟有這個心胸,想的這樣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這裡,隻是這幾次有事就忘了。

    你今兒這一番話提醒了我。

    難為你成全我娘兒兩個聲名體面,真真我竟不知道你這樣好。

    罷了,你且去罷,我自有道理。

    隻是還有一句話:你今既說了這樣的話,我就把他交給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

    我自然不辜負你。

    ” 襲人連連答應着去了。

    回來正值寶玉睡醒,襲人回明香露之事。

    寶玉喜不自禁,即令調來嘗試,果然香妙非常。

    因心下記挂着黛玉,滿心裡要打發人去,隻是怕襲人,便設一法,先使襲人往寶钗那裡去借書。

     襲人去了,寶玉便命晴雯來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裡看看他做什麼呢。

    他要問我,隻說我好了。

    ”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麼去呢?到底說句話兒,也像一件事。

    ”寶玉道:“沒有什麼可說的。

    ”晴雯道:“若不然,或是送件東西,或是取件東西,不然我去了怎麼搭讪呢?”寶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兩條手帕子撂與晴雯,笑道:“也罷,就說我叫你送這個給他去了。

    ”晴雯道:“這又奇了。

    他要這半新不舊的兩條手帕子?他又要惱了,說你打趣他。

    ”寶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

    ” 晴雯聽了,隻得拿了帕子往潇湘館來。

    隻見春纖正在欄杆上晾手帕子,見他進來,忙擺手兒,說:“睡下了。

    ”晴雯走進來,滿屋<鬼成>黑。

    并未點燈。

    黛玉已睡在床上,問是誰。

    晴雯忙答道:“晴雯。

    ”黛玉道:“做什麼?”晴雯道:“二爺送手帕子來給姑娘。

    ”黛玉聽了,心中發悶:“做什麼送手帕子來給我?”因問:“這帕子是誰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去罷,我這會子不用這個。

    ”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舊的。

    ”林黛玉聽見,越發悶住,着實細心搜求,思忖一時,方大悟過來,連忙說:“放下,去罷。

    ”晴雯聽了,隻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盤算,不解何意。

     這裡林黛玉體貼出手帕子的意思來,不覺神魂馳蕩:寶玉這番苦心,能領會我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這番苦意,不知将來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兩塊舊帕子來,若不是領我深意,單看了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傳遞與我,又可懼,我自己每每好哭,想來也無味,又令我可愧。

    如此左思右想,一時五内沸然炙起。

    黛玉由不得餘意綿纏,令掌燈,也想不起嫌疑避諱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筆,便向那兩塊舊帕子上走筆寫道: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抛卻為誰?   尺幅鲛鮹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其二   抛珠滾玉隻偷潸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