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養不出那阿物兒來,還怕他不成!不要放幔子,就這樣瞧罷。
”衆婆子聽了,便拿過一張小桌來,放下一個小枕頭,便命人請。
一時隻見賈珍,賈琏,賈蓉三個人将王太醫領來。
王太醫不敢走甬路,隻走旁階,跟着賈珍到了階矶上。
早有兩個婆子在兩邊打起簾子,兩個婆子在前導引進去,又見寶玉迎了出來。
隻見賈母穿着青皺綢一鬥珠的羊皮褂子,端坐在榻上,兩邊四個未留頭的小丫鬟都拿着蠅帚漱盂等物,又有五六個老嬷嬷雁翅擺在兩旁,碧紗櫥後隐隐約約有許多穿紅着綠戴寶簪珠的人。
王太醫便不敢擡頭,忙上來請了安。
賈母見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禦醫了,也便含笑問:“供奉好?”因問賈珍:“這位供奉貴姓?”賈珍等忙回:“姓王”。
賈母道:“當日太醫院正堂王君效,好脈息。
”王太醫忙躬身低頭,含笑回說:“那是晚晚生家叔祖。
”賈母聽了,笑道:“原來這樣,也是世交了。
”一面說,一面慢慢的伸手放在小枕上。
老嬷嬷端着一張小杌:連忙放在小桌前,略偏些。
王太醫便屈一膝坐下,歪着頭診了半日,又診了那隻手,忙欠身低頭退出。
賈母笑說:“勞動了。
珍兒讓出去好生看茶。
”
賈珍賈琏等忙答了幾個“是”,複領王太醫出到外書房中。
王太醫說:“太夫人并無别症,偶感一點風涼,究竟不用吃藥,不過略清淡些,暖着一點兒,就好了。
如今寫個方子在這裡,若老人家愛吃便按方煎一劑吃,若懶待吃,也就罷了。
”說着吃過茶寫了方子。
剛要告辭,隻見奶子抱了大姐兒出來,笑說:“王老爺也瞧瞧我們。
”王太醫聽說忙起身,就奶子懷中,左手托着大姐兒的手,右手診了一診,又摸了一摸頭,又叫伸出舌頭來瞧瞧,笑道:“我說姐兒又罵我了,隻是要清清淨淨的餓兩頓就好了。
不必吃煎藥,我送丸藥來,臨睡時用姜湯研開,吃下去就是了。
”說畢作辭而去。
賈珍等拿了藥方來,回明賈母原故,将藥方放在桌上出去,不在話下。
這裡王夫人和李纨,鳳姐兒,寶钗姊妹等見大夫出去,方從櫥後出來。
王夫人略坐一坐,也回房去了。
劉姥姥見無事,方上來和賈母告辭。
賈母說:“閑了再來。
”又命鴛鴦來:“好生打發劉姥姥出去。
我身上不好,不能送你。
”劉姥姥道了謝,又作辭,方同鴛鴦出來。
到了下房,鴛鴦指炕上一個包袱說道:“這是老太太的幾件衣服,都是往年間生日節下衆人孝敬的,老太太從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卻是一次也沒穿過的。
昨日叫我拿出兩套兒送你帶去,或是送人,或是自己家裡穿罷,别見笑。
這盒子裡是你要的面果子。
這包子裡是你前兒說的藥:梅花點舌丹也有,紫金錠也有,活絡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樣是一張方子包着,總包在裡頭了。
這是兩個荷包,帶着頑罷。
”說着便抽系子,掏出兩個筆錠如意的锞子來給他瞧,又笑道:“荷包拿去,這個留下給我罷。
”劉姥姥已喜出望外,早又念了幾千聲佛,聽鴛鴦如此說,便說道:“姑娘隻管留下罷。
”鴛鴦見他信以為真,仍與他裝上,笑道:“哄你頑呢,我有好些呢。
留着年下給小孩子們罷。
”說着,隻見一個小丫頭拿了個成窯鐘子來遞與劉姥姥,”這是寶二爺給你的。
”劉姥姥道:“這是那裡說起。
我那一世修了來的,今兒這樣。
”說着便接了過來。
鴛鴦道:“前兒我叫你洗澡,換的衣裳是我的,你不棄嫌,我還有幾件,也送你罷。
”劉姥姥又忙道謝。
鴛鴦果然又拿出兩件來與他包好。
劉姥姥又要到園中辭謝寶玉和衆姊妹王夫人等去。
鴛鴦道:“不用去了。
他們這會子也不見人,回來我替你說罷。
閑了再來。
”又命了一個老婆子,吩咐他:“二門上叫兩個小厮來,幫着姥姥拿了東西送出去。
”婆子答應了,又和劉姥姥到了鳳姐兒那邊一并拿了東西,在角門上命小厮們搬了出去,直送劉姥姥上車去了。
不在話下。
且說寶钗等吃過早飯,又往賈母處問過安,回園至分路之處,寶钗便叫黛玉道:“颦兒跟我來,有一句話問你。
”黛玉便同了寶钗,來至蘅蕪苑中。
進了房,寶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審你。
”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寶丫頭瘋了!審問我什麼?”寶钗冷笑道:“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閨門的女孩兒!滿嘴說的是什麼?你隻實說便罷。
”黛玉不解,隻管發笑,心裡也不免疑惑起來,口裡隻說:“我何曾說什麼?你不過要捏我的錯兒罷了。
你倒說出來我聽聽。
”寶钗笑道:“你還裝憨兒。
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那裡來的。
”黛玉一想,方想起來昨兒失于檢點,那《牡丹亭》《西廂記》說了兩句,不覺紅了臉,便上來摟着寶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說的。
你教給我,再不說了。
”寶钗笑道:“我也不知道,聽你說的怪生的,所以請教你。
”黛玉道:“好姐姐,你别說與别人,我以後再不說了。
”寶钗見他羞得滿臉飛紅,滿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問,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訴他道:“你當我是誰,我